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用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和毛细管气相色谱(CGC)的联用技术测定中成药六应丸中主要成分冰片和丁香酚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了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因素的主效应及最佳萃取条件,并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SFE的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48.2mPa,温度60摄氏度,改性剂量0.2ml,静态萃取时间5min,结论:SFE-CGC法测定六应丸中冰片和丁香酚快速简便,准确灵敏。

  • 标签: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冰片 丁香酚 六应丸 药物含量测定 中药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介绍了各种酸性氧化电位(EOW)的物理性质、储存条件、应用条件对抗菌效果的影响,对EOW的抗菌机理进行了梳理概述。

  • 标签: 酸性氧化电位水 抗菌机理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酸性氧化电位(EOW)对烧伤深Ⅱ度创面和感染创面杀菌的作用。方法烧伤深Ⅱ度创面(A组)和烧伤感染创面(B组)各20例,EOW用于2组换药时的创面冲洗,A、B组分别选取同~患者相对部位、相同类型创面以生理盐水冲洗作为对照1组和对照2组。在创面处理前(T0)及处理后的第1、4及7天(T1,T4,T,)对创面进行涂抹采样,棉拭采样端接种实验细菌进行培养(37℃培养48h),计算各组创面菌落数,并比较处理后菌落数下降的幅度。结果处理后,各组烧伤创面菌落计数均明显减少(P〈O.01),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菌落数的差值逐渐增大(P〈0.01),呈时间依赖性;A、B组创面菌落数减少的幅度分别大于对照l、2组(P〈O.01)。结论EOW对烧伤深Ⅱ度创面和感染创面杀菌作用优于生理盐水。

  • 标签: 酸性氧化电位水 烧伤深Ⅱ度 感染创面 菌落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溃疡患儿治疗中利用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根据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8.5-2019.5这一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74例口腔溃疡患儿,设定相应的排除和选取标准,把精神疾病患儿和病情严重患儿的排除在外,将这74例患儿按照患儿治疗护理的实际方法分为F组作为参照组和Y组作为观察组,F组的患儿按照常规程序进行普通治疗,Y组患儿治疗时利用强氧化离子含漱治疗,临床对比两组患儿的实际治疗疗效情况。结果Y组患儿治愈、好转和无效的分别有24例、12例和1例,治疗有效的为36例占本组患儿的97.29%,F组治愈、好转和无效的分别有10例、18例和9例,治疗有效的为28例占本组患儿的75.68%,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实际分析意义。结论强氧化离子含漱治疗口腔溃疡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强氧化离子水 含漱治疗 口腔溃疡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干姜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并追踪萃取物中的姜酚类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干姜药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6-姜酚和10-姜酚直接进样分析,将姜酚图谱与萃取物图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干姜超临界CO2萃取物中鉴定了52种成分。在6-姜酚和10-姜酚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过程中追踪到两者部分裂解或完全裂解为己醛、姜酮和癸醛、姜酮。结论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干姜中的干姜油,既可获得挥发性成分,又可获得非挥发性成分。姜酚类物质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中,完全或部分发生热裂解,发生麦氏重排反应,其产物是对应的醛和姜酮。

  • 标签: 干姜 超临界CO2 气相色谱-质谱 姜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酸性氧化电位应用在儿童手足口病的辅助治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61例儿童手足口病患儿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2017年10月到2017年12月,30例)和实验组(2018年1月-2018年6月,31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酸性氧化电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中有效有22例,显效有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常规组患儿中有效有10例,显效有8例,无效有12例,总有效率为60.0%,实验组显著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儿童手足口病患儿应用酸性氧化电位治疗可以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手术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山腊梅茎提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模型大鼠抗氧化作用影响。方法采用反复烟熏加内毒素气管内滴入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山腊梅茎提物用药组。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山腊梅组给予灌胃,灌胃21天后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测定大鼠血浆中抗氧化相关物质MDA、SOD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COPD病理改变,气管及血管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气肿明显,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山腊梅用药组肺气肿和炎症浸润较模型组有明显减轻,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和血清抗氧化活性低于山腊梅各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山腊梅组抗氧化活性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山腊梅茎提物可增强COPD大鼠抗氧化活性,对大鼠COPD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山腊梅水提物 慢阻肺 SOD MDA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18-01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过量摄入糖份高的食品导致牙齿过早的损坏。因此,牙科在义齿领域不断发展。本文涉及到用于义齿的氧化锆的染色,公布了氧化锆泡浸上色染色工艺,该工艺包含对氧化锆开展预烧结的流程。破碎提早烧结的氧化锆后,添加球磨机碾磨。把氧化锆渗入染液中。用紫外线灭菌灯晾晒。在持续高温下烧结。本技术支持下的氧化锆染色工艺营销推广时间较短,可以得到贴近当然牙颜色的氧化锆,提升生产率,合适工业化生产,为工程项目运用提供了理论分析。

  • 标签: 义齿 氧化锆 染色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能够对血管微细结构进行识别的器械就包括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这是一种在冠心病(CAD)的介入诊疗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新型影像学技术。该技术的使用能够为医生对冠状动脉临界部位所出现的变化程度、易损斑块的识别、对患者的治疗计划进行制定以及对介入手术的最终疗效等信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所以对于该项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临床上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本文主要讲述了光学相关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中的研究成果。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冠心病 临界病变 研究进展
  • 简介:是生命的源泉,在人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体中约占体重的60%,是生理活动的基础,营养输送、血量维持、体温调控、废物排泄等都离不开水。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成年人每天需要饮水1500-1700ml。如今,饮用水品种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白开水.

  • 标签: 天然矿泉水 饮用水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探究血清AFP临界值诊断肝癌的准确性、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5~2015.7期间48例经初步诊断为肝癌随访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随机选择48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中AFP含量较对照组正常者血清中含量高,P<0.05;对照组患者采用两种方式检查疾病阳性率几近为0%,且通过降低血清AFP检查临界值发现疾病检查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临床对肝癌患者进行诊断时可采用检血清中AFP含量来进行确诊,且AFP检查临界值的选取对疾病准确度有影响,低临界值检查疾病阳性率升高。

  • 标签: 血清 诊断 准确度 临界值 判断 AFP 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xanthin,ASTA)对储存悬浮红细胞内外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和对胞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集志愿者血液,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将其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在B、C、D3组悬浮红细胞的MAP保存液内加入抗氧化剂ASTA,使其终浓度分别为5、10和20μmol/L,A组作为对照组只加入ASTA的溶解液DMSO.悬浮红细胞于2℃-6℃冰箱内保存.于保存第7、14、28、42天,采用荧光酶标仪测定红细胞内活性氧族(ROS)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红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外过氧化氢(H2O2)含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外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结果:在红细胞储存期间B、C、D组悬浮红细胞内ROS、MDA含量、细胞外FHb和H2O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保存第7天和14天时B、C、D组的MCV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保存第28天和42天时B、C、D组的MCV低于对照组.结论:ASTA可以降低储存悬浮红细胞内外的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细胞膜的过氧化损伤.

  • 标签: 虾青素 悬浮红细胞 氧化应激 活性氧族 游离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健脾逐法联合胸腔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水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比肺癌恶性胸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健脾逐法联合胸腔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水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对近期疗效未见明显提高。

  • 标签: 益气健脾逐水法 胸腔灌注治疗 恶性胸水
  • 简介:摘要:纯化是药品生产、治疗和配方中使用最广泛的物质、原料或起始原料。水具有溶解、吸收和吸附许多不同化合物的特性。纯化制备系统的配置包括去离子、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过滤或其他适当的净化程序。作为关键材料,其质量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各国药典对纯化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以保证药品生产的质量。药用纯化是制药行业的主要用水类型之一。通过研究药用纯化的配制和灭菌方法,可以为相关人员在最终配制药用纯化时提供更多的选择,从而降低药用纯化配制和灭菌的失败率,提高药用纯化配制和消毒的效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反渗透技术在制药用纯化制备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反渗透技术 制药用纯化水制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以案例对比的形式,评估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在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 病例选择自2020年1月至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研究发现通道蛋白(aquaponn,AQP)可介导自由被动跨生物膜转运,在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平衡中具有特殊作用。现已发现13种AQP分子AQP0—12(11,12又称超AQP),分布于腹膜组织的AQP主要有两种(AQP1,AQP3),其中AQP1被认为是腹膜转运“三孔”模型中的超小孔,在腹膜跨细胞转运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对AQP3的研究提示它可能也在腹膜液体转运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AQP在腹膜超滤中的作用及可能调节机制,对认识腹膜UFF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水通道蛋白 腹膜超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