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半个世纪,流行病学发展迅速,已成为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导学科,并且宏观和微观并举,与临床、基础等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研究范围更广,实践性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流行病学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实践教学应该顺应这些变化,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下的需求。本文将从不同的哲学角度对流行病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提出相应建议。

  • 标签: 流行病学 实践教学 行为主义 建构主义 教学方式
  • 简介: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术界对于学习行为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当前有关学习行为的理论可以分为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两个主要的方面,前者提出了又包含经验主义与还原主义理论,强调人的学习行为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基础上,而认知心理学则更加重视人的情感与认知在学习中的驱动作用。两种学习理论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方面存在异同,本文将详细介绍两种学习理论的异同及其缺陷,希望能够发挥两者的思想优势,促进素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 标签: 行为主义 认知心理学 学习理论 异同分析 理论缺陷
  • 简介:摘要:护士的语言举止对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语言艺术水平,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

  • 标签:   语言 行为规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工作疏离感量和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验证工作疏离感在出勤主义行为和工作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出勤主义行为量表、护士工作疏离感评估量表以及工作投入量表测量工具,对2022年12月-2023年2月驻马店市3所三级医院516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分析方法分析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工作疏离感和工作投入的作用路径。结果  护士的出勤主义行为和工作疏离感、工作投入之间呈显著相关(P<0.01)。工作疏离感在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和工作投入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  护士的工作投入水平会因为出勤主义行为的发生而降低,应关注护士身心健康、优化工作环境,减少护士出勤主义行为,降低工作疏离感。

  • 标签: 护士 出勤主义行为 工作疏离感 工作投入
  • 简介:摘要:目的:对181例隐性梅毒皮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181例隐性梅毒皮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隐性梅毒皮疹患者,其中男117例,女64例;男女比例为1.828∶1。30~40岁年龄段隐性梅毒皮疹感染率最高,为30.39%,其次为20~30岁,为20.44%,20岁以下年龄较小的人群隐性梅毒皮疹感染率最低,为3.31%。非婚性接触为梅毒皮疹感染的主要途径。49.7%患者存在非婚异性性接触史。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感染率最高(33.1%),初中及以下者占大部分。已婚人群梅毒皮疹感染率高于未婚、离异者。相当部分患者合并其他性病。结论:隐性梅毒皮疹是重要传染源,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控制梅毒皮疹感染意义重大。

  • 标签: 隐性梅毒皮疹 临床特征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腹痛为重要病症表现的内科疾病或由腹痛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78例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参与研究的患者执行外部病痛检查。结果大多数的腹痛症状都是由腹腔内部脏器器官的疾病引发的并发症状,在治疗中使用抗生素及镇痛药物会对患者的腹痛症状产生作用。结论多数腹痛症状都是由内科疾病产生而诱发的,所以当患者发现自己有腹痛症状或出现与之关联密切的并发症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尽快到医院就医,防止病症加重或因对病因不明造成的病情延误。

  • 标签: 腹痛 内科疾病 临床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顽固性呃逆患者接受以针灸为主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纳入69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顽固性呃逆患者;经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为2组,1组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参照组(n=35),1组为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研究组(n=34);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97.06%)同参照组(77.14%)相比显著较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顽固性呃逆采用以中医针灸为主的治疗效果显著,可切实改善患者病症表现,促使患者恢复健康;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顽固性呃逆 中医 针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体适能训练对孤独症患儿孤独症行为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6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体适能训练。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及语言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儿的CARS及ABC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语言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体适能训练可有效改善孤独症患儿的孤独症行为语言功能,促进患儿的康复。

  • 标签: 孤独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体适能训练 孤独症行为 语言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语言认知训练在脑瘫儿童语言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除常规康复训练外,同事开展语言认知训练,对照组患儿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患儿康复训练后各项参考指标的差距。明确语言认知训练的康复价值。结果 观察组康复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参考指标显著提高,P

  • 标签: 语言认知训练,常规康复训练,语言功能,认知能力,脑瘫,儿童,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语言认知训练在脑瘫儿童语言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60 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观察组除常规康复训练外,同事开展语言认知训练,对照组患儿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患儿康复训练后各项参考指标的差距。明确语言认知训练的康复价值。结果 观察组康复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参考指标显著提高,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语言认知训练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语言功能,提高认知能力,提高脑瘫儿童的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能力。

  • 标签: 语言认知训练,常规康复训练,语言功能,认知能力,脑瘫,儿童,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