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veincompressionsyndrome,IVCS)又称为May—Thurner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是指髂静脉被从其前面跨过的右髂动脉压迫,导致静脉管腔内粘连、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改变,引起髂静脉血流受阻、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1]。

  • 标签: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静脉长度 COCKETT综合征 支架 静脉回流障碍 动脉压迫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口长度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 2015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之间 186 例 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93 例,对观察组予以法医鉴定测量 ,对 对照组予以医院测量,再全部进行法医鉴定测量。 对全部研究对象的创口长度进行测量和分析,阐述创口长度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作用 。结果: 观察组误差发生率为 9.25 %, 低 于 对照组误差发生率 21.62 %, 全部鉴定人共 310 个创口的临床记录长度与实际长度之间均存在误差,关于创口的问题主要有 5 个。 结论: 五个问题都能够对鉴定人的人体轻、重伤判断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日后司法实践中,受害人应及时对自身的创口进行报验。

  • 标签: 创口长度 法医 临床鉴定 作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手术前成人胃管置入长度。胃肠道手术病人术前置入胃管是一种必须和重要的护理措施,她是利用负压吸引及虹吸原理,预防术后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轻胃肠道内的压力,利于手术后胃肠道的愈合和胃肠功能恢复1。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按教科书中的方法,为胃肠外科成人手术患者术前留置胃管长度为45-55cm。书中手术医师发现,胃管插管深度仅主胃贲门或胃体部,有侧孔在胃贲门外食管内。方法笔者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对60例胃肠外科术前置胃管的成人手术患者,采用两种置管长度,书中观察胃管顶端在胃中的位置,术后观察胃肠减压效果。结论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病人身高、提醒增加7-12cm的置管长度,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或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术前置胃管 成人胃管置入长度
  • 简介:目的对腹部疝进行螺旋CT诊断,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腹部疝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螺旋CT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螺旋CT检查患者均获得准确的诊断,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100%。依据疝的具体位置,螺旋CT诊断出腹股沟区疝患者30例,腹腔内疝患者9例,外伤性腹壁疝患者8例,脐疝患者7例,腹壁切口疝患者7例,闭孔疝3例。所有患者腹部疝的内容物均为小肠;所有患者图像均有肠梗阻表现。结论对腹部疝患者进行螺旋CT诊断能够获得较高的确诊率,该技术无需特殊的处理,且具有操作简单、扫描速度快、安全有效等优势,能够为临床腹部疝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地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螺旋CT诊断 腹部疝 应用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肺部低剂量螺旋 CT放射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6年 1月 -2017年 1月期间收治的 84例健康体验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42例,其中参照组在螺旋 CT检查中采用常规剂量,研究组患者在螺旋 CT检查中采用低剂量,观察和比较两组体检者的扫描结果。结果 参照组 42例受检者平均放射剂量、毫安秒、 CT权重计量值、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 272.80±30.75) mGY、( 3521.39±397.77) mAs、( 11.53±0.28) mGY、( 246.28±29.50) mGY•cm,研究组 42例受检者平均放射剂量、毫安秒、 CT权重计量值、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 71.62±7.84) mGY、( 914.26±112.28) mAs、( 2.70±0.26) mGY、( 62.23±6.55) mGY•cm,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受检者的放射剂量、毫安秒、 CT权重计量值、剂量长度乘积都要显著低于参照组, p< 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检者各指标参数之间的比例分别为 26.21%、 25.69%、 23.56%、 25.20%。结论 在肺部螺旋 CT扫描中应用低剂量放射剂量,具有辐射量少、成本低等多方面的优势,与常规剂量间的比列大约为 25.69%,因此能够广泛的应用与早期肺癌高危人群的检查当中,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螺旋 CT 放射剂量 低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肺部低剂量螺旋 CT放射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4年 7月 -2015年 7月期间收治的 84例健康体验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42例,观察和比较两组体检者的扫描结果。结果 研究组受检者的放射剂量、毫安秒、 CT权重计量值、剂量长度乘积都要显著低于参照组, p< 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检者各指标参数之间的比例分别为 26.21%、 25.69%、 23.56%、 25.20%。结论 在肺部螺旋 CT扫描中应用低剂量放射剂量,具有辐射量少、成本低等多方面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螺旋 CT 放射剂量 低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长鼻胃管置入长度10cm对ICU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盲法实验设计,实验组留置鼻胃管长度为55~65cm,对照组留置鼻胃管长度为45~55cm,两组患者均使用肠内营养泵持续泵入同样的营养液,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反流、呛咳、误吸、腹泻、腹胀、胃潴留、应激性胃溃疡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鼻饲营养液后,实验组反流、呛咳、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的腹泻、腹胀、胃潴留、应激性胃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鼻胃管的置入长度10cm能够降低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技术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鼻饲营养 置管长度 ICU患者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对妇科急腹症不同病种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和临床确诊的38例妇科急腹症的CT资料,分析其病变部位、性质、影像表现及特点。结果MSCT诊断妇科急腹症的敏感性为100%,诊断符合率为71%。38例妇科急腹症中,其中输卵管妊娠破裂13例,卵巢囊肿破裂7例,卵巢肿瘤蒂扭转8例,子宫破裂、穿孔3例,感染性病变7例,均有相应的MSCT表现及特点。结论MSCT由于扫描速度快,并可对图像进行多种后处理重建,对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妇科 急腹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抽取在我院就诊的胸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进行 DR 检查、多层螺旋 CT 扫描加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多层螺旋 CT 扫描 加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能明确损伤部位、性质、程度 , 与患者的病理和穿刺相符合,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对胸部创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在胸部创伤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 CT 扫描加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 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创伤 胸部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迟断脐新生儿脐带残端保留长度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入选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0例。A组新生儿脐带残端保留1~3cm,B组新生儿脐带残端保留4~6cm。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渗血率、脐周皮肤红肿及擦伤率、脐肉芽肿发生率、脐炎发生率、脐带脱落时间有无显著差异。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带渗血率、脐周皮肤红肿率、脐带脱落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脐周皮肤擦伤及脐炎。A组新生儿脐肉芽肿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延迟断脐新生儿脐带残端保留4~6cm较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延迟断脐 新生儿 脐带残端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延长胃管置入长度 10cm对鼻饲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5年 12月至 2016年 12月期间,选择本院鼻饲患者 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 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41例和对照组 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插入胃管长度,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延长 10cm,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延长胃管置入长度 10cm有助于减少鼻饲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管 置入长度 鼻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46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肝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行CT三维重建,对患者的CT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原发性肝癌行CT检查共发现68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的肝动脉期40例强化、6例无明显强化,门脉期32例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检查可充分反映肝癌的特征,为明确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原发性肝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急腹症时应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0例急腹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诊断时,对本组患者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和超声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分别记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依据手术病检及临床诊断结果,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是97.5%,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是78.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急腹症时应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腹症 多层螺旋CT 诊断 超声
  • 简介:摘要:腹内脏器自其原来的位置,经过腹腔内一个正常或异常的孔道或裂隙脱位到一个异常的腔隙者称为腹内疝。它在临床表现上较为少见,尚未出现症状的腹内疝临床上多难以确诊,其严重的话可造成胃肠道梗阻,甚至因肠坏死而危及生命。腹内疝发病急、进展快,且早期临床表现又不典型,所以早期诊断较难,易导致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而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多层螺旋 CT( MSCT)对腹内疝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用来鉴别小肠梗阻及对腹内疝行术前诊断。本文通过患者资料调查,分析了多层螺旋 CT的表现及其它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腹内疝 肠扭转 多层螺旋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经手术证实为胃肠道穿孔的患者30例为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胃肠道穿孔部位及MSCT表现。结果本组胃肠道穿孔患者30例,其中MSCT检出为29例,检出率为96.7%;术前MSCT对胃肠道穿孔的病因诊断有14例出现误诊,其中包括胃癌3例,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小肠憩室炎2例,阑尾炎2例。手术及病理结果胃癌5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小肠憩室炎5例,阑尾炎4例。本组30例胃肠道穿孔患者中,CT发现腹腔内有游离气体有29例,表现为新月状或泡状,在肝上、下间隙、脾周围及前腹壁下方有18例,在脏器组织脂肪间隙有11例,1例未出现游离气体。结论MSCT能够有利于显示胃肠道穿孔部位,显示腹腔内游离气体,准确的为胃肠道穿孔术前进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胃肠道穿孔 诊断
  • 简介:目的利用MSCT扫描图像观察正常下胫腓联合的形态以及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精确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提供解剖学依据及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5例行双踝CT检查的单侧踝关节外伤患者的健侧踝关节影像资料。取距离胫距关节面9~11mm的水平位CT扫描图像分析下胫腓联合形态,并测量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及胫腓骨前缘距离,分析各组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45例下胫腓联合CT影像显示其形态有3种,其中为半圆形14例(31.11%),新月形15例(33.33%),矩形16例(65.56%)。半圆形下胫腓联合的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和胫腓骨前缘距离分别为(2.69±0.19)cm、(2.45±0.46)mm和(8.48±2.30)mm,新月形的分别为(2.82±0.17)cm、(2.74±0.90)mm和(6.80±1.62)mm,矩形的分别为(2.89±0.25)cm、(3.15±0.8)mm和(6.86±1.89)mm。其中,半圆形下胫腓联合的胫腓中心距离和胫腓骨间隙宽度均较矩形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722、3.602,P值均〈0.05);而半圆形胫腓骨前缘距离较矩形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217,P〈0.05);但是,新月形的相关参数分别与半圆形和矩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国人的下胫腓联合在CT影像上可分为半圆形、新月形和矩形三种形态。以下胫腓联合前后缘的切线作为测量基线,可提高各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为进一步研究国人下胫腓联合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踝关节 下胫腓联合分离 断层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