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底荧光造影剂推注针头的改进与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2月收治的眼底造影患者64例,根据患者的体重计算2-3ml,在2-5s内完成静脉的注射。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有1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喉咙发炎、皮肤黄染以及四肢皮肤荨麻症合并综合征等情况,医护人员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治疗,其他患者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结论 眼底荧光造影剂对眼底疾病检查方面是安全可靠的,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才能应用。结论眼底荧光造影技术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静脉注射造影剂。在临床上如果使用改进过的7号输液管针头,效果会更好。

  • 标签: 眼底荧光造影剂 推注针头 改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实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方式运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中心收到的300件流感样病例咽拭子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流感病毒核酸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完成检测,就获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于300件流感样病例咽拭子完成检测后,80件获得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果;其中56例属于甲型H1N1病毒,15件属于季节性甲3亚型病毒,6件属于季节性甲1型病毒,2件属于乙型病毒,1件属于丙型病毒。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方式有效运用,呈现出有效性以及科学性特点,对于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准确性以及快速性可以做出保证,对于流感病毒流行规律可以进行认真分析,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可以给予充分预防。

  • 标签: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金胺O荧光染色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2月-2020年8月到北川羌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控制科门诊就诊的患者755例,收集他们的痰标,同时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观察检测效果。结果:金胺O荧光染色组共检出84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1.13%;抗酸染色组检出59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7.81%。经检验,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运用金胺O荧光染色进行结核病诊断,其诊断率更高,效果更理想。

  • 标签: 金胺O荧光染色 结核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真菌荧光染色法在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皮肤科门诊对122例临床疑似马拉色菌感染病例的头、面部和胸背部样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与美蓝染色法进行直接镜检,比较其检验结果。结果 122例患者中,头皮、面部和胸背部标本应用荧光染色法和美蓝染色法镜检阳性率分别为65.21%和26.08%,50.79%和31.74%,69.23%和30.76%,荧光染色法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马拉色菌 真菌荧光染色 美蓝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两种荧光定量PCR试剂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泰普生物和达安基因两种HBV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对收治的20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对两种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检测试剂阳性一致性、阴性一致性及总一致性均为100%;两种试剂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85。结论:泰普生物和达安基因两种HBV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在HBV-DNA检测中均能够发挥较高的检测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荧光定量PCR试剂 HBV-DNA 试剂盒
  • 简介:摘要:近年来,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技术应用日趋成熟,在肝胆胰外科围手术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吲哚菁绿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术前评估和术中进行微小癌灶的侦测、肿瘤边界界定和左右半肝界定,可使肝切除手术更为精准、安全,尤其是在肿瘤切除术中可以有效减低手术风险,并提高R0切除率;在胆道外科中对肝内胆管癌、胆囊切除和胰腺肿瘤的应用较为广泛,可避免胆道的损伤和提高胰腺肿瘤的诊治效果。故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关于吲哚菁绿在肝胆胰外科应用的研究成果,如在肝切除术前评估肝脏功能,在肝切除术中用于侦测肝断面边缘残余肿瘤及术中微小癌灶,以及在肝肿瘤边界、左右半肝界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内胆管癌、胰腺外科等中的应用,标题全方位地阐述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胆胰外科疾病中的相关应用。

  • 标签: 吲哚菁绿 肝体积 微小癌灶 肝肿瘤边界 肝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实时荧光定量PCR在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结核患者,实验时间集中在2018年9月-2020年9月,共计90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中来。本次实验分组依据为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手段,依据不同检测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乙组及丙组。甲组患者实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组患者实施抗酸染色检测,丙组患者实施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对三组患者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甲组患者中共计16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乙组患者中共计8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丙组患者中共计10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分别占总人数比重的53.33%、26.67%及33.33%,三组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结论:相比抗酸染色检测及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更加突出,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具有操作简单、等待时间较短等优势,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标签: 痰标本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免疫荧光法快速检验呼吸道病毒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112例2020年4月-2021年4月接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所选患者均接受免疫荧光法进行呼吸道病毒的快速检测,观察检测的结果。 结果 所选112例患者中,检出腺病毒几率最多,为30.97%;其余依次为流感病毒A,检出率为22.32%;流感病毒B,检出率为15.18%;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为13.39%;副流感病毒2,检出率为8.04%;副流感病毒3,检出率为5.36%;副流感病毒1,检出率为4.46%。 结论 应用免疫荧光法快速检验呼吸道病毒获得的效果好,能够准确的检查患者感染的病毒种类,以便采取合理的方案进行治疗,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免疫荧光法 快速检验 呼吸道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实施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020-2到2021-2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眼底镜检查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比较眼底镜检查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视网膜病变检出率。结果:100例糖尿病患者经眼底镜检查最终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计44例,检出率为44.00%;100例糖尿病患者经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最终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计80例,检出率为80.0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显著高于眼底镜检查,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眼底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临床检测中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妇产科接收的128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列为实验组,然后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的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检测技术检验诊断,将该检验诊断结果列为两组患者均为全部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种检验方法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实验组采取的实施荧光PCR检验的阳性检出率为78.13%(100/128)显著高于参照组第二代杂交捕获法阳性检出率64.84%(83/128),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且实验组的慢性宫颈炎的HPV阳性检出率为64.1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法阳性检出率64.84%,且实验组鳞状上皮病变阳性检出率70.27%也显著高于参照组45.95%,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中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法,将我中心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4例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技术微生物检测,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份粪便标本中,有12株沙门氏菌被检出,阳性检出率为29.27%;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检出3株(4.88%);副溶血性弧菌检出8株(19.51%)。尿液标本33份中,检测出5份金黄色葡萄糖菌,阳性检出率为15.15%。特异性检验,未发现有假阳性及假阴性的情况,这表明特异性达到了100%,并对检验菌株进行10倍系数列系数PCR技术灵敏度检测,检测结果说明,102拷贝/mL核酸样本能够进行最低核酸检测限度。结论: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中,采用荧光定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检测相关研究,对比分析免疫荧光法与唾液酸苷酶活性测定对阴道加德纳菌感染所发挥的价值。方法:研究样本的收集时间是19年11月-20年5月,共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92份,分别对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法和唾液酸苷酶活性测定,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免疫荧光法的检测阳性率是96.74%,显著高于唾液酸苷酶活性测定阳性率88.04%,数据对比有差异,P

  • 标签: 免疫荧光法 唾液酸苷酶 活性测定 阴道加德纳菌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疑似甲型 H1N1流感病毒携带者咽拭子标本作为检测标本,共100份,均采取病毒核酸确诊方式,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在100例患者中,阳性41例、阳性率为41.00%;在不同分型中,检出甲1型流感病毒29例、所占比为70.73%,检出甲3型流感病毒12例、所占比为29.27%,未检出乙型流感病毒,不同分型的所占比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施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能早期明确疾病,利于后期治疗。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医务人员手表面微生物采用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价值与研究。方法:选取医院在职各科室医护人员72例共同参与研究,分别应用微生物培养法、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医护人员的手部表面进行检测,将两种检测技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检测得出,两种不同检测技术在医护人员手部微生物检测中准确度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医护人员洗手后,医护人员手部微生物合格率显著优于洗手前,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

  • 标签: 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 应用价值 医务人员手表面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荧光试纸法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筛查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前列腺癌筛查的成年男性382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有关检查,记录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及血液标本采集,分别采用常规电化学发光试剂及酶联免疫荧光试纸法完成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检出效果,并与前列腺体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82例前列腺癌筛查患者TPSA异常者仅前列腺穿刺活检最终确诊前列腺癌13例,确诊率为3.40%。酶联免疫荧光试纸法检测总体TPSA水平、TPSA>4.00ug/L、TPSA≤4.00ug/L水平均低于常规电化学发光试剂(P

  • 标签: 酶联免疫荧光试纸法 前列腺癌 筛查效果 治疗指导价值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