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医院接受诊治的54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150例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通过自制调查表收集两组人员基本资料,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4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94.67%患者伴耳鸣、眩晕等耳部症状;突发性耳聋分型多见平坦下降型209例、全型149例;冬季172例、春季151例是高发季节。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每天睡眠时间<8h、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差、病毒感染为突发性耳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突伴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提升临床诊疗的针对性,有助于获得较好的预后。

  • 标签: 突发性聋 眩晕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职业性噪声是指长期暴露在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限值的噪声环境中工作,没有适当的个人防护引起的听力损伤。是以高频下降为主,双耳对称、呈渐进性感音性听力损失。随着噪声接触工龄的增加,听力下降进一步发展,听阈位移逐步增大增宽,工人可对高频声感到困难,但对生活中日常交谈无影响。如在没有适当个人防护的情况继续噪声接触,听力将进一步下降,耳聋症状亦更加明显。

  • 标签: 职业性 噪声聋 发病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我院所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患者,选定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为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25例。其中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耳聋、耳鸣等中医症候积分;听力障碍改善情况。结果:(1)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耳聋积分、耳鸣积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听力改善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在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患者中的应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听力情况,促进患者听力恢复。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突发性耳聋 气滞血瘀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伴发于突发性的耳鸣临床特征及声治疗短时疗效。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选择本医院70例析伴发于突发性的耳鸣患者,本次研究实施时间自2021年7月开始,截至2022年10月,所纳入的患者中,分为轻中度耳鸣组(40例)、重度耳鸣组(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声治疗短时疗效。结果: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耳鸣侧别、耳鸣频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中度耳鸣组与重度耳鸣组SAS以及PQSI得分结果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声治疗 耳鸣 突发性聋 临床特征 短时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疑似职业性噪声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实施护理干预,评定其效果。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1年6月-2022年6月)、地点(本院)与对象(疑似职业性噪声患者),选取70例,将其实施分组(共分成2组,所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每组皆为35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围绕SBAR沟通模式来展开护理,对比两组遵医嘱完成听力检查率、疾病知晓率、用药依从率。结果 B组遵医嘱完成听力检查率(97.14%)、疾病知晓率(94.29%)、用药依从率(94.29%)均较A组(71.43%、65.71%、74.29%)高(P<0.05)。结论 针对疑似职业性噪声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开展护理,不仅能提高其疾病知晓率,而且还有助于其遵医嘱完成听力检查率与用药依从率的提高。

  • 标签: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 SBAR沟通模式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