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蛋白质作为一个整体、动态、网络的变化过程是后基因时代的主要研究方向。唾液是口腔微生态环境的产物,它的蛋白质表达谱研究作为临床疾病的实时监测手段优势已经开始显现,尤其在寻找疾病分子标记物从而服务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用药、疗效评价和预后防治方面。本文主要就唾液蛋白质在西医临床病种相关研究和中医证实质等几个方面的进展作一阐述。

  • 标签: 唾液蛋白质组学 临床 综述
  • 简介:摘要蛋白质作为一个整体、动态、网络的变化过程是后基因时代的主要研究方向。唾液是口腔微生态环境的产物,它的蛋白质表达谱研究作为临床疾病的实时监测手段优势已经开始显现,尤其在寻找疾病分子标记物从而服务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用药、疗效评价和预后防治方面。本文主要就唾液蛋白质在西医临床病种相关研究和中医证实质等几个方面的进展作一阐述。

  • 标签: 唾液蛋白质组学 临床 综述
  • 简介: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指不同个体间在基因水平上的单核苷酸变异,平均每1000对碱基出现一个SNP,两个无关个体间大约有300万个SNP。SNP可影响个体用药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个体因SNP的不同,可能会造成对同一药物反应的差异。有时由于这种个体间遗传学上的差别,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差异可以达到300倍之多。在SNP分析基础上的个体化用药可以指导患者安全和有效用药,减少医疗成本。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药物基因组学 个体化用药 基因水平 药物反应 遗传学上
  • 简介:近年来,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突发群体性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急性中毒属于急诊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临床检测及诊断一直存在困难。代谢作为毒性评价手段具有其独特的优势:①检测样品多为外周性生物体液(如血、尿),并且同一动物或人体可连续观察并多次获取毒物作用后发生、发展、恢复甚至治疗干预等过程的样品;②样品处理相对简单,大多在适当处理后可直接进样;③可根据代谢图谱在不同时期或状态的变化发现毒物的代谢轮廓及特征性生物标志物,且这些标志物的出现一般要早于传统的病理学终点;④生物样品中的生物标志物往往表征着特定部位或代谢途径的损伤,因而可以较好的了解毒物作用部位及其作用过程。

  • 标签: 代谢组学 急性中毒
  • 简介:摘要:肺癌在新增癌症病例中排名第二,在全球癌症相关死亡中排名第一。精准医学逐渐影响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放射影像是早期肺癌筛查和诊断、治疗策略支持、预后评估和晚期肺癌随访的强大非侵入性工具。近来,放射特征已经从单纯的表浅的特征演变为更深层次的放射特征,即影像特征。影像需要利用数学和机器学习的方法从医学图像中提取和分析定量特征,以探索可能与生物和临床结果的联系。在这里,我们概述了影像在肺癌领域的病理学、治疗策略、治疗反应评估和预后方面的最新应用。影像的主要缺点是缺乏高质量的数据集、方法的标准化、深度学习的黑匣子性质和可重复性。

  • 标签: 影像组学 肺癌 进展 应用
  • 简介:摘要:在中医儿科学领域,代谢研究集中于小儿肺系疾病,且主要聚集在寻找不同证型之间或某一病证与正常对照的差异性代谢物或代谢通路。本文对代谢在中医儿科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中医儿科临床实践工作。

  • 标签: 代谢组学 儿科 证型 代谢差异 代谢通路
  • 简介:[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相关死亡率持续上升。为了更好地预测和管理该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预测模型。蛋白质和脂质作为两个重要的领域,近年来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个体化管理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蛋白质和脂质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中的最新进展,包括生物标志物的发现、预测模型的构建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同时探讨了相关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蛋白质组学 脂质组学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 ]影像是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数字建模技术与医学影像相结合,通多自动和半自动算法对影像资料的感兴趣区( ROI)提取大量影像特征,在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影像特征与临床诊疗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就影像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影像和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分析的两大核心技术能够从CT中提取和分析大量高通量影像特征。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容易发生远处转移,而其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对预后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对基于 CT 的影像人工智能在预测肺癌远处转移方面的可行性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 标签: 影像组学 肺癌 远处转移 CT
  • 简介:【摘要】目的:查看CT影像在对早期急性胰腺炎进展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录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7例开展分析研究,根据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作为依据行亚特兰大分类,依次为实验A、实验B。患者均采用腹部平扫及增强CT扫描,后经随机法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两。结果:在训练集中,除血钙、胰腺边缘指标比较,实验A与实验B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其他指标特征均无显著对比,P>0.05;通过共线性检查后,训练集中血钙、胰腺边缘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胰腺边缘属于独立预测因子,P<0.05;尽管血钙并不能作为独立预测因子,但由于调查中存在统计意义的变量数据较少,同时相比较于单独编原模型,血钙加入后的模型明显提升,对此,将胰腺边缘与血钙两个变量均纳入临床模型的建立参考中。结论:以CT影像模型作为依据,来实施早期急性胰腺炎的病情进展预测效果较优,准确率明显高于临床模型,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CT影像组学 早期急性胰腺炎 预测诊断
  • 简介:蛋白质技术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细胞、组织或有机体蛋白质的新兴学科,包括蛋白质提取、生物质谱和生物信息三部分。本文综述了蛋白质技术在肾移植术后无创性诊断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肾毒性及肾移植术后感染等方面的研究与初步应用。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肾移植
  • 简介:“健康中国”战略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对提高综合国力、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人口众多,健康医疗数据资源丰富但分散、开放共享程度有限,尚未有统一权威、广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因此“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共享、挖掘与应用”被列为“健康中国”战略的任务。世界范围内,精准医学正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基因学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而药物基因被认为是目前条件最成熟的领域。本文将对药物基因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药物基因学部署策略、基础设施及工作规划进行综述,并对部署药物基因的潜在挑战进行展望。

  • 标签: 健康中国 精准医学 药物基因组学 临床部署
  • 简介:代谢是继基因、转录和蛋白质之后兴起的系统生物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受刺激或扰动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代谢产物图谱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网络的一种技术。与其他三种研究的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不同,代谢是对生物体系中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近年来,代谢相关技术发展迅速,

  • 标签: 代谢组学 强直性脊柱炎 蛋白质组学 生物体系 小分子化合物 系统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脂方法分析不同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治疗3个月后根据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分结果将患者预后情况分为两,分别为预后良好(n=82)和预后不良(n=38)。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男/女)、吸烟史(是/否)、饮酒史(是/否)、高血压(是/否)、高脂血症(是/否)、糖尿病(是/否)、脑卒中家族遗传史(是/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TC、TG、HbAlc以及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β=0.266,OR=1.304,95%Cl=1.136-1.498)、HbAlc(β=0.838,OR=2.312,95%Cl=1.269-4.212)、LDL-C(β=1.662,OR=5.269,95%Cl=2.178-12.745)是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高HbAlc、高LDL-C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卒中 糖化血红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利用CT影像技术预测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的浸润性。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们对26名患者进行了研究,包括对患者CT影像进行深度学习分析,提取特征参数,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基于CT影像的预测模型在鉴别浸润性和非浸润性病变方面表现出较高准确性和灵敏性。结论:CT影像技术在磨玻璃结节肺腺癌患者的浸润性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CT影像组学 预测 磨玻璃结节肺腺癌 浸润性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的不断涌现,影像学成为了一门备受瞩目的新兴学科,并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疾病诊断与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像能够从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中提取出大量的非肉眼可见的深度特征和信息,并能提供高精度、高通量的量化特征,对其中的临床病理学信息进行深度分析,从而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客观准确的辅助依据。近年来,影像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影像在临床上仍然面临着一些难题和挑战,因此,对于影像的理解和应用,对于推动影像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影像组学 结直肠癌 精确诊断 评论
  • 简介:[摘要] 目的 基于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术前的临床特征并联合影像特征分析,术前预测肿瘤术后复发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数据分析69例周围型肺癌,在手术前均行动态增强CT功能成像(DCE-CT),通过ITK-SNAP软件对图像特征进行影像特征的提取,根据临床应用特点,建立了预期临床应用-影像模式,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寻找预期周围型肺癌的有关临床影响应用因素。结果 临床特征模型、影像、临床-影像学联合模型练习集的ROC曲线AUC平均值依次为0.73、0.86和0.93。决策分析结果表明,联合模型最优。结论 临床-影像学联合模型的建立,对于周围型肺癌的术后复发预测具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 周围型肺癌 影像组学 危险因素 动态增强CT功能成像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以玉米胚为材料,找出药效蛋白含量最佳及营养价值最高的发育时期。方法:从 4个不同时期的玉米胚中提取总蛋白,通过 2-ED分析差异蛋白。结果:在变化显著差异的 1100±12蛋白点中,找到 6个蛋白为候选有意义蛋白。结论:寡肽酶 A(Oligopeptidase A, Spot1)在 25DAP中表达最高,表明活性肽相关蛋白含量最高,而谷胱甘肽 s-转移酶 III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III, Spot 5, 6)随着时间增加而含量升高,在 30 DAP是累积最高峰。

  • 标签: 玉米胚 药效成分 2-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