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当前医患双方当事人与法院鉴别和判断医疗事故有无的唯一依据,具有特殊的法律属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启动方式可由当事人共同委托、卫生行政部门移送或人民法院指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直接影响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结果,必须经医学会的行业审查、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审核和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在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的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审查存在实体与形式上的隐忧.科学理解与正确运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及其结论,必须认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性质,妥善处理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相关事项等的平衡与协调.

  • 标签: 医疗事故 技术鉴定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 医疗服务合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在儿童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记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患儿6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认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记忆力水平和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儿童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患儿的记忆力恢复效果,对于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记忆损害
  • 简介:【摘要】 目的 精神分裂症不同时期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干预方式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60例,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认知康复训练。观察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认知功能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不同时期均存在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但损害程度容易受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而临床应基于认知功能损害实施有效的干预方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损害 干预方式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观察分析责任分组护理模式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精神科收治的 1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责任分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技能操作、急救物品管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质量等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 P<0.05 )。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文 1.67% 、 5.00%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8.33% 、 20.00% (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67% ( P<0.05 )。结论 责任分组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精神科病房的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患者投诉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精神科病房 护理管理 责任分组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亢性肝损伤的发病特点。方法:分析本院甲亢性肝损伤病人的相关医学数据,研究57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实验组,肝功能异常组)的临床特点,并与62例甲亢患者(常规组,肝功能正常组)相对照,比较二组患者身体状况、肝的状况和甲状腺的状况。结果:甲亢性肝损害患者主要表现为体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升高;实验组患者血清中的ALT、AST、ALP、TT3、TT4、FT3、FT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存在的误差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结论:甲亢性肝损伤多出现在年事较高、甲亢病情更严重的病人上。甲亢性肝损害的患病率与患甲亢的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患甲亢性肝损害的概率就越大,而且临床症状比较明显。

  • 标签: 甲亢 肝损害 临床特点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分组责任制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30例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核心,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实施分组责任制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神科 病房护理管理 分组责任制
  • 简介:摘要:目的: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探讨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接诊的80例精神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责任制护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护理质量评分更高。结论: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责任制护理模式不仅能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也能有效促进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责任制护理模式 精神科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SCH)与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方法:研究时限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从我院精神科抽选60名患者,根据病症的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各30名,评估对比SCH组与BD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结果:SCH组数字符号、倒背数字广度小于BD组,对比P<0.05,A/B连线测试、顺背/总分数字广度对比,P﹥0.05。结论:临床为进一步提高精神类疾病治疗效果,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SCH)与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损害测试,发现BD损害程度更轻。

  • 标签: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功能 损害程度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在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心肌损害诊断中,应用心电图 +心肌酶谱诊断价值。方法 选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 32例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心肌损害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同期健康 32例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肌酶谱水平较对照组高,心电图异常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观察组心肌酶谱水平及心电图异常率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5)。 结论 对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心肌损害者,可行心电图

  • 标签: 心电图 心肌酶谱 心肌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心肌损害采用心电图和心肌酶谱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导致的心肌损害患者30例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平均分为基础组和研究组,各15例。基础组采用磷酸肌酸钠,研究组采用镁极化液,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与心肌酶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研究组的心肌酶指标和心电图与基础组相对均有显著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给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引起心肌损害患者采用心肌酶谱与心电图进行诊断临床效果确切,其灵敏度能够很好的补充诊断心肌酶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中毒 心肌损害 心肌酶谱 心电图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于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展开责任制护理模式,观察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未在优质护理中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期间治疗的精神科患者 40例作为参照组,在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以后期间治疗的患者 40例作为研究组,针对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并统计。结果:通过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进行责任制护理模式以后,护理服务的质量明显优于应用前( P<0.05)。同时比较护理满意度情况,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明显优于应用前( P<0.05)。结论:于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采取责任制护理模式举措,可显著的提升护理效果,同时达到较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责任制护理模式 精神科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护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价值。方法:选择自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护理差异分为常规及观察两组(n=32/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责任分组护理。对比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前后HAMD及HAMA评分,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管理 责任分组护理 护理质量 价值
  • 简介:影响健美形象的因素除了年龄、饮食、睡眠、锻炼、情绪、疾病等外,还有某些药物。病人在治疗中若发现这种现象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在医生指导下减量、停用或更换其他药物。但有时因治疗需要,可能仍需继续用药一段时间,此时应掌握轻重缓急。

  • 标签: 药物 形象 损害 医生指导 轻重缓急 治疗
  • 简介:以往国内外普遍认为,烧伤休克主要是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脏不参与其发生。而对严重烧伤后心功能降低,大都归咎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或)心肌抑制因子等的作用。但是临床上有些严重烧伤患者,即使伤后立即给予补液治疗,休克的发生仍难以避免,而且有时还难以纠正。延迟复苏的严重烧伤患者休克难以纠正的现象更为常见,造成组织器官损害

  • 标签: 烧伤 心肌 缺血 缺氧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