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营养状况不良的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探讨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以及儿童营养不良与神经精神发育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状况进行分析。按照国际标准所确定的儿童营养不良的标准,对儿童的具体营养状况作出评估。主要的评估指标包括体重低下、生长迟缓和消瘦。神经系统的发育评估主要采用的是心理发育检查的相关评分标准。评估结果主要以发育商表示。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还要对相关的社会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营养状况不良的儿童平均发育商处于正常偏低的水平。与对照组的儿童相比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显著性,P<0.01。引起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有喂养不当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结论营养不良对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产生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影响了儿童的体格发育。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调查显示喂养不当和社会因素影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营养不良 儿童 神经精神发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血浆HCG水平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社区2009年1月~2012年6月孕24-34周孕妇305例,随访至妊娠结束,根据妊娠结局将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分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宫内发育正常孕妇4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比较检测两组血浆HCG水平。结果随访结束,共有35例孕妇出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为11.47%,观察组血浆HCG水平为(51.27±7.16)ug/L,对照组为(17.21±4.33)ug/L,观察组血浆HC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HCG水平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关系密切,晚孕早期需密切检测孕妇HCG水平。

  • 标签: HCG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前后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患者生殖状况改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病例98例,调查记录患者既往生殖情况后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跟踪调查患者生殖预后情况,分析比较手术治疗前后生殖状况变化并得出结果。结果患者手术治疗后与治疗前生殖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子宫发育异常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殖状况。

  • 标签: 先天性 子宫发育异常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螺旋臼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手术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22髋)DDH患者行zweymuller螺旋臼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患髋无痛,活动度无明显受限,随访(26.0±5.3)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37.46±7.12)分恢复到(88.31±7.23)分,下肢平均延长(4.52±1.07)cm.结论THR是治疗DDH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需处理好髋臼骨缺损,选好假体,谨慎操作.

  • 标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 螺旋臼生物型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于胎儿发育以及孕妇健康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将其分别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200例产妇,依照产妇妊娠的不同时期对孕妇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对照组200例产妇根据产妇的饮食习惯和饮食喜好正常进食。观察两组胎儿和孕妇的健康状况。结果经过个体化营养指导的观察组的孕妇的胎儿的双顶经、头围、股骨长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孕妇的胎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个体化营养指导的观察组的孕妇妊娠中后期的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孕妇的各项身体健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孕妇。结论对孕妇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对于优生优育,降低妊娠合并症,保证孕妇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孕期 个体化 营养指导 胎儿发育 孕妇健康
  • 简介:背景:巢蛋白作为一种神经元特异标记物,其表达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脊髓神经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演变规律。目的:综述巢蛋白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脊髓发育及损伤修复中的表达分布规律,进而为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2年维普、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脊髓,巢蛋白”,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2年PubMed和Springer外文电子期刊及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pinalcord,nesti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343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5篇。结果与结论:作为神经干细胞的分子标记物之一,巢蛋白在胚胎期呈现时空性表达,与神经前体细胞的发育成熟程度呈反相关,即随着神经细胞分化发育的不断成熟,其表达强度则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在脊髓损伤等病理情况下,受损组织区内巢蛋白的表达强度和数量能够反映损伤脊髓组织的修复能力。故脊髓组织发育过程中巢蛋白的表达强度、数量及分布现已作为判断脊髓神经细胞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临床脊髓损伤治疗提供重要前期研究基础。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脊髓 巢蛋白 脊髓损伤 发育
  • 简介:目的探讨直径〉2em的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病理特点,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L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1例结直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表面形态将151例LST进行分型,统计各型LST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然后对LST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ESD治疗的切除率、手术时问、并发症和复发情况进行分析。采用K系数检验分析LST亚型一致性。结果151例患者中,结直肠LST分布依次为:直肠58例、升结肠47例、盲肠15例、横结肠14例、乙状结肠13例、降结肠4例。病变直径为(3.4±1.2)em。颗粒型结直肠LST105例,其中结节混合型75例,颗粒均一型30例;非颗粒型结直肠LST46例,其中扁平隆起型31例,假凹陷型15例。两型分型一致系数K为0.87,四亚型分型一致系数K为0.80。腺瘤伴有低级别瘤变9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黏膜下癌11例。腺瘤中管状绒毛状腺瘤58例、管状腺瘤33例、绒毛状腺瘤3例、锯齿状腺瘤2例。整块切除率为98.01%(148/151),完整切除率为94.70%(143/151),完整治愈切除率为90.73%(137/151)。手术时间为(52±31)min,ESD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97%(6/151),穿孔发生率为3.31%(5/151)。平均随访时间为28.6个月,复发率为0.66%(1/151)。结论直径〉2cm的结直肠LST病变存在较高的恶变潜能。ESD治疗LST病变整块切除率高,复发率较低,是结直肠LST病变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临床病理特点
  • 简介:背景:高位脱位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骨性和软组织畸形严重,常规的全髋关节置换风险高,并发症多,而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可以简化置换方法。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高位脱位髋臼发育不良患者17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1月到2011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获得至少2年以上随访,共21髋关节,对置换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改善以及髋关节部位影像学改变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患者平均随访(48.0±20.5)个月。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高于置换前(P〈0.05)。患者主要症状为双下肢不等长,下蹲后站起困难、下肢力量不足及下肢软组织紧张。1髋发生大转子骨折以钢爪固定;4髋在置换中股骨距裂纹骨折以钢丝捆绑。1例患者置换后出现股神经损伤表现,获得部分恢复。所有患者无感染、脱位和假体松动出现。结果说明,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短缩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但仍需要一定的置换技术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其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转子下截骨 髋臼发育不良 髋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2周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新生儿科从2010年1月一2012年12月于NICU治疗的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96例的临床资料。BPD组21例,非BPD组75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BPD组胎龄及出生体重均较非BPD组低,有羊膜绒毛膜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者及输血次数,吸气峰压(PIP),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机械通气时间及总吸氧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果提示胎龄、出生时体重是发生BDP的保护性因素,合并绒毛膜羊膜炎、NRDS、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为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降低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是预防BPD发生的重要措施,预防早产及RDS的发生和控制感染是预防BPD的关键。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高危因素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精神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1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出院后自愿参加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1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2例在院内康复基础上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系统康复,对照组49例采用院内康复,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心理社会维度、动力和精力维度得分、精神残疾与社会功能得分和家庭社会关怀指数,然后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心理社会维度、动力和精力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精神残疾与社会功能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家庭社会关怀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HO-DSAⅡ与SQLS得分呈正相关,APGAR得分与SQLS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精神康复模式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其康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医院-社区-家庭 精神康复 生存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恙虫病合并神经精神症状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临床恙虫病患者14例,均合并神经精神症状,分析临床诊治措施的实施,并对比之前常规治疗的另14例患者,比较两组间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恙虫病这一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医护救治能力。结果综合治疗的观察组在治愈效果、死亡率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综合全面的诊疗措施可以极大的改善恙虫病合并神经精神症状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恙虫病 神经精神症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精神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85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185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发现50例次临床不合理用药。临床不合理用药分布为31例次安定类药物,11例次抗精神病药物,3例次安坦类药物,3例次抗生素类药物,2例次其他药物。结论精神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值得引起广大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不合理用药即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还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值得精神科医务工作者注意。

  • 标签: 精神科 临床不合理用药 用药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在精神病人护理及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本院精神科2011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病人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评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护理治疗干预组,对治疗干预组的患者根据量表评分从心理和生活护理方面加强干预,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治疗三个月对患者重新评定,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行为护理干预组的评分在个人整洁度、迟缓及总积极因素方面都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P<0.05),在社会能力的评分上差异更加明显(P<0.01),数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护理观察量表配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能很好的促进精神病人疾病的恢复。

  • 标签: 精神护理 观察量表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的160例精神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8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两组患者护理12个月之后的效果和IPROS评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治疗和护理前,两组患者的IPROS评分没有差异性(P>0.05),在治疗和护理之后,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患者进行护理,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护理
  • 简介:摘要精神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实践中确有深刻体会,祖国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及治疗体系,根据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结合精神病的原因,病机进行辩证论治,是我国古代治疗精神病的基本法则。

  • 标签: 中西医结合诊断中医辨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系统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系统健康教育组(研究组)常规健康教育组(对照组)。结果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增长患者和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了解,改善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减轻家属负担,提高疗效。结论系统健康教育改善症状和社会功能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 标签: 首发 分裂症 健康教育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女性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方法对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4月住院的126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利培酮、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氯丙嗪,前4位均为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以单用抗精神病药为主,使用的剂量适中,而合并用药则以不同作用机制的2种药物联合用药为主。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逐渐成为抗精神病治疗的主要用药,其优势主要为疗效确切,锥体外系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少,尤其是利培酮使用率较高。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等由于疗效相对不理想,不良反应大导致使用率低。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女性 住院患者 抗精神病药 使用率 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依从性制定相应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自我科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2例.采用自制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进行调查评定.[结果]服药依从性与文化程度、性别、年龄、婚姻无相关性(P>0.05).但完全不依从患者均与存在重大负性生活事件(OR=5.23,95CI2.00~13.69)、家庭支持差(OR=28.12,95%CI7.58~104.31)、不能定期门诊复诊(OR=5.18,95CI1.56~17.18)、对疾病知识了解差(OR=5.49,95%CI2.07~14.60)、药物存在副作用(OR=33.60,95%CI9.29~121.51)和服药种类数量多(OR=4.4495%CI1.77~11.17)的等因素相关,而部分依从患者与家庭的支持差(OR=5.63,95%CI1.70~18.60)和药物副作用(OR=4.86,95%CI1.62~14.71)等因素有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完全不依从患者与部分依从患者的这几个因素有所不同,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院外 服药依从性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诊的156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8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7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另外给予抗抑郁药治疗,2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之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P300、Barthel指数、认知障碍的患者例数和S100蛋白浓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组在MMSE评分、HAMD评分、P300、Barthel指数、认知障碍的患者数和S100蛋白浓度等方面,均比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 标签: 谵妄 痴呆 遗忘 认知障碍 脑血管障碍 抗抑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