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血(leukemia)是血液系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约有500/070%的患者侵犯骨骼,我们收集了资料完整,均经骨髓象分析及组织化学染色所证实。影像检查有骨骼改变的20例患者,着重对其骨骼的各种影像征象及影像诊断价值进行讨论,以便提高对本的影像诊断。

  • 标签: 影像诊断 白血病 原发性恶性肿瘤 组织化学染色 骨骼改变 骨髓象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微小残留(MRD)的检测在儿童急性白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已诊断并坚持治疗的40例急性白血患儿采集骨髓标本,应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三色流式细胞术(FCM)多参数分析技术的方法,进行MRD的检测并进行随访,随访期为1~5年。结果40例急性白血患儿中,已停药25例,维持治疗15例。停药的25例患儿中,诱导缓解结束时有18例MRD阴性,7例由阴性转阳性。15例维持治疗患儿中,缓解时至今MRD阴性者为8例,缓解时阳性者为7例。结论连续监测MRD对儿童急性白血预测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老年急性白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7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奶奶绩效白血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实施标准计量的化疗,对照组则实施小剂量的化疗,每组为30例。结果拖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来对比两组在治疗有效率、平均生存时间以及平均的骨髓抑制持续时间三个方面的不同数据表现,根据数据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效果较为理想(P<0.05),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急性白血患者实施小剂量化疗,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急性白血病 临床治疗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急性髓系白血(AML)与急性淋巴系白血(ALL)细胞比较蛋白质组分析,寻找亚型特异性的蛋白质表达谱。应用双向电泳分别分离AML不同亚型(M1、M2、M3)、ALL患者骨髓白血细胞蛋白质,利用PDQuest7.4软件分析双向电泳图谱差异蛋白质点,基质辅助的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和生物信息学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显示:经过电泳图谱分析得到21个差异蛋白质点,质谱鉴定提示15种蛋白有统计学意义。在AML中高表达的蛋白质包括髓过氧化物酶(MPO)、硫氧还蛋白依赖的过氧化物还原酶(PRDX3),钙网蛋白(CALR)、烯酰辅酶A水合酶ECH1等7种,在ALL中高表达的蛋白质包括ARHGDIB、肌动蛋白抑制蛋白1(PFN1)、肌动蛋白(ACTG1)等8种。结论:AML与ALL细胞存在差异蛋白质表达谱,这将有助于发现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特异性治疗靶标。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淋巴系白血病 蛋白质组
  • 简介:摘要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是一类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核蛋白因子,主要调节细胞生存、增殖和分化等相关基因的表达。难以清除的白血干细胞克隆使治疗后的白血再发,最终导致预后不良。研究表明,NF-κB信号在多种白血细胞中,特别是白血干细胞中持续活化。NF-κB抑制剂NF-κB抑制剂在治疗各类肿瘤包括白血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NF-&kappa B,白血病干细胞, NF-&kappa B抑制剂
  • 简介:摘要慢性白血,分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简称慢粒(chronicmyelognousleukemia,CML),是临床上一种起及发展相对缓慢的白血。他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表现为髓系祖细胞池扩展,髓细胞系及其祖细胞过度生长。本文针对我科50例化疗患者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其化疗期间的症状和护理措施。

  • 标签: 慢性白血病 化疗期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在白血疾病中的效果。方法:对医院白血100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划分为基础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两组患者均是50例,研究临床护理水平。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治疗的有48例,占比、无效治疗的有2例,占比96.0%。基础护理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有40例,占比80.0%,互相对比之下优质护理组疾病治疗有效率更高,p

  • 标签: 白血病 优质护理干预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6年余本院收治的219例儿童白血的病例资料,探讨赣南地区儿童白血的流行学特点。方法 收集 2017年-2023年期间确诊的初诊儿童白血患儿共 21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本地区患儿的发病年龄、疾病亚型、首发症状、分子流行学等特征。结果219例儿童白血中男124例,女95例,发病年龄以11~15岁最多,2~5岁次之。以急性白血为主,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145例,占66.21%,ALL分型以B系表达为多;急性髓系白血(AML))68例,占31.05%,以AML-M2及AML-M3为最多见,混合型急性白血(MPAL)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CML)例3例,幼年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JMML)1例。首发临床症状以发热为占多数,约47.49%,多数患者有贫血,部分有出血表现、疼痛等。在急性白血中,WBC增高者占多数有112例,约52.09%,少部分患者RBC正常/增高或Hgb正常,各占14.42%及15.34%。大部分急性白血患者PLT减低,约83.72%,少数为正常或增高。白血儿童正常染色体核型101例,占47.64%,检出异常细胞核型111例,占52.35%。在ALL中融合基因TEL-AMLl 阳性检出率最高,占14.48%,BCR-ABL1及E2A-PBXl阳性各8例,检出率皆为3.77%,MLL-AF4阳性4例,检出率1.88%,其他常见融合基因检出率低。在AML患儿中,融合基因PML-RARA阳性最多,检出率30.88%,AML1-ETO 阳性17例,检出率25%,MLL-AF6阳性4例,检出率5.88%。结论 本院收治的儿童白血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为主,其次为AML,慢性白血较少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11~15岁最多,大部分因发热、贫血、出血表现就诊,其血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大部分相同。

  • 标签: 儿童 白血病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733.7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混合细胞白血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白血类型。目前针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有统一的定论,而在治疗上一般也采用淋系和髓系诱导方案进行化疗,根据目前临床研究显示,该病的唯一治愈方式可能是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混合细胞白血和其他急性白血相比治疗难度大,患者预后不佳,本文针对该病的诊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的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诊断 治疗 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