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硬组织修复材料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在肿瘤的治疗及诊断方面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标签: 纳米 多晶型磷灰石 肿瘤 治疗 诊断
  • 简介:背景:羟基磷灰石材料的空间结构及硬度等物理特性非常接近天然骨基质,但由于早期工艺技术问题导致其孔隙及降解性存在一定问题。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与羟基磷灰石修复大鼠胫骨离断性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制作左侧胫骨5mm离断性缺损模型,实验组于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体,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细胞组于骨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质。术后2,8,12周时,X射线检测缺损区骨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成骨情况,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修复区域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实验组可见新生骨痂覆盖整个缺损区且形成明显的桥接,材料大部分已降解,可见大量的骨样组织并形成小梁,已形成板层骨样结构,Ⅰ型胶原蛋白大量表达;对照组骨缺损处骨痂形成增多,断端整合性不佳,有骨质硬化现象,仍然有较多材料未降解,可见骨小梁样结构,亦有板层骨结构,Ⅰ型胶原蛋白大量表达,但弱于实验组;细胞组、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未见骨性修复,Ⅰ型胶原蛋白弱表达。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促进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羟基磷灰石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羟基磷灰石 支架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羟基磷灰石在眼部整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出本科室的92例眼部整形手术患者,均应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手术治疗,按照不同植入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自体巩膜壳内I期植入,观察组行双层巩膜帽覆盖义眼台肌锥内I期植入,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是82.6%,观察组是93.5%,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15.2%,观察组是6.5%,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羟基磷灰石在眼部整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双层巩膜帽覆盖义眼台肌锥内I期植入可明显改善眼球活动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行。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眼部 整形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9例,对照组实施根面平整术治疗,试验组实施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填充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优于根面平整术,可作为临床优先选择治疗方案全面推广。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 应用价值
  • 简介:人工合成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颗粒,具有与骨组织相似的理化特性和良好的人体组织相容性.作为骨组织的代用品,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本文采用HA颗粒对52例颌骨空腔性缺损的病例进行了填塞修复.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羟基磷灰石颗粒 颌骨囊肿 空腔性 缺损 组织相容性 人工合成
  • 简介:背景: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在结构上与天然骨十分类似,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能够发挥不同材料的性能。目的:观察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左侧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2组,实验组与软骨缺损处置入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照组置入透明质酸钠凝胶。置入后4,8,12周,取软骨损伤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①组织学Wakitani与Mankin评分:实验组置入后4,8,12周Wakitan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置入4,12周的Manki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番红-O染色:置入后4周,对照组软骨细胞表面存在明显的褶皱状小突起,细胞相对不规则;实验组软骨细胞表面存在轻微的褶皱状小突起,细胞核略大,排列相对有序。置入后8周,对照组软骨细胞表面存在褶皱状小突起,细胞排列欠规则;实验组软骨细胞表面存在褶皱状小突起,细胞核较大,排列规则;置入后12周,对照组软骨细胞表面存在褶皱状小突起,细胞核变大,排列基本有序;实验组软骨细胞表面无褶皱状小突起;细胞核变大,排列规则;③结果表明: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可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

  • 标签: 羟基磷灰石类 壳聚糖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羟基磷灰石
  • 简介:单纯眼球摘除或眼球内容物剜除术后的患者过去仅仅通过安装义眼来改善美观。但是由于眼窝凹陷致义眼陷没、呆滞不能转动,且因义眼的重力关系引起下睑外翻致义眼经常滑脱,每日需取出清洗,令患者十分苦恼,对患者心理健康也产生不良影响。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能恢复眼眶容积及改善义眼活动度,使患者的美容效果更臻完善。近几年临床上逐渐广泛开展。我院自1999年~2003年开展了36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就其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 标签: 患者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 护理特点 剜除术 下睑外翻 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双层巩膜覆盖下羟基磷灰石一期手术植入的手术效果分析,讨论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在伤后同期或在2w内行眼内容物剜出双层巩膜覆盖下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术。手术方式:常规局麻下剪开球结膜,剪除角膜,彻底清除眼内容物,将巩膜自前向后斜行剪开,剪断视神经,放入羟基磷灰石眼座,将两个半球形的巩膜帽状扣盖在义眼台前,间断缝合球筋膜及眼结膜,眼结膜内放置眼膜,涂眼膏加压包闭术眼,术后每天换药,1w后拆除结膜缝线,2w--1月安装义眼。结果 11例均取得满意效果,双眼基本对称,眼球运动可,术后发现1例因结膜缝线裂开致部分义眼座暴露,通过新鲜羊膜移植均取得满意效果,均未发现交感性眼炎。结论 双层巩膜覆盖下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操作简单,美容效果佳,一期植入活动座及外观较好、术后结膜缝线裂开及义眼暴露主要原因多为术后炎症反应所致。

  • 标签: 双层巩膜覆盖下羟基磷灰石 手术植入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均相沉淀法制备一种掺钆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为组织工程中软骨损伤修复提供新型工程支架。 方法 采用均相沉淀法进行制备含钆化合物的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电镜下评估掺钆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空隙率、形态结构是否满足实验要求。 结果 制备的掺钆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电镜下电镜下可见孔隙为蜂窝状结构,相互连通性良好,三维立体结构。 结论 制备掺钆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很好的孔隙率及大孔径的三维立体微孔结构,基本满足支架形态要求。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稀土元素 软骨损伤 组织工程
  • 简介:背景:羟基磷灰石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但目前缺少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生物相容性的相关研究。目的: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先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在钛金属表面制备TiO2纳米管,后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物的表面形貌。将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和商业钛金属分别与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增殖及凋亡。结果与结论:通过改变阳极氧化条件及磁场条件能制备不同管径及管长的TiO2纳米管,以及不同形貌的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倒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3d后,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周围的细胞明显增殖,细胞形态良好,排列规则,细胞增殖情况优于商业钛金属组。扫描电镜观察共培养3d后,细胞在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上生长良好,可见大量细胞伪足附着于其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组的细胞凋亡率7.8%小于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组的9.4%及商业纯钛金属组的13.5%,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生物相容性 TIO2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成骨细胞
  • 简介:背景:牙齿缺失导致牙槽嵴骨质的改建和持续吸收,严重影响种植体植入的条件和种植区软硬组织的美观。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电纺支架促进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制作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电纺支架的组织工程化骨。拔除6只实验犬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在其近中根牙槽窝处制备种植床,即刻植入种植体,在钛钉颊侧制作三壁骨缺损,两侧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组织工程化骨与Bio-Oss小牛无机骨粉,并在材料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术后即刻、4周、8周、12周X射线测量种植体周围骨灰度值;12周后完整取出下颌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缺损区的微观结构,新生骨量、形态结构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骨密度变化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组材料在促进骨再生过程中的成骨效果基本一致。组织工程化骨组骨缺损区内形成致密板状骨,可见成熟骨细胞,哈弗氏管,新生骨-种植体结合较紧密;Bio-Oss小牛无机骨粉组板层骨致密,新骨中有少量Bio-Oss颗粒分布,成骨细胞较组织工程化骨组少,部分哈弗管结构内可见到毛细血管,新骨与植入材料之间形成桥形连接,与种植体结合紧密。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io-Gide胶原膜可促进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再生。

  • 标签: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即刻种植 骨缺损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己内酯支架
  • 简介:背景:前期试验证实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够在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材料表面黏附、增殖,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与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材料复合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建立兔15mm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植入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化骨,对照组植入单纯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支架材料.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评价:术后1~12周,实验组骨缺损修复程度及速度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P〈0.05).②组织学检测:实验组术后4周即可观察到新生骨和纤维组织长入材料空隙,局部形成陷窝结构;8周时新生骨组织增多,部分可观察到成熟的骨小梁结构;12周时可见大量成熟骨细胞,骨小梁排列紧密,移植材料逐步被新生骨取代,与正常骨组织形态基本一致,且骨小梁出现时间早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说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羟乙酸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能够促进骨缺损处新骨的生成,较单纯支架材料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乳酸-聚羟乙酸 组织工程化骨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缺损 骨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牙齿槽骨缺损后畸牙齿移动的可行性。方法:构建纳米银羟基磷灰石修复兔牙槽骨缺损后牙齿移动模型,通过对牙齿移动距离进行测量,制成组织学切片,分析破骨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各个时间点,对比实验观察侧和参照侧破骨细胞计数水平差异均衡性明显(P>0.05)。结论:在牙槽骨修复位置移动压槽,该牙周组织改建规律和正常健康牙槽骨相同,说明纳米银羟基磷灰石修复后牙槽骨组织能支持后畸牙齿移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一种简单、廉价的方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复合材料,并评价其理化特征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原位沉析和冷冻干燥法制备n—HA/CS支架,通过扫描电镜、组织切片染色、x线衍射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其微观形貌和组成;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材料浸提液和表面接种考察n—HA/CS复合材料对第3代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黏附、增殖的影响,评估其细胞相容性。将n—HA/CS复合材料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背部肌袋,经组织学染色后评价其组织相容性。结果n—HA/CS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孔隙率为(88.65±2.34)%,孔径为(112.63±20.47)um,HA晶体颗粒长度为200~700nm,且分散均匀;X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合成的HA是含CO3^2+弱结晶纳米晶体。材料的断裂强度为(1.47±0.15)MPa,弹性模量为(37.52±3.43)kPa,可满足非负重部位骨修复要求。n—HA/CS材料浸提液未明显抑制hBMscs的增殖,直接接种在n-HA/CS复合材料表面的细胞黏附、增殖功能正常;组织相容性实验也表明,植入4周后组织炎性反应明显减轻,12周后材料基本降解并由新生组织爬行替代。结论采用原位沉析和冷冻干燥法制备的n—HA/C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有望应用于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 标签: 羟基磷灰石类 壳聚糖 组织工程 支架 纳米复合物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孔隙率的锶磷灰石(含5at%锶的羟磷灰石,Sr-HA)陶瓷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兔骨髓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抽取健康兔的骨髓组织,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分别与孔径约为300μm-600μm、孔隙率分别为50%、60%、70%的Sr-HA以及孔隙率为70%的纯羟磷灰石陶瓷体复合,在不同时间点利用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并进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兔骨髓成骨细胞与不同孔隙率的Sr-HA陶瓷体外培养后,表现出典型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Sr-HA多孔陶瓷有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其中,孔隙率为70%的Sr-HA陶瓷更有利于细胞向材料内部爬行.结论Sr-HA多孔陶瓷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复合Sr-HA陶瓷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孔隙率为70%的Sr-HA陶瓷由于具有良好的孔隙连通性,在促进成骨细胞生长方面表现出更佳的效果,较其他孔隙率的Sr-HA陶瓷更适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标签: 锶磷灰石 多孔陶瓷 孔隙率 成骨细胞 细胞生物学行为 in
  • 简介:目的探讨载顺铂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及胀亡的影响。方法用机械融合法制备载顺铂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将肺腺癌A549细胞暴露于该粒子中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MTF法检测载顺铂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体外作用于人肺癌A549细胞的量效和时效关系,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时相变化。结果载顺铂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在体外对人肺癌A549细胞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肺癌细胞的生长阻滞于G2/M期,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空泡化,染色质凝集,胞浆溶解。结论载顺铂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具有体外抗肺腺癌系A549的作用,细胞增殖阻滞于G2/M期,阻断细胞周期的进展,导致癌细胞溶解坏死,诱导细胞凋亡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 顺铂 肺癌
  • 简介:背景:目前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都不尽满意,后续的材料降解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材料、方法、技术以及医学研究相结合,可以使骨组织工程中支架的外形与结构、生物相容性、降解速率都有很好的改进.目的:通过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ano-hydroxyapatite/polylacticacid,nHA/PLLA)复合物的支架构建以及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研究,旨在开发由2种材料复合而成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方法:采取冷冻快速成型法制备nHA/PLLA复合物,BET法测定孔隙率,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scroscopy,SEM)观察材料内部结构等进行物理性能表征,X线衍射(X-raydiffraction,XRD)表征材料物理学特性.SEM观察成骨细胞在nHA/PLLA内生长、黏附、增殖情况;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并计算细胞在该支架材料内的存活情况;MTT实验测定nHA/PLLA复合物对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结果:制备的nHA/PLLA复合物,通道孔径为(164±52)μm,介孔率为89.3%±1.4%;干性和湿性nHA/PLLA复合支架的压缩模量分别为(1354.6±53.7)kPa和(1012.8±61.3)kPa.MTT实验结果表明,nHA/PLLA复合物对成骨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黏附在复合物表面及介孔中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结论:nHA-PLLA复合物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制备简单、外形及内部结构符合组织工程支架要求、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物 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 成骨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本实验为前瞻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2009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4例(84髋),采用信封法行简单随机分组,分为髓芯减压联合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组(治疗组,29例38髋)及髓芯减压联合自体松质骨移植组(对照组,35例46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HHS)、VAS及其变化,随访终点时临床及影像学失败率,并应用生存曲线分析两组髋关节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HH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终点时,治疗组VAS、HH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1);与术前比较,两组随访终点VAS、HHS评分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两组除SteinbergⅡB、ⅡC、ⅢA患者间术前与术后随访终点HHS评分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1、2.242、4.435,P值均〈0.05)外,其余分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除SteinbergⅡB、ⅡC、ⅢA患者间术前与术后随访终点VAS评分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3、2.119、3.513,P值均〈0.05)外,其余分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在随访期内治疗组髋关节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经Log-rank检验提示两组之间髋关节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3,P〈0.05)。治疗组影像学失败率为21.05%(8/38),低于对照组的45.65%(21/46);临床失败率23.68%(9/38),亦低于对照组的52.17%(2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571、7.081,P值均〈0.05)。结论髓芯减压联合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假体和植入物 羟基磷灰石类 髓芯减压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移植
  • 简介:背景:前期实验采用仿生学原理制备了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复合材料,但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还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作为注射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可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支架复合培养,作为实验组;以单纯接种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与增殖。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支架埋植在家兔背部肌袋内,埋植后2,4,6,8周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细胞生长、增殖良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支架埋植后2周,材料周围有中等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细胞浸润,可见小血管与纤维母细胞增生,材料已被炎性细胞分割、围绕散碎;埋植后4周,可见少量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聚集,炎症反应进一步消退,肌纤维排列、形态正常;埋植后6周,材料周围炎症反应轻微,组织水肿不明显;埋植后8周,炎症反应基本消退,材料基本降解完成,肌纤维形态基本正常。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作为注射型支架材料。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半水硫酸钙 组织工程 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