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电热针具有“针刺与温灸之共性”特点,起到针刺、灸疗、温针灸,火针等综合治疗效应。推拿具有推动气血,疏通经络、抗炎止痛、滑利关节、祛邪扶正、调和阴阳作用。临床上将二者结合治疗肩关节性周围炎,疗效显著,同时电热针还具有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特点,其为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电热针 推拿 肩周炎
  • 简介: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电凝电切热损伤胆囊床局部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取腹腔镜下电刀与剪刀切除胆囊后胆囊床底部边缘肝组织1cm×1cm,每组各取6例,标本立即浸入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横切片,光镜观察肝细胞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剪切组肝组织标本浅、中、深层肝细胞均正常;电切组浅层(1~4mm)肝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肝细胞被电热溶解,中层(5~8mm)肝细胞明显皱缩,肝血窦扩张,深层(9~10mm)肝细胞变性水肿.结论:LC术中局部肝细胞的电热损伤十分明显,其损伤程度是外重内轻,深度可达1cm的病理学改变.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烧灼术 肝细胞损伤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5月-2016年11月门诊接受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病人102例。先进行宫颈活检,再进行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对比两次诊断的病理诊断情况和诊断率。结果宫颈活检共诊断出CINⅠ病人75例,CINⅡ病人23例,CINⅢ病人3例;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共诊断出CINⅠ病人64例,CINⅡ病人33例,CINⅢ病人5例;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和宫颈活检的诊断率分别为97.06%和90.20%,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诊断率明显高于宫颈活检诊断率,P<0.05。结论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科学,诊断细致明确,诊断率高,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子宫颈热圈环切术 宫颈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式翻身巾在卧床患者翻身,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需要翻身的卧床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使用式翻身巾翻身,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徒手翻身法翻身,对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程度、患者舒适度、患者满意度及实施者的主观感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患者疼痛程度明显较低(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及实施者的主观感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卧床患者使用式翻身巾翻身,能够有效防止压疮,提升患者及实施者舒适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式翻身巾;卧床患者;压疮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towelrodstandinambulatorypatientsstandup,topreventpressuresoresclinicalresults.Methods60casesinICUbedriddenpatientsneedtoturnaroundthehospital,wererandomlydividedintoexperimentalandcontrolgroupof30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patientstowelrodstandupstandup,the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usingthetraditionalmethodofhandturningturning,totheextentoftwogroupsofpatientspresGsureulcer,patientcomfort,patientsatisfactionandimplementersofsubjectivefeelingwereanalyzed.Results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werepressureulcerincidenceanddegree,thepatientpainintensitywassignificantlylower(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theexperimentalgrouppatientsatisfactionandimplementersofsubjectivefeeling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Ontheambulatorystandrodtowelstand,caneffectivelypreventpressuresores,andimplementerstoenhancepatientcomfort,itisworthpromotingtheuseinclinicalpracticKee.ywordsstandtowelrod;bedriddenpatients;pressuresores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16-02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我们观察到,传统的手术方法因切除纤维囊而出现皮下积血、皮瓣坏死和术后瘢痕挛缩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新的处理纤维囊的方法——“”字切开纤维囊,避免了皮下血肿和皮瓣坏死,皮下瘢痕挛缩明显减轻。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瘢痕挛缩 皮瓣修复 扩张皮肤 包膜 皮瓣坏死 纤维囊
  • 简介:目的应用数字技术模拟单髁术中定位过程找出国人股骨侧髓内定位的插入点,并进行尸体标本实验证实可行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性依据。方法成人股骨标本60根,来源于复旦大学医学院,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单髁置换术,数字组30根,对照组30根。数字组模拟单髁术中定位过程通过三维反求技术,找出股骨侧髓内定位的插入点,进行股骨侧定位截骨。对照组采用牛津微创置换(MP)操作手册推荐的方法找到插入点,即股骨钻孔位置必须在股骨前缘前方1cm处,且紧贴股骨髁间窝内壁内侧,进行股骨侧定位截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股骨假体内外翻角(FCVA),胫骨假体后倾角(FCPSA)。测量统计数字组的插入点与股骨髁最高点水平线的距离来确定国人单髁置换中股骨侧髓内钉定位的插入点的理想位置。使用软件SPSS19.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数字组和对照组术后的FCVA分别为(1.9±1.1)°和(2.5±1.4)°(t=-2.115,P〈0.05),FCPSA分别为(8.4±0.7)°和(6.8±2.0)°(t=4.414,P〈0.01),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数字组的FCVA及FCPSA更接近0°和10°,并且离散度小,更加精准。插入点的理想位置应在髁间窝最高点与髁间窝内侧缘中间距髁间窝水平线前方1.46cm左右的位置。结论应用数字化技术找出股骨髓内定位插入点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稳定的股骨假体力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为,病人呈现出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后,对其使用复方独正接骨膏外敷的医治方式成效进行分析探究。方法文章的数据来源为,时间节点在2016年到2017年两年间,因呈现出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的7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医治组,将跌打丸外敷的医治方式应用与对照组的病人,将复方独正接骨膏外敷的医治方式应用于医治组的病人,而后对不同两组病人的骨密度和X射线的医治成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两组不同的病人实施相应的医治30天和60天后,呈现出医治组的治疗效果较好,对照组的医治成效较为不理想。结论病人造成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以后,对其使用复方独正接骨膏外敷的医治方式,能够对其骨折的恢复产生促进的作用,并通过对病人的骨密度和X射线相关报告中看出,能够对骨折的修复和愈合产生促进的作用,并有效的减少愈合的时间,具有较高的医学实践价值。

  • 标签: 复方独正杆接骨膏 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 骨密度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麦粒灸,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针灸,治疗后均行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BI评分和FM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2、2.59、2.27、2.30、2.62、2.42,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M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BI评分和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7、2.30、2.33,P均〈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结论针刺配合麦粒灸在治疗偏瘫痉挛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针刺 麦粒灸 脑卒中 偏瘫痉挛
  • 简介: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本实验为前瞻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2009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4例(84髋),采用信封法行简单随机分组,分为髓芯减压联合n-HA/PA66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组(治疗组,29例38髋)及髓芯减压联合自体松质骨移植组(对照组,35例46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HHS)、VAS及其变化,随访终点时临床及影像学失败率,并应用生存曲线分析两组髋关节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HH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终点时,治疗组VAS、HH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1);与术前比较,两组随访终点VAS、HHS评分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两组除SteinbergⅡB、ⅡC、ⅢA患者间术前与术后随访终点HHS评分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1、2.242、4.435,P值均〈0.05)外,其余分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除SteinbergⅡB、ⅡC、ⅢA患者间术前与术后随访终点VAS评分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3、2.119、3.513,P值均〈0.05)外,其余分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在随访期内治疗组髋关节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经Log-rank检验提示两组之间髋关节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3,P〈0.05)。治疗组影像学失败率为21.05%(8/38),低于对照组的45.65%(21/46);临床失败率23.68%(9/38),亦低于对照组的52.17%(2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571、7.081,P值均〈0.05)。结论髓芯减压联合n-HA/PA66及多孔生物玻璃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假体和植入物 羟基磷灰石类 髓芯减压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