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收治7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护理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效果较好,可以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高血压 并发症
  • 简介:1背景传统的细胞体外培养,是将大量的细胞集中接种于相对"较大"(毫米至厘米级别)的培养空间平面模板上,如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描述某种细胞的行为,则只能将整体细胞行为平均化来描述单个细胞行为。然而,并非所有细胞群体行为都是一致的,并且有时孤立细胞的行为对于某些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干细胞研究中,

  • 标签: 干细胞 细胞体外培养 细胞行为 应用 微孔 集中接种
  • 简介:背景:脊髓损伤后一系列生物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国际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和WebofKnowledge数据库中1972年1月至2012年11月关于微阵列芯片技术和脊髓损伤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microarray,.spinalcordinjury,geneexpress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利用微阵列技术探究脊髓损伤分子机制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较高水平杂志中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56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了两部中文著作。结果与结论:利用在分子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阵列芯片技术能够很好的检测从急性损伤期到后期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而能够寻找相关的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该技术不仅对今后的分子研究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可从基因层面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寻找合适的靶点。文章分析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提出了实验设计及微阵列芯片检测技术上的革新、数据分析方法上的改进,并评价了微阵列芯片帮助寻找有效治疗靶点的能力。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脊髓损伤 微阵列芯片 基因 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与牵拉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间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方式,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于预防寒战与牵拉痛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寒战与牵拉痛发生率更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剖宫产术患者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麻醉,可有效预防寒战与牵拉痛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 标签: 小剂量 舒芬太尼 剖宫产 寒战 牵拉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培养联合血清PCT、CRP水平检测在老年血流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来我院治疗老年血流感染的患者100例是研究对象,应用血培养联合血清PCT、CRP水平检测的诊断方法,行早期老年血流感染的诊断。结果这些患者的检测结果为77%的PCT阳性率;90%的CRP阳性率,50%的血培养阳性率。这样的结果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血流感染患者的PCT和CRP密切关联着细菌感染,其二者阴性在排除细菌性感染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培养 血清PCT CRP水平检测 老年血流感染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抗体结合多肽阵列重建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早期胰腺癌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并结合多肽阵列重建,分析自身抗体结合多肽阵列重建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自身抗体阳性患者25例(62.50%),多于对照组的7例(17.50%),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40例患者中,经自身抗体结合多肽阵列重建诊断39例,诊断符合率为97.50%。结论自身抗体结合多肽阵列重建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自身抗体 多肽阵列重建 胰腺癌
  • 简介:针对阵列式射频仿真系统模拟海杂波性能分析研究。依据电磁场理论,推导出阵列式射频仿真系统目标回波空间辐射特性模型;应用零记忆非线性(ZMNL)变换法实现韦伯分布的海杂波模拟。对其幅度分布特性、频谱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验证。最后给出阵列式射频仿真系统目标回波在韦伯分布海杂波背景中的仿真结果。

  • 标签: 射频仿真系统 零记忆非线性变换 海杂波 韦伯分布
  • 简介:血管瘤为一种在临床中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四肢末端。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痛苦,并且极易造成误诊。我科自2001~2005年,共收治血管瘤患者7例,结合临床资料及病理学检查,诊断明确,全部进行了显微手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手部血管球瘤 诊治 显微手术治疗 临床资料 病理学检查 良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手部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手部甲下血管瘤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将其切除,并随访观察其远期治疗效果。结果19例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无一例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手部甲下血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 标签: 甲下 血管球瘤 诊断及治疗
  • 简介: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甲下血管瘤16例,其中足趾2例,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治疗,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女9例,男7例;年龄26~43岁,平均30岁,病程5~12年。发生部位:拇指3例,食指6例,中指2例,环指3例,足第三趾2例。首诊确诊2例,其余均有误诊史,误诊时间最长12年,有2例足趾患者均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有4例误诊为甲沟炎,并行手术治疗无效,还有误诊为神经瘤等。

  • 标签: 甲下血管球瘤 诊治 手术切除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 疗效满意 发生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囊在瘢痕妊娠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 2016年 5月 -2017年 11月瘢痕妊娠产妇 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宫缩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囊压迫止血治疗。比较两组瘢痕妊娠出血控制率;瘢痕妊娠出血控制时间、术后 24h内出血量、术后 24h内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前后产妇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瘢痕妊娠出血控制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瘢痕妊娠出血控制时间、术后 24h内出血量、术后 24h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出血量相近, P> 0.05;治疗后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囊压迫止血治疗瘢痕妊娠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出血,维持血红蛋白稳定,缩短出血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球囊 瘢痕妊娠 应用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指端血管瘤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0例行手术切除的指端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均获随访9~20个月,平均13个月。3例术后感疼痛较剧,再次手术咬除末节指骨上的压迹和硬化缘,获病愈。优良率90%。结论显微钋科手术切除是指端戚管瘸有效的治疗方法,末节指骨上有压迹和硬化骨缘的病人术后易发作疼痛,提高手术技巧是治愈血管瘤病的关键。

  • 标签: 指端 血管球瘤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应用宫颈囊对宫颈成熟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的产妇160例,采用时间分段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8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方式是欣普贝生促进宫颈成熟,而观察组采用的是宫颈囊催产方式,对两组产妇的宫颈成熟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研究结果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产妇在宫颈成熟评分和发生的不良反应率上,都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宫颈成熟 宫颈球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科大手术下肢静脉血栓(low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LEDVT)预防与护理经验。方法2014年,医院骨科大手术患者218例,常规预防措施术前保护患肢、体位管理、对症护理、用药护理,术后按摩下肢、鼓励早期下床等,2015年收治骨科大手术240例,术前强化健康教育、更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术中积极预防低体温、做好麻醉管理、轻柔操作,术后鼓励早期康复护理、加强巡视、强化饮食与大小便管理、鼓励热水足浴。结果2015年,共发生LEDVT7.5%(18/240),2014年发生率19.27%(42/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确实可降低骨科大手术患者LEDVT发生风险。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清蛋白,明胶,聚乳酸等材料制成的缓释微制剂,属于一种球状的载体,它之所以以球状的实体展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主要是这种类型的球状载体可以更好的将药物包埋在相应的材料或者分散在材料当中。一般情况下,缓释微制剂的直径大小在0.3um到100um之间,当然具有不同直径的缓释微制剂药物,具体的坐永把细胞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与其他类型的给药系统相比,这种新型的给药系统对于药物的使用过程而言,可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本文在针对缓释微制剂进行研究时,与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的内容作为基础,进行更深层次的阐述。

  • 标签: 药物制剂 缓释微球 制备方法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30岁.自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上臂外侧一黄豆大小肿块,质硬,隆起皮面,无疼痛及触痛,曾于医院就诊,诊断为扁平疣,未予特殊治疗.半年前左前臂肿块隆起部分皮面不甚被锐器刮除,流血,当时未予重视及进一步治疗.近日发现原肿块逐渐增大,且生长较快,局部无红肿,伴间歇性疼痛,触痛明显.查体:左前臂中段外侧见0.5cm×0.5cm大小肿块,色暗紫,表面光滑,突出皮面,周围无红肿,触痛明显,Love氏试验阳性.初步诊断:左上臂血管瘤.门诊在手术显微镜下彻底切除肿块,术后病理论断:左上臂血管瘤(图1).术后随访4个月,肿块未复发.

  • 标签: 上臂 血管球瘤 手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