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血压控制临界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含糖尿病患者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对其病例资料以及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等临床资料与数据进行回顾分析,以对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及血压控制临界进行研究。结果与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收缩压、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均比较高,且患者收缩压与24h尿蛋白定量变化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其中,收缩压升高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收缩压与舒张压临界分别为139与78.5mmHg。结论收缩压升高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认识和把握其血压临界,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控制其病情发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血压 临界值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药物美托洛尔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为(4.5±1.2)次、持续时间为(843±114)秒,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发作次数(8.2±1.1)、持续时间(1979±12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T段压低减少次数、持续时间及ST段下移都有明显减小,但观察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ST段压低次数(143±12)次、持续总时间(254±19)min、ST段下移减少(0.081±0.023)mV减小程度比对照组患者大,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常用药物是美托洛尔和硝苯地平,但美托洛尔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且优于硝苯地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 简介: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占10%,采用金标法做HBV快速检测是血站外出采血时淘汰HBsAg阳性献血者常用的方法,目的是提高采血合格率,保证血液质量,且节约血液资源。笔者曾用两个厂家金标试剂,对2120人开展HBV快速检测合格后采血,回站再用两家不同试剂作ELISA法检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ELISA HBSAG 弱阳性
  • 简介:摘要烧伤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意外损伤,也是对人体破坏性很大的创伤。治疗护理复杂、病程长、烧伤后瘢痕形成、毁容和功能障碍都会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我们通过了解烧伤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与其心理健康相关的因素,针对处于不同病程阶段的烧伤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烧伤病人的心理护理在治疗护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稳定病人情绪,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及时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是烧伤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 标签: 烧伤病人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对小鼠脑出血后的脑水肿的相关影响。研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昆明小鼠56只随机分成实验组A、B、C、D、E和F(对照组)、G(空白对照组),共7组,每组8只。A、B、C、D、E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甘草酸二铵20ml/kg,每24小时重复注射一次,于脑出血造模后6h、1d、2d、3d、7d行相应神经功能学评分后处死小鼠,F组小鼠模拟脑出血模型并腹腔注射20mg/kg生理盐水,每24小时重复注射一次,并于实验组相应时间神经功能学评分后处死小鼠,G组小鼠只进行相应手术操作并于腹腔注射20mg/kg生理盐水,于实验组对应时间神经功能学评分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行脑含水量的检测,结果甘草酸二胺组在与生理盐水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含水量、组间相比较P均<0.05。结论甘草酸二铵对小鼠急性脑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明显减轻脑水肿。

  • 标签: 小鼠脑出血 脑水肿 甘草酸二铵
  • 简介:摘要:全球疫情再度爆发,让人们又一次深刻认识到全民健康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如何在全民健康体系的建设中,将医疗企业资源重新配置,有效配置,是相关政府部门和全社会都面临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对比休克患者经外周测血糖和经抽血气,分析两种血糖测定方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休克患者,同时行经外周测血糖和经抽血气测血糖,对比两种方法最终的测定结果,计算相关系数。结果:经抽血气测定的血糖水平低于经外周测定的血糖水平,p

  • 标签: 休克 血糖值 血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危急快速报告方式。方法对我院2016年检验危急快速报告分数进行排序,筛选出前10名科室的危急快速报告情况进行研究,设计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与双通道报告检验危急的标准、流程并进行实时监管,对比两种报告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2016年我院的危急快速报告份数共1265份,其中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份数是631份,双通道报告份数是634份,对比差异不大(P>0.05)。在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的应用下,护士回复时间是(1.2±0.3)min,医生回复时间为(1.9±0.4)min;在双通道报告的应用下,护士回复时间是(0.7±0.2)min,医生回复时间为(1.1±0.3)min;双通道报告的回复时间显然短于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对比差异较大(P<0.05)。在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的应用下,护士回复率是90.0%,医生回复率是79.7%;在双通道报告的应用下,护士回复率是99.7%,医生回复率是97.6%;双通道报告的回复率显然高于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双通道报告方式在检验危急快速报告中的应用价值高于实验室信息系统报告方式,可明显建设护士与医生的回复时间,且有助于提升回复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检验 危急值 快速报告 方式
  • 简介:摘要简述人体囊型包虫病的发病机制,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多bDWI成像在人体囊型包虫病上的应用诊断及前景,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此病上的研究现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囊型包虫病的影像诊断及临床应用。

  • 标签: 人体囊型包虫病,DWI多b值,ADC值,MRI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重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是这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为的就是ICU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方法经过调查研究ICU重症患者,观察组是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一年内来我院治疗的46例患者,而实验组是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一年内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患者,分别对两组不同的患者施行不一样的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患者指标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一样的护理以后两组患者的指标都得到了降低。结论医护人员要想提高护理质量就要对ICU重症患者同时进行基础护理和心理辅导。ICU患者同时接受护理人员提供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两种方法,ICU重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的情绪不仅能得到改善,ICU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也能得到大范围提升。

  • 标签: 护理质量 ICU重症患者 心理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科常见危急,讨论危急报告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传染科390例次危急报告结果,分析危急发生的时间、种类及原因.结果传染科危急多发生在800~1800时段,共319例次(81.79%),传染科危急报告共390例次,其中发生血钾异常227例次(58.21%)其次是血糖异常64例次(16.41%)和PT、APTT、FIB异常36例次(9.23%)为危急主要表现.结论根据传染科危急分布的时间特点和种类,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弹性排班,针对性地强化药品配置与管理,全面执行落实危急报告制度是确保患者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关键词危急;传染科;护理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80-01

  • 标签:
  • 简介:在给出二图像多尺度表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表示的细化算法,与目前已有的算法相比较,它的计算量小、抗噪性能好、便于硬件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很好地克服了传统细化算法的不足,为处理受强噪声污染的二图像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标签: 细化 多尺度 骨架提取 图像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医学检验危急管理的实际情况,并且对相应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对策。方法:此次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的共计506例医学危机报告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应用软件对于危机项目构成比例,以及各个时间段实际危急发生的周期进行分析。同时,对各科室危急报告量进行综合性的探究。结果:在此次研究中发现,就临床检验医学危机而言,出现最高的项目为血小板,占整体危机总数的16.8%,其次为白细胞,再次为血肌酐。危机报告集中在白天9:00至11:00。周二与周四危急报告数量相对较多,周日危急报告数量相对较少。重症监护部病房危急报告数量最多,其次为肾内科。结论:检验科室人员需要对检验医学危机制报告制度进行有效的执行,进一步使各个科室能够对未及时报告登记制度予以落实,需要对于医学检验危机开展有效的评估,以此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

  • 标签: 医学检验 危机值管理 管理评估
  • 简介:摘要中药注射剂是我国创新型的一类药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时显示出突出的治疗效果。随着中药注射剂应用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从而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按涉及的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分类主要有过敏反应、呼吸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该文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对其现状、成因及研究方法加以总结,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