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六君子汤干预对烟雾暴露大鼠模型血清中IL-6与IL-10含量的影响,探讨加味六君子汤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和吸烟组;吸烟组采用烟熏法1制备香烟烟雾暴露大鼠模型,16周造模结束后,随机分为B、C、D三组,进行为期4周的药物干预,随后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大鼠外周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含量。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模型外周血IL-6、IL-10含量升高(P<0.01,P<0.05),C组、D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大鼠模型外周血IL-6、IL-10含量降低(P<0.01,P<0.05;P<0.01,P<0.05);与C组相比,D组大鼠模型外周血IL-6、IL-10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加味六君子汤可降低香烟烟雾暴露大鼠模型的外周血致病炎性因子IL-6、IL-10的水平。

  • 标签: 加味六君子汤 香烟烟雾暴露大鼠 白介素-6 白介素-10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125-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酰半胱氨酸吸入对烟雾暴露哮喘模型小鼠气道上皮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5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烟雾暴露哮喘组(C组)、哮喘+乙酰半胱氨酸组(D组)、烟雾暴露哮喘+乙酰半胱氨酸组(E组),A组为正常小鼠对照,B组做哮喘模型,C组做烟雾暴露哮喘模型,D组在哮喘的基础上行乙酰半胱氨酸吸入,E组在烟雾暴露哮喘的基础上行乙酰半胱氨酸吸入。观察对比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肥大细胞羧肽酶、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及肺组织中GATA-3/T-bet通路蛋白表达量。结果:与A组相比,B、C、D、E组肥大细胞羧肽酶、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肥大细胞羧肽酶、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升高(P<0.05);与B、C组相比,D、E组肥大细胞羧肽酶、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降低(P<0.05);与D组相比,E组肥大细胞羧肽酶、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升高(P<0.05)。与A组相比,B、C、D、E组GATA-3表达量升高、T-bet表达量降低(P<0.05);与B组相比,C组GATA-3表达量升高,T-bet表达量降低(P<0.05);与B、C组相比,D、E组GATA-3表达量降低,T-bet表达量升高(P<0.05);与D组相比,E组GATA-3表达量升高,T-bet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吸入可明显抑制烟雾暴露哮喘模型小鼠气道上皮炎症反应。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 GATA-3/T-bet通路 烟雾暴露哮喘 气道上皮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小儿烟雾病核磁诊断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80例小儿烟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核磁共振 (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80例患儿均行磁共振 (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检查。 MRI表现:梗塞 67例,脑出血 13例。伴有脑萎缩 31例,脑室扩大 14例。病变表现为长 T1、长 T2信号影。显示基底节区异常血管流空信号影 7例。 MRA显示双侧烟雾病 57例,单侧 23例;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狭窄或闭塞 23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 46例,单侧 34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现在或闭塞 20例,单侧 15例,右侧为 8例,左侧 7例;基底节区烟雾病血管影 31例。结论 MRI结合 MRA不仅可以显示血管病变,而且能显示继发于血管病变的脑梗死、脑软化、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萎缩等,是一个较好的诊断小儿烟雾病的影像学方法。

  • 标签: 小儿烟雾病 核磁诊断
  • 简介:烟雾病又称Moyamoya病,是一种少见的病因未明的慢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本病最早于1957年由日本学者Takeuchi报道,而于1969年由Suzuki依据脑血管造影所见命名为"烟雾病"[1]。最初认为该病主要见于日本,发病率较低,但后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 标签: 烟雾病 临床诊治 MOYAMOYA病 闭塞性病变 脑血管狭窄 脑血管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淳地区成人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烟雾病患者,对患者的发病情况、影像学结果、治疗结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烟雾病在成年女性多以脑梗死形式出现;脑血管造影提示双侧或单侧颈内动脉病变;2例手术,8例内科治疗;改良RANKIN评分显示0-2级8例,4级以上2例.结论高淳地区成人烟雾病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形式多见;女性好发;头颅MRI发现脑叶及分水岭脑梗死、头颅MRA提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要虑及烟雾病可能,建议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术以明确诊断;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关键词烟雾病、脑梗死、影像学资料.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98-01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能够提示烟雾病的常规序列 MRI表现和临床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用磁共振颅内动脉成像( MRA)确诊的烟雾病的常规序列 MRI表现和临床表现,共 23例,男 14 例,女 9例,年龄 4.5-52岁,平均( 39.5±27.2 )岁。颅脑常规 MRI序列是 T1WI、 T2WI、 DWI、 T2WI-Flair、增强 T1WI,颅内动脉成像序列为 3D-TOF法。 结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动工具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且频繁,这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保证患者安全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医务人员也面临着新的健康危险因素,如手术烟雾。目前,我国对手术烟雾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在实际临床中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笔者综述手术烟雾的产生过程及成分,与烟雾造成的潜在不良危害,并探讨相关的预防对策,现综述如下:

  • 标签: 手术室 手术烟雾 产生 成分 危害 预防对策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狂犬病暴露者对暴露处置与狂犬病的认知。方法以395例2014.1.1.~2016.1.1.之间在我门诊治疗的狂犬病暴露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暴露处置与狂犬病的认知情况。结果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暴露处置与狂犬病的认知上狂犬病暴露者严重匮乏,尤其是文化程度低或者是中老年人群。结论狂犬病暴露者受认知不足的影响,使得不能积极的配合、遵从医生的综合治理,进而将感染风险大大增加。

  • 标签: 狂犬病 暴露人群 暴露处置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对象为手术室的护士,通过观察其在手术室规避烟雾体验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进而其应对手术室烟雾的心理素质和对手术烟雾的认知,也可以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方法:此次研究主要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该时间段本院手术室的护士64例,根据不同护士最终体验的结果将其分为x组和y组,x组中的成员主要是由此次烟雾规避体验较好的成员组成,其中包含32例;剩余的32例此次烟雾体验规避较差的护士,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Y组。分别护士对手术室烟雾规避的好坏主要从其面对烟雾时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以及对手术室烟雾的认知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结果:通过使用以上的方式对选取的护士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发现,护士的基本情况对手术室烟雾认知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且y组护士在面的烟雾时身体、心理以及对烟雾的认知情况等方面均是比较差的。两组护士最终的研究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从以上的研究方式和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导致手术室护士对烟雾体验较差的主要原因包括护士的身体、心理以及对烟雾认知不足等的方面,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面对这类问题时,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制定相关的规定对其进行干预,提升其工作的效率。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规避烟雾体验 相关因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况,探讨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结果共监测到36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暴露种类以锐器伤为主,占94.44%;血源性暴露源占75%;职业分布以护士为主,占61.11%;科室分布外科占47.22%,内科占22.22%;工作年限短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占58.33%;伤害发生的地点以病房、手术室居多,分别占52.78%、19.44%;导致伤害的暴露物种类以注射器针头、缝合针居多,分别占36.11%、16.67%;职业暴露的操作环节最多为锐器物用后处置,占38.89%,其次为拔针时,占19.44%。结论护士和低年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护理中职业暴露事件进行探讨,找出其中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研究中共选取54名护理人员进行对比实验,并抽取336件医疗事件进行分析,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27名护理人员与168例医疗事件,前者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后者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对比两组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通过数据所得,在加强防护后,观察组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为4.76%远少于对照组的4.76%(P<0.05)。结论:对于急诊科护理而言,加强防护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为护理人员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急诊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