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MSCT扫描图像观察正常下胫腓联合的形态以及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精确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提供解剖学依据及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5例行双踝CT检查的单侧踝关节外伤患者的健侧踝关节影像资料。取距离胫距关节面9~11mm的水平位CT扫描图像分析下胫腓联合形态,并测量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及胫腓骨前缘距离,分析各组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45例下胫腓联合CT影像显示其形态有3种,其中为半圆形14例(31.11%),新月形15例(33.33%),矩形16例(65.56%)。半圆形下胫腓联合的胫腓骨中心距离、胫腓骨间隙宽度和胫腓骨前缘距离分别为(2.69±0.19)cm、(2.45±0.46)mm和(8.48±2.30)mm,新月形的分别为(2.82±0.17)cm、(2.74±0.90)mm和(6.80±1.62)mm,矩形的分别为(2.89±0.25)cm、(3.15±0.8)mm和(6.86±1.89)mm。其中,半圆形下胫腓联合的胫腓中心距离和胫腓骨间隙宽度均较矩形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722、3.602,P值均〈0.05);而半圆形胫腓骨前缘距离较矩形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217,P〈0.05);但是,新月形的相关参数分别与半圆形和矩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国人的下胫腓联合在CT影像上可分为半圆形、新月形和矩形三种形态。以下胫腓联合前后缘的切线作为测量基线,可提高各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为进一步研究国人下胫腓联合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踝关节 下胫腓联合分离 断层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探讨眼科患者在非接触眼压测量中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测量可靠性的护理干预对策。应用非接触眼压计对247例患者进行眼压测量。在检查过程中针对心理、环境、操作方法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统计分析表明,能一次性完成眼压测量的患者数达210例,占总样本数85%,需要反复检查完成者37例,占总样本的15%,所有病例检查结果均达到非接触眼压测量的可靠性。通过有效护理干预,提高了非接触眼压测量的可靠性。

  • 标签: 非接触眼压测量 护理干预 眼内压 可靠性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腰椎椎体CT值的大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非腰椎疾病患者进行腰椎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各腰椎椎体的CT值,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及腰椎不同节段椎体CT值的差异。结果(1)相同节段腰椎椎体的CT值的男女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节段腰椎各椎体的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同节段腰椎椎体不同年龄组之间椎体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大椎体CT值逐渐减小。结论腰椎椎体CT值随着年龄增大不断减小,且女性减小幅度比男性大。诸腰椎椎体的CT值中,L3椎体CT值最小(151±56)Hu。本研究通过对腰椎椎体CT值的测量及其随年龄、性别等变化的规律的研究以期对骨质疏松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为健康人的正常腰椎CT值数据库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 标签: 腰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测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经会阴超声及经阴道超声两种检查方法对宫颈测量的差异。 方法   共 301 位孕妇 22-24 周行经会阴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测量的宫颈长度,追踪随访,记录妊娠结局; 数据分析采用 SPSS 19 软件处理, 两组宫颈长度比较用配对 t 检验,两组发生率比较用 c 2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 结果   301 位孕妇中 26 人不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接受率 91.4% ;全部接受经会阴超声检查,接受率 100% ; 68 人经会阴超声检查结果不满意,显示率 77.4% ;经阴道超声检查显示率 100% 。 215 位孕妇同一时段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以 CL≤25mm 为截断值,经会阴超声检查发现宫颈过短 19 例,发生率 8.8% ;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宫颈过短 21 例,发生率 9.8% ;两组宫颈长度比较用配对 t 检验, P  > 0.05 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发生率比较用 c 2 检验, P  > 0.05 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孕期测量宫颈长度时运用经会阴超声及经阴道超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 。

  • 标签: 经会阴超声   经阴道超声   宫颈长度
  • 简介:摘要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与血压间接测量相结合的医疗设备,水银血压计退出市场已成为必然趋势。这部规程的颁布,规范了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的产品质量,它以与人体生命信息相关联的临床指标作为计量标准,体现了传统计量与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

  • 标签: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 医学计量 临床 环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检查孕早期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的124例行产前检查孕早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彩色超声检查。观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并对比不同厚度妊娠情况,分析异常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胎儿颈项透明厚度为2.5mm以下组妊娠情况最佳,正常胎儿概率为98.67%,2.5至3.0mm组次之,P值小于0.05。12例染色体异常孕妇中9例数目异常、1例染色体易位、2例染色体丢失;9例结构严重畸形且染色体核型正常孕妇5例心脏畸形、1例神经管畸形、2例足畸形、2.5至3.0mm组10例正常胎儿后期指标恢复正常;超声检查阳性预测值为97.30%,阴性预测值为85.06%。结论孕早期超声对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进行测量,有助于提高异常胎儿的检出率。

  • 标签: 产前检查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 孕早期超声
  • 简介:背景:硬腭黏膜是牙周整形手术中结缔组织瓣的主要来源,其厚度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硬腭黏膜厚度,并比较CBCT图像分析法与探查法的测量一致性。方法:共招募30位汉族志愿者,总计300个牙位,使用CBCT图像分析法和探查法分别测量硬腭黏膜厚度,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与结论:(1)CBCT法测和探查法测得尖牙、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及第2磨牙的硬腭黏膜厚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随着距离龈缘的距离增加硬腭黏膜逐渐增厚;(3)从尖牙到第2磨牙不断增厚,在尖牙处最薄,到第2磨牙处达到最厚;(4)研究首次测量中国汉族人群硬腭黏膜厚度,并证明探查法与CBCT图像分析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 标签: 牙周炎 结缔组织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牙周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健康体检的汉、维吾尔、哈萨克三个民族青年健康人群共 407例进行骨密度测量,分析对比本地区汉、维吾尔及哈萨克不同青年人群的 DXA测量骨密度状况。  方法:对伊犁地区20—28岁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健康人群的腰椎、股骨及前臂进行 BMD测定。按不同年龄组,每 3岁分为一年龄组,共分为 3组,测得不同年龄段骨密度数值,按照 WHO标准,结果分为正常、骨量减低、骨质疏松,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所选取人群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男性及女性各部位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有所差异,成人多数在40岁前骨量持续增加并达到骨峰值,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 BMD逐渐降低,女性人群在 50岁后 BMD急速下降,而男性未出现加速下降。  结论:本次研究对新疆伊犁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DXA测量常规检查,为今后该地区防止骨质疏松预防诊断提供相应数据,也丰富国内相关研究数据。

  • 标签: 新疆伊犁地区 不同民族 正常青年人 骨密度 DXA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眼视力、眼压和生物测量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并佩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共68例(120只眼),观察患者戴镜前、戴镜1周、戴镜1月、戴镜3月和戴镜6月的裸眼视力和平均屈光度、眼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进行角膜塑形镜佩戴后,患者进行角膜塑形镜佩戴后的裸眼视力较戴镜前出现明显的提高(P<0.05),患者的平均屈光度较配镜前出现下降(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角膜塑形镜佩戴后,患者的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较戴镜前对比无差异(P>0.05),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较佩戴前出现降低(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青少年近视眼患者进行角膜塑形镜佩戴后,能有效的控制近视效果,提高了患者的裸眼视力,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眼压及生物测量参数,临床运用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 眼压 生物测量参数
  • 简介:目的研究基于主观感觉疲劳评估量表和客观测量指标变化相结合的腹部术后疲劳监测调查情况。方法采用量表调查形式,使用VAS和ICFS,对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外科行四级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同时进行血液标本、优势手握力、BMI测定,综合评测以围手术期疲劳评测量表为基础,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术后疲劳评价方法。结果ICFS与CRP、SOD、PA、优势手握力结合可以方便、快捷、经济、高效地检测术后患者的疲劳。结论采用基于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建立的判别函数能够对术后疲劳进行经济、高效、客观的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全凭主观判断所造成的误差。

  • 标签: 围手术期疲劳评测量表 术后疲劳 腹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对负重下与自然状态下冈上肌出口位测量A-h值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了我院2017年7月到2017年10月确诊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病人30例,在进行负重下、自然状态下行冈上肌出口位摄片。结论测量肩峰到肱骨头间距,得出负重下和自然状态下两组实验数据,进行配对实验,统计得出数据,看有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数值结合狭窄程度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进行诊断和分类,给临床提供准确的依据。

  • 标签: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冈上肌出口位 A-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