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如何做好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及护理, 降低静脉留置针管发生率。方法以 "降低静脉留置针管发生率 "为主题成活动小组 ,对改善前患者静脉留置针管发生率进行调查 ,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对策并实施 ,①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从而降低静脉留置针的管率 ②方法:在我神经外科 2017年 3月至 5月, 150名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统计,分析管的百分比及干预措施 ③ 结果:神经外科150名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管占 4例,占静脉留置针 28.66% 。 结论: 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后,能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管发生率 ,提高护理服务 ,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更多还原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降低 堵管率
  • 简介:摘要:PICC导管置入术的原则是将中心静脉PICC导管插入外围。PICC导管穿过肘部前部的外周静脉,然后沿着血管进入上部中空静脉。(外周静脉是有价值的静脉的首选,其次是肘中静脉和垂直静脉),这使得可以以高速和高速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中,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留置 PICC导管的原则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具有许多优点,如并发症少、静脉停留时间长。然而,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并发症,最常见的是PICC导管堵塞。本文论述了国际贸易条约原则适用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性,并分析了预防和补救措施。

  • 标签: PICC导管 导管堵塞 预防护理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肿瘤患者治疗期间 PICC管原因,为肿瘤患者 PICC置管的护理工作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12月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肿瘤 PICC置管患者 103例,对患者 PICC置管的管情况、管因素以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管路维护不及时、封管液选择不当、用力咳嗽、合并 2种以上疾病等是导致肿瘤患者 PICC管的主要原因,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导致肿瘤患者 PICC置管管的主要诱发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管发生率,保证肿瘤患者置管安全性和预后效果。

  • 标签: 肿瘤 PICC置管 PICC堵管 高危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静脉留置针发生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方法自2017年7月到2017年10来我院治疗过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中随机选取100例进行了研究,并制订了针对性解决策略。结果发现18名病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管现象。结论发生静脉留置针管的原因很多,要求护士必须认真规范操作,及时采取针对性解决策略,防止病人使用过程中出现管现象,提高治疗水平。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堵管原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病人留置针在可留置期间内的管率”为主题,对目前患者使用留置针进行调查,分析,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管率27.1%下降到10%(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留置针管率。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率 堵管的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管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本次研究的27例新生儿均为医院在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治,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其护理前后的PICC管率以及PICC导管留置时间。结果护理干预前,PICC管发生率为50.00%,PICC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40.34±19.55)d;护理干预后,PICC管发生率为21.05%,新生儿PICC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61.37±10.7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讨新生儿PICC管的原因与护理人员的认知与操作相关,应用护理干预能够降低PICC管发生率,并延长新生儿的PICC导管留置时间。

  • 标签: PICC 堵管 护理干预 新生儿
  • 简介:【摘要】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静脉治疗通路已经被广泛应用,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PICC置管的并发症时有发生, 其中管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 20.6%。 一旦发生导管堵塞,需要溶栓、拔管或者重新置管,增加感染风险和医疗成本。 目前认为充分有效的冲管和封管方法是减少和预防导管堵塞的重要手段,因此该文遵循 WHO 指南制订手册提供的方法与原则就成人PICC堵塞危险因素分析和临床护理干预新进展进行阐述,从而减少 PICC 相关并发症,保障 PICC 使用寿命及患者治疗安全[1]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科患者留置针管的发生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2020年1月-12月期间25例患者留置针管病历资料,分析留置针管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呼吸科患者留置针管原因包括冲洗不彻底(12.00%)、封管操作不规范(36.00%)、封管液剂量不足(20.00%)、留置时间过长(12.00%)、穿刺手臂活动过度(20.00%)等原因。结论 造成呼吸科患者留置针管的原因较多,需要加强科室护理干预,规范护理流程,以减少留置针管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 标签: 呼吸科 留置针堵管 发生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科患者留置针管的发生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2020年1月-12月期间25例患者留置针管病历资料,分析留置针管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呼吸科患者留置针管原因包括冲洗不彻底(12.00%)、封管操作不规范(36.00%)、封管液剂量不足(20.00%)、留置时间过长(12.00%)、穿刺手臂活动过度(20.00%)等原因。结论 造成呼吸科患者留置针管的原因较多,需要加强科室护理干预,规范护理流程,以减少留置针管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 标签: 呼吸科 留置针堵管 发生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是生命的源泉,在人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体中约占体重的60%,是生理活动的基础,营养输送、血量维持、体温调控、废物排泄等都离不开水。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成年人每天需要饮水1500-1700ml。如今,饮用水品种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白开水.

  • 标签: 天然矿泉水 饮用水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护理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管的预防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科诊治的患者80例,对80例患者均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其中4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另40例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实验结束后统计2组患者留置针导管管的发生率。结果由此观察得出,观察组患者经过PDCA循环护理,使得患者管发生率减少,相对于对照组效果较好。结论最终得出PDCA循环护理,不仅能大大降低患者的管率,而且减少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1,是值得推广的护理路径。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 预防效果
  • 简介:随着白血病患儿生存期延长,化疗药物种类和使用剂量增加,疗程间隔时间缩短,保护血管日趋重要。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又称PICC管,一次置管,最长可保留近2年。置管后的PICC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化疗药物通过PICC管注入中心静脉,既避免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及组织外渗性损伤,又消除每次化疗时静脉穿刺的痛苦,还可为部分血液检查提供标本。但有时PICC管会发生管,

  • 标签: PICC管 静脉输液 堵管 白血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品管圈对降低静脉留置针管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截取我科2021年12月-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4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使用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管率。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参照组的管率是30%,观察组是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品管圈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管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留置针堵管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健脾逐法联合胸腔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水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比肺癌恶性胸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健脾逐法联合胸腔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水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对近期疗效未见明显提高。

  • 标签: 益气健脾逐水法 胸腔灌注治疗 恶性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