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5年9月甲状腺疾病患者357例,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正常对照组),根据疾病诊断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为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B组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Graves病,桥本病),对比观察两组以及两组与正常对照组TgAb和TpoAb含量的差异。然后将各疾病作为亚组,对比各疾病间TgAb和TpoAb测定结果间的差异。结果B组两种抗体阳性率、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A组;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血清TgAb和TpoAb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Graves病、桥本病患者的TgAb水平及TpoAb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桥本病患者TpoAb水平、Graves病患者的TgAb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TgAb和TpoAb阳性率高于甲状腺腺瘤,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gAb、TpoAb水平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TPOAB TGAB
  • 简介: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的改变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分析比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71例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与同期56例甲状腺和胆系疾病两组住院患者术前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11.70±0.95)秒vs(12.34±1.18)秒]、国际标准化比值[(1.07±0.09)vs(1.12±0.11)]和TEGR值[(4.98±0.99)分钟vs(6.20±1.13)分钟]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指标无明显差异[(31.90±3.03)秒vs(32.04±3.20)秒,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存在外源性凝血异常,其可能由血管内皮受损同一系列炎症因子共同参与所导致。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ESR-30全自动血沉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简称ESR)结果与魏氏法的相关性和线性进行比较,评价其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及住院病人160例,分别应用ESR-30全自动血沉仪及手工魏氏法同时测定ESR,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r=0.997。结论ESR-30全自动血沉仪检测ESR与魏氏法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种快速、准确检测ESR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红细胞沉降率 全自动血沉仪 魏氏法
  • 简介:目的探讨高位脊髓损伤(SCI)急性期大鼠心肌组织的动态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高位脊髓损伤后6小时(A组)、12小时(B组)、24小时(C组)、48小时(D组)五组(n=6)。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高位SCI大鼠模型。分别于6、12、24和48小时时点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CaSR蛋白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特征。结果与S组比较,高位SCI后各组大鼠血清cTnI、CK和CK-MB,心肌组织钙敏感受体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cTnI在6小时、CK-MB于12小时达峰值,CK及钙敏感受体蛋白质表达于24小时达高峰;C与D组相比上述各指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S组(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SCI后各组大鼠心肌损伤表象,其中以12小时出现肌丝灶样溶解、肌节大量崩溃、细胞膜破裂、线粒体大量移位和空泡变性,最具代表性,而24小时后趋向损伤减轻。结论SCI大鼠血清cTnI、CK和CK-MB,心肌组织钙敏感受体蛋白质表达均呈动态变化,SCI后48h仍未回复正常,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特征证实高位SCI急性期发生大鼠心肌损伤,且24小时后趋向减轻。

  • 标签: 高位脊髓损伤 心肌损伤 肌酸激酶 肌钙蛋白I 钙敏感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DD和FDP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胶乳凝集法分别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本院就诊健康育龄妇女共计141例,其中孕早期47例(平均年龄28.31岁,平均孕周6.5周),孕中期44例(平均年龄30.1岁,平均孕周20.8周),孕晚期50例(平均年龄27.4岁,平均孕周36.1周),检测不同时期孕妇体内的D二聚体和FDP的结果及变化。结果孕早期孕妇血浆中的DD及FDP水平无明显高(P<0.05),妊中期和孕晚期孕妇血浆中的DD及FDP随着孕周的增加其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利用对不同妊娠时期血浆中的DD及FDP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有利于对孕妇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出现的一系列疾病进行控制,预防及干预,对于临床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孕早期,孕中期 孕晚期 DD FDP
  • 简介:摘要妊娠晚期出血指的是妇女在妊娠期间阴道产生出血现象,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宫颈糜烂面出血、宫颈息肉、早产、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以及患者具有自身性血功能障碍,以上症状均能引发出血现象。此时妊娠期妇女极易发生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或者先兆流产等。经临床统计发现上述患者中5%的妊娠妇女出现过妊娠晚期出血症状,一半患者继发于胎盘早剥或前置胎盘

  • 标签: 妊娠期 出血 阴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总结其规律和相关的影响因素,为相关的诱导化疗周期的选择和放射治疗的介入时机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回顾了实施周期诱导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使用体积测量软件和ImageJ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肿瘤体积及化疗后体积的变化趋势,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等。结果(1)小细胞肺癌的肿瘤体积呈现先下降后平稳或增大的趋势(2)化疗前和化疗后1周肿瘤的绝对体积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体积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期后化疗无效例数增多。结论小细胞肺癌患者几个周期化疗后体积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化疗1周期后,肿瘤体积下降明显,第2周期后可能出现体积的变大。因此,诱导化疗的最佳周期为1周。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化疗 肿瘤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IMT)变化。方法选择84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88例无糖尿病史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了解IMT变化情况。结果病例组IMT、弹性系数(Ep)及硬化程度(β)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软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硬斑最少,对照组硬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软斑数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且软斑比例更高。

  • 标签: 糖尿病 颈动脉 内中膜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1、评价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2、通过研究手术前后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的变化情况,以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方法将纳入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40例,给予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评价椎动脉彩超测量的手术前后椎动脉起始处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变化情况及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术后椎动脉起始处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69.59±15.32ml/min、47.65±8.18cm/s)较术前(60.98±13.21ml/min、44.95±7.40cm/s)显著增加(P=0.000,P=0.019),手术前后双侧椎动脉血流量增加总和与手术前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减少程度呈正相关(r=0.653,P=0.000)。结论1、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2、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可增加双侧椎动脉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3、椎动脉的血流变化在颈性眩晕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颈性眩晕 椎动脉 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 彩超 血流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37例非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NTIS)脓毒症患者、71例非NTIS脓毒症患者、47例非感染患者甲状腺功能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等。另选95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比较NTIS脓毒症组与非NTIS脓毒症组、非感染组和对照组甲状腺功能水平的差异。结果NTIS脓毒症组血清FT3(2.63±0.29pmol/L)、FT4(14.22±3.65pmol/L)和TSH(1.37±1.14mIU/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FT3(4.67±0.41pmol/L)、TSH(2.33±1.19mIU/L)明显下降;FT4(12.22±1.41pmol/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TIS脓毒症组血清FT3、TT3(0.54±0.18nmol/L)、TT4(95.04±25.20nmol/L)与非感染组比较血清FT3(3.66±0.83pmol/L),TT3(0.96±0.43nmol/L),TT4(105.3±20.96nmol/L);与非NTIS脓毒症组FT3(3.61±0.49pmol/L),TT3(0.89±0.29nmol/L),血清TT4(107.22±26.99nmol/L)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IS脓毒症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较明显,血清FT3和TSH水平下降,FT4水平增高,其中血清FT3是一个敏感生物标记物,对感染情况判断可能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甲状腺素 非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