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腰带安全气囊是在普遍人口老年化的背景下,为了避免老年人意外的伤害,设计的一款新型的多功能电子产品。它可以很好的保护老年人的髋关节,以防老年人髋关节骨折的防护物品。腰带安全气囊这一电子产品,借鉴了汽车中安全气囊弹出的技术原理,在腰带中安放安全气囊和危险感应器,使用时会迅速弹出保护老年人的髋关节,减轻髋部的磕碰。本文主要阐述的是这款产品提出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性,并结合目前这款产品的研究进展对其今后发展提出预想。

  • 标签: 老年化 防摔倒 安全气囊 腰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测压表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目的。方法:选取80例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试验组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对照组采用估测法、触摸法;观察2组患者气囊测压的合格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准确的测量气囊压力的变化,有效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P <0.05)。结论:使用气囊测压表监控气囊压力安全,准确,可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便临床上测量使用,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囊管理 气囊测压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对横位与后位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选出100例进行研究,其中50例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采用床上卧位的方式待产,其余50例产妇的第一产程为自由体位方法待产,分别列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观察与记录分析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妊娠结局以及出现的宫缩乏力、骨盆异常等异常状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均比对照组产妇更短,P<0.05,最终顺产的有24例,顺产率达到48%,高于对照组的22%,剖宫产率为52%则低于对照组的78%,P<0.05,发生宫缩乏力、骨盆异常等异常情况的概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前位与后位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选择自由体位,能够确保产妇在适合自己的舒适体位中推进产程,有助于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和产程异常率,更能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具有较高的产科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 第一产程 自由体位 枕横位 枕后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凹槽功能应用在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8月期间我科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15例,在肢体管理中采取凹槽功能,评估对患者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结果:Barthel 指数评分为(30.52±3.45)分、干预2周后为(35.55±3.87)分、干预4周后为(56.23±4.85)分,差异显著(t=21.054,P

  • 标签: 脑卒中 良肢位摆放 凹槽式功能枕 肢体功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不同按压手法及氧流量下的新生儿自动充气气囊氧浓度,旨在探索在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氧浓度的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氧损伤。方法⑴研究对象新生儿自动充气气囊(280mL)1个,实验前去除储气囊。⑵分组和气囊按压手法4种气囊按压手法分别为1指法拇指对食指,2指法拇指对食指和中指,3指法拇指对食指、中指和无名指,4指法拇指对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依据所提供的氧流量(FiO2)不同分为A组(5L/min)、B组(4L/min)、C组(3L/min)、D组(2L/min)和E组(1L/min)共5组,每组分别以60次/分和40次/分的频率(分别表示为R60bpm和R40bpm)进行气囊按压并再分为2个小组,即A1组(FiO25L/min,R60bpm)、A2组(FiO25L/min,R40bpm)、B1组(FiO24L/min,R60bpm)、B2组(FiO24L/min,R40bpm)、C1组(FiO23L/min,R60bpm)、C2组(FiO23L/min,R40bpm)、D1组(FiO22L/min,R60bpm)、D2组(FiO22L/min,R40bpm)、E1组(FiO21L/min,R60bpm)和E2组(FiO21L/min,R40bpm)。每个小组均分别用1指法、2指法、3指法和4指法进行气囊按压,每种手法测定8次氧浓度。⑶氧浓度测定测定方法制造一个有活瓣效应的容器,使用OxytrueOA氧浓度检测仪测定其稳定状态下的氧浓度。结果氧浓度A1、A2、B1、B2、C1、C2、D1、D2、E1和E2组的氧浓度(%)均值分别为49.77、54.25、47.55、51.33、42.68、48.35、36.20、38.41、28.80和31.94,范围56.39~28.50%,其中一指法输出的氧浓度为56.39-29.15%。结论⑴去除储气囊的自动充气气囊一指法,在氧流量1-5L/min范围内输出的氧浓度为29.15~56.39%,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复苏时的参考依据之一。⑵在相同氧流量下输出氧浓度与按压频率和按压手指数成负相关。

  • 标签: 自动充气式球囊 氧浓度 氧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女性分娩过程中应用气囊仿生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B组50例,前者采用全自动气囊助产仪助产,后者采用常规自然分娩观察处理,对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白天分娩率、产后出血量、宫颈裂伤、会阴侧切率、新生儿评分等指标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A组第一、二和总产程时间分别为(0.43±0.22)h,(0.31±0.08)h和(5.32±0.36)h,B组为(1.31±0.21)h,(0.29±0.04)h和(8.82±1.16)h,两组间比较具统计学有意义(P<0.05);A组自然分娩率高于B组,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新生儿评分比较有差异,会阴侧切率观察组明显低于B组(P<0.01),宫颈裂伤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术在产科分娩过程中应用,可明显缩短产程,很大程度上减轻产妇分娩的痛苦及精神上的压力,提高白天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降低剖宫产率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气囊仿生助产 仿生助产术 分娩率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横位和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至我院就诊的待产产妇 92例,收治时间为 2015年 7月 20日 -2017年 7月 20日,其中一组选择一般治疗方案,另外一组选择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分别为 80.43%与 39.13%, P< 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产后出血率分别为 4.35%与 21.74%, P< 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产伤率分别为 2.17%与 28.26%, P< 0.05。结论 对横位和后位难产产妇选择徒手旋转胎头术进行治疗便于对胎头位置进行纠正,利于将自然分娩率提高,值得采纳。

  • 标签: 枕横位难产 枕后位难产 徒手旋转胎头术 治疗
  • 简介:摘要持续性横(后)位,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在活跃期,通过采取“纠正横(后)位法”,能促使胎方位转正,缩短产程,提高自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轻母婴危害,利国惠民,操作方便易掌握.关键词纠正;胎方位;降低;剖宫产中图分类号R7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1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横位和后位难产治疗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6月诊治的横位和后位难产产妇94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分娩中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产妇接受徒手旋转胎头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和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评分高,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横位和后位难产治疗中发挥了较高的价值,能够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风险,保证分娩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术 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气囊扩张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采用经输尿管镜气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6例。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36岁。狭窄段长度0.5~2.0cm。结果6例顺利通过输尿管球囊扩张导管,随访6~18个月,平均14个月。B超示肾盂积水均明显减轻,IVU示狭窄段通畅,术后无明显腰痛、肉眼血尿、发热,无输尿管穿孔、脱套、撕裂等并发症。结论经输尿管镜气囊扩张治疗输尿管狭窄具有定位准确,扩张效果好,可重复操作,住院期短,损伤小等优点。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经输尿管镜气囊扩张 肾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术在顺产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待产的,条件适合顺产且产妇自愿选择顺产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给予气囊仿生助产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自然分娩方式进行助产。对比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产程时间,对气囊放生助产术的临床效果作出分析。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平均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给予自然分娩的产妇气囊仿生助产术,可有效缩短产妇产程,并能提高新生儿的Apgar评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气囊仿生助产术 临床应用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助产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0月就诊于我院符合入选条件的产妇156例,按照入院顺序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自然分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气囊仿生助产术,比较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分别为(7.13±2.19)h、(0.61±0.25)h和(7.81±3.13)h;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分别为(9.89±3.21)h、(0.84±0.61)h和(10.71±2.89)h,观察组孕妇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术在阴道自然分娩中,明显的促进了宫缩,缩短了产程时间,减少了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对顺利自然分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气囊仿生助产术 自然分娩 助产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横位和后位难产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5月 ~2019年 4月期间,我院产科应用持续性横位和后位难产产妇患者 148例,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一般组和治理组,每组 74例。一般组采用常规治疗处理,治疗组采用究徒手旋转胎头术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 Apgar)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新生儿产生产伤、产后出血的例数低于一般组( P< 0.05)、治疗组自然分娩例数高于一般组( P< 0.05);治疗组患者的 Apgar评分高于一般组( P< 0.05)。结论:将徒手旋转胎头术应用至持续性横位和后位难产处理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减小产后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促进产妇患者自然分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术 持续性枕横位 枕后位难产 产妇
  • 简介:摘要:下肌群因其位置特殊,结构复杂,其病变可导致多种头颈部疾患的发生,为更加系统和深入认识下肌群致病机制,本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总结和分析,将从神经及血管的机械性卡压及炎性刺激、寰关节及寰枢关节紊乱、本体感觉传入异常及脑脊液环流异常四个部分进行介绍。

  • 标签: 枕下肌群 肌硬膜桥 寰枢关节紊乱 本体感觉 脑脊液环流
  • 简介:【摘要】 大神经痛为神经痛的一种,神经痛通常表现为头顶部、乳突部或外耳部的放射性疼痛,其疼痛部位主要与大神经、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分布支配区域有关,临床却以大神经痛多见,检查可在风池穴或乳突与枕骨粗隆连线的中点处发现神经压痛点,主要原因是由于外伤、劳损或炎性刺激等原因导致局部软组织渗出、粘连和痉挛,刺激、卡压或牵拉大神经,通常间歇发作性,或在持续钝痛的背景上阵发加剧,可因头部运动或咳嗽而诱发,常伴有局部肌肉痉挛,偶见大神经支配区有感觉障碍。中医临床治疗方法多样,本次研究收集部分特色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局部阳性点放血疗法、林氏颈椎定点旋转扮法、通督调神止痛针法、神经出孔处小针刀治疗或神经阻滞治疗、铍针火针锋钩针疗法、中医川芎茶调散以及热敏灸疗法等,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枕大神经痛 林氏颈椎定点旋转扮法 小针刀 神经阻滞 铍针火针锋钩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能否加速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8月至2012年9月住院分娩的产妇、年龄在17~33岁、孕周在37~40周、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无骨产道及软产道异常,无合并症,分为观察组(气囊仿生助产)和对照组(自然分娩)各50例。对比观察两组产程缩短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各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 标签: 气囊仿生,助产,缩短,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