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中低位直肠癌乙状结肠1:3术后人工肛门置入粗蘑菇头引流管荷包,直接开放协助结肠排气排便,探讨其减少切口感染、腹胀等相关并发症的应用。方法采集武警指挥学院医院2004年10月至2012年1月中低位直肠癌行乙状结肠口术患者60例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蘑菇头组)于乙状结肠口即人工肛门置入蘑菇头荷包并通过引流袋直接开放,术后约5d拆开荷包,拔除蘑菇头引流管。对照组(一期开放组)乙状结肠口直接开放。对二组患者的瘘口、手术切口感染、口周围粪水性皮炎、腹胀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流食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30例患者中出现口本身切口感染1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1例,切口周围粪水性皮炎2例,腹胀3例,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术后(16±4.5)h,术后进流食时间(18±3.5)h。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口切口感染6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5例,口周围粪水性皮炎11例,腹胀2例,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术后(14±5.5)h,术后进流食时间(17±4.7)h。二组间数据比较,口切口感染、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310、9.4118、7.9542,P均〈0.05);腹胀、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000,t=1.5415、0.9347,P均〉0.05)。结论蘑菇头引流管荷包法协助乙状结肠口排气、排液,既可以预防和减少术后口切口、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口周围粪水性皮炎,又能协助早期排气、排液,减少腹胀出现,有利于肠道功能早期恢复,早期进食。不但工作量小,且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引流术 结肠造口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直肠癌结肠口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获取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心理状况、口自我护理能力、规律性排便、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干预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结肠口术后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肠造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总结采用腹腔内网片植入术(IPOM)法修补口旁疝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集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37例口旁疝患者,从口部位、口大小、缝合技术、材料、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年龄、体重、营养和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5~178min,平均(146.0±12.6)min.术后0.5~5d拔除胃管,平均3d;术后2~7d拔除引流管,平均4d.术后住院时间8~10d,平均8.34d.术后36例切口一期愈合;切口中段脂肪液化1例,切口感染1例,均经换药后愈合.随访时间6~60个月,无皮下积液、肠坏死、肠梗阻等并发症,无复发,无死亡.结论口旁疝修补术后并发症重在预防,术前常规胃肠道清洁,网片恰当,缝合固定.术后通畅引流,积极预防感染,促进肠功能恢复等措施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 标签: 造口旁疝 疝修补术
  • 简介:近年来,对于腹部病情复杂特别是需要多次行剖腹探查、清创术的病例,腹腔口术取得了明显效果。预防性腹腔口术是为了防止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而积极采用的一种治疗措施。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预防性腹腔口术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24岁。因车祸致胸腹部外伤2h入院。伤后右上腹疼痛,面色苍白、乏力,伴胸闷、呼吸困难。查体:脉搏115次/min,血压80/60mmHg。

  • 标签: 预防性腹腔造口术 肝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让患者消除悲观情绪和顾虑,以轻松自然的心态接受肠口术。方法从调查肠口患者健康需求入手,确定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术

  • 标签: 肠造口术健康教育需求临床护理
  • 简介:<正>对于胸主动脉病变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至今仍存在争议[1]。胸主动脉病变的开放手术常较复杂,需胸骨切开、左肺萎陷、主动脉置换以及腰动脉和肋间动脉的重建,增加了内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缺血、失血性休克等的风险,对于高龄(>65岁)及存在如冠心病、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并存病的患者难以耐受。即使是术前评估手术耐受能力较好的患者,胸主动脉病变开放手术也存在很大的

  • 标签: 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病变 腔内移植物 急性主动脉夹层 开放手术 胸主动脉瘤
  • 简介:目的探讨一件式口袋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在大便失禁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对危重患者大便失禁肛周皮肤保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9月本院126例大便失禁的危重患者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实验组采用一件式口袋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收集粪便并保护肛周皮肤,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保护肛周皮肤。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程度肛周刺激性皮炎治疗效果、平均每天护理费用、平均每天护理时间。结果实验组病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肛周刺激性皮炎治疗效果分别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每天护理费用、平均每天护理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一件式口袋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收集大便失禁危重患者的粪水,能预防肛周皮肤损伤,促进肛周刺激性皮炎的愈合,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了护理成本,效果满意。

  • 标签: 造口袋 负压吸引装置 大便失禁 危重病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口术的远期疗效,总结手术经验与技巧。方法本科4年前33例诊断慢性泪囊炎病例(包括8例双侧眼,10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口闭锁病例,6例泪囊造影提示管状泪囊病例),术前泪囊造影,评估泪囊大小,实施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口术,手术后随访4年以上。结果随访33例(41侧眼),31例术后泪道通畅,溢泪和泪点流脓症状消失;1例10岁患者,术后4月泪囊口肉芽阻塞,给予清除肉芽,泪道冲洗通畅,溢泪消失;1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二次手术病例,术后2月,口狭窄,内镜下咬除口后方部分瘢痕组织,辅助泪道冲洗及鼻用皮质激素使用,泪道恢复通畅,偶有溢泪;2例管状泪囊患者出现眶筋膜局部损伤,少许眶脂肪脱出,给予转移周边鼻腔粘膜覆盖,明胶海绵压迫,术后修复良好。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口术为真正微创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镜 慢性泪囊炎 鼻腔泪囊造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经皮肾微瘘输尿管镜取石术在肾鹿角形结石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月采用经皮肾微瘘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的20例肾鹿角形结石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的20例采用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一次结石取净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在一次结石取净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在手术时间方面两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肾微瘘输尿管镜取石术在肾鹿角形结石中的疗效较佳的同时,其安全性也值得临床肯定。

  • 标签: 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 肾鹿角形结石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格栅定位器与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视频引导动态定位在经皮。肾穿刺微瘘(mi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nephrostomy,MPCN)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9月-2012年6月,对5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复杂结石、肾积水患者,局麻下采用自制格栅(grille)定位器辅助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视频动态定位,行精确定位经皮肾穿刺微瘘,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30例,仅行MPCN28例(其中8例双侧)。结果58例均一次成功完成MPCN,术中出血≤5ml,无周围组织器官损伤。结论自制格栅定位器辅助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视频引导快速动态精确定位,具有MPCN成功率高、可视性强的优点,而且安全,操作简便,工作通道建立快捷,出血及并发症少,定位精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肾微造瘘 自制格栅定位器 16排螺旋CT
  • 简介:本研究旨在评价供者纯化的CD34+细胞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poorgraftfunction,PGF)的疗效及安全性.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0例allo-HSCT后继发PGF的患者,均给予G-CSF动员后的供者纯化CD34+细胞治疗,观察输注后相关并发症及患者生存情况.细胞分选采用cliniMACS系统,计算并统计分析分选纯度和CD34+细胞回收率.结果表明:纯化后的CD34+细胞纯度为(89.31±1.73)%,回收率达到(93.27±8.14)%,在10例患者输注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映,均获得造血恢复,没有加重感染和GVHD等合并症的发生.结论:利用CliniMACS系统进行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分选,所得CD34+细胞纯度、回收率均满意.供者纯化的CD34+细胞是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功能不良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功能不良 纯化CD34+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护士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口病人健康教育情况。方法整群抽取大连市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护士8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健康教育以住院期间口护理问题为主,语言讲解为主。结论需要加强术后康复方面的健康教育,方法应多样化,建立全程健康教育模式。

  • 标签: 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健康教育,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