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蛋白质芯片技术是研究蛋白质组的新技术,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蛋白质分析技术。该技术在对基因表达、抗原抗体检测、药物开发、疾病诊断等研究方面显示出快速、高效、高通量处理信息的能力。它不仅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强有力的工具,也是临床应用中疾病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效果评测的新手段,其研究成果拓展了与人类健康更加贴近的应用领域。本文主要讲述了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制作、蛋白质芯片检测、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蛋白质芯片 疾病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柔性管理理论在新经济时代中产生的一种理论。在现代管理过程中,运用柔性管理理论,能够有效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近年来,柔性管理理论已经开始运用到了护理管理实践中。在护理实践中,呼吸科护理是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老年人为主,病情易反复,治疗效果有限,对护理服务要求较高。文章以柔性护理管理为主要的着力点进行分析,探究了柔性管理在呼吸护理中的主要应用,并针对柔性管理在呼吸科护理中运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策略阐述。

  • 标签: 柔性管理,呼吸科,应用
  • 简介:摘要:液相芯片一种芯片技术与流式细胞术相结合的新技术。是基于 xMAP( flexible MultiAnalyte Profiling)技术的新型生物芯片技术平台,它是在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上进行抗原 -抗体、酶 -底物、配体 -受体的结合反应及核酸杂交反应,通过红、绿两束激光分别检测微球编码和报告荧光来达到定性和定量的目的,一个反应孔内可以完成多达 100种不同的生物学反应,是继基因芯片、蛋白芯片之后的新一代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平台。在这个灵活和开放的平台中可进行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检测。较传统的固相芯片的优势在于检测准确、信息质量稳定、可重复性好。正在进入了临床诊断领域。

  • 标签: 液相芯片 医学检验诊断 应用
  • 简介:背景:脊髓损伤后一系列生物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国际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和WebofKnowledge数据库中1972年1月至2012年11月关于微阵列芯片技术和脊髓损伤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microarray,.spinalcordinjury,geneexpress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利用微阵列技术探究脊髓损伤分子机制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较高水平杂志中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56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了两部中文著作。结果与结论:利用在分子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阵列芯片技术能够很好的检测从急性损伤期到后期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而能够寻找相关的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该技术不仅对今后的分子研究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可从基因层面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寻找合适的靶点。文章分析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提出了实验设计及微阵列芯片检测技术上的革新、数据分析方法上的改进,并评价了微阵列芯片帮助寻找有效治疗靶点的能力。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脊髓损伤 微阵列芯片 基因 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电脑血糖监测记录单的设计应用,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可靠数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微电脑血糖监测记录单记录患者的血糖数值,及时给予有效处理,归入护理文书管理。结果微电脑血糖监测记录单符合电子病历要求,使用简单、数字详尽直观。结论及时、全面掌握患者血糖情况,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受到医师、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 标签: 微电脑血糖监测记录单 肝病 糖尿病 血糖监测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医疗设备当中,电脑的应用尤为广泛。电脑的运用对于整个医疗过程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医院的图像采集、储存以及其他的各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医学领域,医学工作者们也大量的采用电脑去进行数据的分析以及管理,这种比较大负荷的应用给医院电脑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医疗设备配套电脑更是包含了多个系统,医疗电脑的正常运行对于整个医院的运行都具有非常直接的作用,相关的电脑工作人员们一定需要做好医疗设备电脑的维修与管理工作,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

  • 标签: 医疗设备 配套电脑 管理 维修
  • 简介:目的为了提高芯片封装外观质量检测速度并降低检测成本,基于FPGA开发芯片引脚边缘检测系统。方法根据FPGA并行处理高效率的特点,搭建FPGA+SDRAM高性能硬件处理平台,利用QuartusII软件采用VerilogHDL硬件描述语言编写程序实现对芯片引脚进行边缘检测。结果该平台仅使用FPGA少量的逻辑资源实现对芯片引脚进行有效的边缘检测。结论该检测系统提高了工业应用中芯片引脚边缘检测的效率,同时可应用于ARM、DSP芯片封装外观质量检测。

  • 标签: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 集成电路 边缘检测
  • 简介:摘要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恶性肿瘤的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临床90%以上的癌症患者死于肿瘤的转移1.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往往诊断时已经到达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2.因此开发推广有效、准确、廉价的肿瘤临床诊断技术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微流控芯片 临床 肿瘤诊断 肿瘤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 简介:目的骨关节炎(OA)是骨科常见疾病,但其致病基因和相关通路尚不清楚。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筛查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核心基因,以揭示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表达谱芯片GSE55235下载自GEO数据库,原始数据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得出差异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和通路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共有10例骨性关节炎滑膜组织和10例健康对照组滑膜组织纳入分析。使用P〈0.05和|logFC|〉2作为阈值,我们从表达谱数据芯片GSE55235筛选出差异基因。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我们筛选出骨性关节炎OA的核心基因IL-6和VEGFA。结论IL-6和VEGFA基因可能是骨性关节炎的核心基因,这些基因和其相关通路可能是骨性关节炎分子诊断标志物和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核心基因 蛋白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例疑似Williams综合征患者通过基因芯片进行快速诊断,并探讨基因芯片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AffymetrixcytoscanHD芯片对该病例患者进行全基因组范围的基因组不平衡现象进行检测。结果该患者的染色体7q11.23区域上有一段1473.532kbp的杂合性缺失,该缺失是导致Williams综合征的原因。结论基因芯片是一种协助临床诊断WS的有效方法,借助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以快速的鉴定多种罕见疾病,并根据已知的疾病特征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

  • 标签: 基因芯片,Williams综合征,主动脉瓣上狭窄
  • 简介:摘要: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恶性肿瘤的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临床 90%以上的癌症患者死于肿瘤的转移 [1].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不明显 ,但往往诊断时已经到达中晚期 ,失去手术机会 [2].因此开发推广有效、准确、廉价的肿瘤临床诊断技术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

  • 标签: 微流控芯片 临床 肿瘤诊断 肿瘤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柔性护理在呼吸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6至2018年收治入院的100名呼吸内科病人作为实验观察对象,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将100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分别进行传统护理和柔性护理,对于对照组病人进行传统的护理方式,对于观察组人员进行柔性护理方式,研究和观察两组再进行护理后的满意程度、差错率和护理质量,制作图表进行全面的比对。结果在护理的质量方面没有较大的差别,在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的差错率上,柔性护理相对于传统护理有着较大的优势,因此得出结论在呼吸科的护理中,可以推广和使用柔性护理方式。

  • 标签: 柔性管理 呼吸科 护理管理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在脊柱外科护理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2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 134例,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柔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7.2%( 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4%,比较差异明显( P<0.05)。结论在脊柱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临床作用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柔性管理;脊柱外科;护理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脊柱外科患者 26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 134例。对照组中男性 84例,女性 50例,年龄为 24~69岁,平均年龄( 41.8±8.5)岁;观察组中男性 80例,女性 54例,平均年龄( 40.5±7.6)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具有均衡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随机宣教。观察组采用柔性管理,内容如下。       1.2.1将柔性工作模式构建出来      科室要组织护士学习柔性护理理念,以构建科室护理文化,注重以人为本。年轻护士有较强的上进心,护士长可以通过制定个人培训计划,使其拥有更多学习机会。       1.2.2健康管理      即全面监管群体或个人的健康危险因素过程,目的在于将群体及个人的积极性调动,对有限的资源予以充分利用以确保健康效果最优。将科室护士健康档案构建出来,对各类保健信息予以收集,并关注护士心理疏导。对于年资较高的老护士一半上有老下有小,科室为体现柔性管理理念可多予以帮助,对其实际困难予以解决,将其后顾之忧解除。       1.2.3岗位轮换以丰富护士工作经验      研究称多数护士支持科室结合自身性格开展个体化护理,因其具备个人专业发展需求。科室在柔性管理中可实行科内轮岗方式,对护士工作经验予以丰富,可将枯燥感解除,使护士全面了解病房,将其自信心提升,也有利于其实现自我价值。       1.2.4实行个体化排班模式      因脊柱外科护士有较大的工作压力,情绪紧张,且长时间值班,身心多处于疲惫状态。为确保护士工作顺利开展及有时间学习,兼顾其生活与学习需求,将其积极性调动,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保持心情愉悦,这就要求科室合理排班。科室可将护士排班需求表建立出来,护士提前对自己长期与临时需求予以填写,护士长结合实际实行个体化排班模式,将护士生活照顾与工作安排间存在的冲突与矛盾减少或消除。护士合理需求得以满足后在工作中自然更加投入,患者也可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1.2.5开展差错管理      护士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失误或差错,科室需开展差错管理,让护士勇敢将问题暴露出来并面对,对其发生原因予以思考并协同解决,吸取经验教训,防止未来同类事件再次发生。在护理管理中患者安全为重点内容,为将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最大限度减少科室可设置护理质量缺陷登记本,找出根本原因并制定应对措施,同时科室还要构建合理的奖惩机制等。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应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 100分为总分, >90分代表满意, 80~90分代表较满  意, <80分代表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对数据开展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 n( %),卡方检验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 P<0.05表示。       2、讨论      柔性管理为护理学新型管理模式,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体现出来。柔性管理下护士更懂如何尊重、关心、激励患者,且自身潜力也被充分激发,此为管理关键,特别是现代社会护理队伍中高学历者越来越多,护士思想更加多样化,期待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这就要求其自身更具备创造性、独立性及自主性等。柔性管理充分体现人性化,可对护士学习、培训需求予以满足,将其工作创造性与积极性调动,护士亦可将美好情感向患者身上转移,让患者享受到更多人性化服务。此外,柔性管理还可将脊柱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减少。脊柱外科为临床医疗事故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激化患者不良情绪后会诱发矛盾,不利于医院发展与患者病情康复,而柔性护理可强化护士管理力度,使其有更多学习机会,将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      本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5%,明显高于对照组 67.2%;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4.5%,明显低于对照组 22.4%,比较差异明显( P<0.05)。由此可知,在脊柱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临床作用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蔡佳。柔性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10( 13): 82~83    2张利芳。探讨柔性管理在脊柱外科护理中的作用 [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32): 228~22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性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护理人员5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名。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对观察组实施柔性管理。分别对两组护理人员实施不同急诊护理管理前后的急诊护理能力、自我评价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柔性管理理论后的观察组护理人员急诊护理能力、自我评价及患者满意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理论能够有效优化急诊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并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 标签: 柔性管理理论 优化 急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的1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例。对照组护理人员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技能评分、自我护理满意度、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管理之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技能评分、自我护理满意度、患者对其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组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柔性管理理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应用之后能够有效优化急诊护理工作。

  • 标签: 柔性管理理论 急诊护理管理 急诊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患者接受柔性管理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胆外科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疾病类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柔性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7.7%,远高于对照组的84.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护理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柔性管理应用于肝胆外科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构建了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肝胆外科 柔性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柔性管理指一种技巧性工作同时合并情感、心理等因素的管理策略。它可以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稳健,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对工作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以最终有效促进医院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医院常规护理管理现状以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成分多样化以及骨干损失多等问题,然后对柔性管理这一名词进行定义最后系统性地列举柔性管理的常用措施,为明确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护理策略提供指导。

  • 标签: 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妇产科护理管理期间实施不同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40例妇产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柔性管理干预,n=70)和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干预,n=70),对两组妇产科患者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投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管理 柔性管理 投诉 依从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脊柱外科护理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34例,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柔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2%(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脊柱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临床作用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柔性管理 脊柱外科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