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半个世纪,流行病学发展迅速,已成为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导学科,并且宏观和微观并举,与临床、基础等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研究范围更广,实践性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流行病学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实践教学应该顺应这些变化,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下的需求。本文将从不同的哲学角度对流行病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提出相应建议。

  • 标签: 流行病学 实践教学 行为主义 建构主义 教学方式
  • 简介: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术界对于学习行为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当前有关学习行为的理论可以分为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两个主要的方面,前者提出了又包含经验主义与还原主义理论,强调人的学习行为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基础上,而认知心理学则更加重视人的情感与认知在学习中的驱动作用。两种学习理论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方面存在异同,本文将详细介绍两种学习理论的异同及其缺陷,希望能够发挥两者的思想优势,促进素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 标签: 行为主义 认知心理学 学习理论 异同分析 理论缺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工作疏离感量和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验证工作疏离感在出勤主义行为和工作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出勤主义行为量表、护士工作疏离感评估量表以及工作投入量表测量工具,对2022年12月-2023年2月驻马店市3所三级医院516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分析方法分析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工作疏离感和工作投入的作用路径。结果  护士的出勤主义行为和工作疏离感、工作投入之间呈显著相关(P<0.01)。工作疏离感在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和工作投入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  护士的工作投入水平会因为出勤主义行为的发生而降低,应关注护士身心健康、优化工作环境,减少护士出勤主义行为,降低工作疏离感。

  • 标签: 护士 出勤主义行为 工作疏离感 工作投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冠肺炎疫情期公众疾病认知、应对方式及锻炼行为调查 结果。 方法:采用微信问卷调查方式,在疫情期间,随机抽取 1600 位居民,展开冠肺炎疫情疾病知识调查,了解居民应对方式及锻炼情况。 结果:本次回收的有效问卷 1534 份,民众对疾病传播途径得分( 24.13±1.60 )分,危险因素( 23.82±1.71 )分,预防手段( 36.34±2.50 )分,民众积极应对率 57.76% ,明显高于消极应对者,主动锻炼率 56.52% ,其中 52.36% 的居民在家中锻炼, 59.98% 的居民 1 周锻炼 2 次以内,每次锻炼时长, 49.60% 为 0.5h 以内。 结论:冠肺炎疫情 期间, 公众 对 疾病 知识有一定 认知 ,多数 应对方式 积极,锻炼相对较少。在疫情进展下,公众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全方位、针对性防控知识指导,以此提高公众的疾病预防能力。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 公众疾病认知 应对方式 锻炼行为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医患关系紧张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媒体“虚拟化”“碎片化”“随性化”的传播特质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助推器”。媒介素养是指个体获取、分析、评价、传播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的养成也是塑造个体媒介形象、改善医患关系、维持医疗体系正常运转的有效途径。目前有关医患双方媒介素养、医患行为的文献报道多为理论探讨或模型研究,或基于网络大数据的分析,少有针对某一特定地域的调查研究。

  • 标签: 新媒体环境 医患双方媒介素养 医患行为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 在后疫情时代,借助AMOS软件和SPSS软件,利用问卷调查、建模的方式,了解和分析影响民众风险感知的因子,并分析风险感知对民众心理和行为方式的作用,结果显示,在疫情发展过程中,疫情的变化、新增和确诊人数等信息对民众风险感知影响较大,其中正面信息能够增加风险感知水平;反之,负面信息对风险感知水平具有抑制作用。结构方程回归分析表示,政府参与各方主动采取策略有效降低民众的风险感知程度,将显著提高对冠疫情的对正面信息的确信度。故而建议在冠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为有效保护民众感知特性水平,应第一时间将正面信息告知群众,提高信任度,降低感知风险度,进而减少疫情发生对民众心理的冲击。

  • 标签: 新冠疫情 心理 感知风险 信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体格检查培训在提高新生儿科护士体格检查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入职护士37名进行基于建构主义的体格检查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体格检查能力。结果:培训后,入职护士自评的体格检查能力显著高于培训前(P

  • 标签: 建构主义 新入职护士 培训 体格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181例隐性梅毒皮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181例隐性梅毒皮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隐性梅毒皮疹患者,其中男117例,女64例;男女比例为1.828∶1。30~40岁年龄段隐性梅毒皮疹感染率最高,为30.39%,其次为20~30岁,为20.44%,20岁以下年龄较小的人群隐性梅毒皮疹感染率最低,为3.31%。非婚性接触为梅毒皮疹感染的主要途径。49.7%患者存在非婚异性性接触史。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感染率最高(33.1%),初中及以下者占大部分。已婚人群梅毒皮疹感染率高于未婚、离异者。相当部分患者合并其他性病。结论:隐性梅毒皮疹是重要传染源,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控制梅毒皮疹感染意义重大。

  • 标签: 隐性梅毒皮疹 临床特征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腹痛为重要病症表现的内科疾病或由腹痛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方法选择78例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参与研究的患者执行外部病痛检查。结果大多数的腹痛症状都是由腹腔内部脏器器官的疾病引发的并发症状,在治疗中使用抗生素及镇痛药物会对患者的腹痛症状产生作用。结论多数腹痛症状都是由内科疾病产生而诱发的,所以当患者发现自己有腹痛症状或出现与之关联密切的并发症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尽快到医院就医,防止病症加重或因对病因不明造成的病情延误。

  • 标签: 腹痛 内科疾病 临床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顽固性呃逆患者接受以针灸为主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纳入69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顽固性呃逆患者;经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为2组,1组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参照组(n=35),1组为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研究组(n=34);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97.06%)同参照组(77.14%)相比显著较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顽固性呃逆采用以中医针灸为主的治疗效果显著,可切实改善患者病症表现,促使患者恢复健康;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顽固性呃逆 中医 针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1995-2004年收治的250例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诊断性腹腔穿刺、B型超声、CT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急诊剖腹探查243例,非手术治疗7例。结果手术死亡23例。主要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MODS、ARDS等。结论提高院前、院内救治水平及早期行确定性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 标签: 腹部损伤 多处创伤 诊断 综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