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用高等数是医学院校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针对其在教学中存在实际问题,阐述了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做法。

  • 标签: 医用高等数学 医学数学教学 数学建模
  • 简介:为了研究血液中ATP含量随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变化的规律性并建立数学模型,以ATP含量作为血液质量的评判指标,对4-32℃区间不同保存温度条件下血液的质量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系列经验数据.结果表明:假设ATP的浓度y=f(d,t,s)是时间d、温度t和起始浓度s的连续函数,利用数理统计中的线性回归理论对模型加以拟合,得到了ATP浓度随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变化的一般数学物理方程,根据方程推算在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和32℃温度下,以CPDA-1保存的全血分别可以有效保存35、35、29、22、18、18、13、8、7、6、6、5、4、4和3天.结论:本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保存温度变化时血液质量变化的一般性规律,为准确判断变温血质量、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血液保存 ATP 线性回归 数学模型
  • 简介:近年来,基层部队医疗保障难题一直是各级领导关注的重点,解决好官兵医疗问题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维护内部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我总队存在执行任务多样化、部队居住地分散、医疗机构和人员保障力不足等问题,部队医疗保障突出表现为"三难",即路途远,看病难;人员散,保障难;外诊多,用钱难。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就拓展医疗保障模式提出一些见解,旨在创新卫勤保障方式方法,为加强区域部队医疗保障工作摸索一条新路子。

  • 标签: 卫勤保障 区域医疗 中心卫生队(所) 中心门诊部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无拘束、可复性大鼠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模型。方法将按月龄、体重相近两两配对同窝饲养的26只大鼠分为两组:ACST模型组(ACST组,n=13)和假手术组(SO组,n=13),两组均进行颈外静脉置管建立无拘束模型。ACST组于胆总管结扎后0h、24h、48h、72h监测胆总管压力;两组分别于胆总管注射内毒素后0h、12h、24h、48h采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并于造模后24h、72h分别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ACST组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胆总管压力逐渐提高,至72h达到(11.00±0.72)cmH2O,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69、6.21、13.41,P均<0.05);ACST组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血清TBIL、ALT和TNF-α水平逐渐上升,不同时点均明显高于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28、12.04、11.88;10.03、28.18、20.55;14.27、20.67、36.89,P均<0.05)。病理学检查亦证实:ACST组于造模后24h即有肝细胞轻度水肿,炎细胞浸润;造模后72h可见肝细胞大片状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明显。而SO组24h后大体观察未见明显异常,72h后较前无明显病理变化。ACST组术后24h、72h较同一时点SO组肝组织损害程度积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00、7.23,P均<0.05);且72h肝组织损害程度积分高于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0.05)。结论ACST模型能够模拟临床,基本能反映人ACST的早期病程和病变,也适合ACST术后做进一步的实验性研究。

  • 标签: 急性重症胆管炎 模型
  • 简介:基于戈壁下垫面上铁塔观测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方法,对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进行统计建模,分析了不同季节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的日变化和垂直结构,得出了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典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初步建立了戈壁下垫面近地层基本气象要素的统计模型,为大气环境的仿真工程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 标签: 戈壁下垫面 铁塔 近地层 气象要素 统计建模
  • 简介:随着智能系统理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需要一种通用的智能系统建模理论对其建模仿真进行指导。针对智能系统特点,基于知识工程建模理论、本体论及对象建模技术提出智能系统概念模型。明确智能系统的研究范围,并从领域知识、推理知识和任务知识三个范畴描述其模型,同时按照应用领域提出八个基本原子模型,原子模型内部实现独立功能,对外提供标准接口,通过接口可生成不同复杂度的复合模型,从而表达各种智能系统。以对空飞机指挥控制系统为例,通过智能系统建模方法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其通过原子模型表示的复合模型。

  • 标签: 智能系统 建模方法 原子模型 指控系统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主要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中医临床研究数据中心构建的模式。中医临床研究数据中心的构建可以为现有的中医研究提供数据共享平台,可以大大促进中医临床事业的发展,同时可以开放部分限权,给广大中医研究人员提供更加准确并且符合时代需求的研究信息,促进中医行业的平稳快速发展。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前中医临床研究数据整合方式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构建的方法和模式不断地改进,从而找出能更好的完成中医临床研究数据中心构建模式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研究目的寻求基于CT图像重建牙颌组织数字化三维模型及可视化方法。方法基于牙颌组织的螺旋CT图像,利用Mimics,GomagicStudio软件分别对牙齿及牙周组织进行重建,并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建立了牙颌组织三维数字模型,包括牙齿、牙周模和牙槽骨。数字模型可输出用作CAD(计算机辅助设计)、RP(快速成型)及FEA(有限元分析)研究。结论利用该方法建立的三维模型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和数学求解能力;螺旋CT、Dicom标准的应用使数字模型的建立更为精确;Mimics软件、GeomagicStudio软件使牙齿及牙周组织三维模型的建立更为方便,并可以输出多种格式的数字化模型用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CT图像 牙颌组织 数字化模型 MIMICS软件 GeomagicStudio软件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真实切割数据的用于虚拟手术的力觉模型建模方法。从能量守恒和状态转换角度,对真实切割力变化曲线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了确定生物体材料断裂强度,和粘弹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的方法。研制了一种手术刀力采集装置,该装置能够同时采集手术刀刃上的受力,刀的位姿信息,以及运动速度信息,具有结构紧凑,精度高,使用方便的特点。为基于真实生物体软组织切割力的虚拟手术中力觉模型建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标签: 虚拟手术 力觉模型 力采集 断裂强度 应力-应变
  • 简介:目的建立符合组织工程要求支架材料的空间构型,建立支架材料CAD的微观建模。方法以Micro-CT所得的DICOM文件作为三维建模的输入文件,通过对生物骨骼组织构造研究,对DICOM格式的CT数据按灰度进行筛选,结合大量断面数据得到骨结构轮廓,进行微观仿生骨组织建模,得到骨骼微观结构的STL文件。结果建立基于通过Micro-CT所得的DICOM文件,可建立的骨骼微观结构的STL文件。结论Micro-CT所得仿生三维模型对三维打印组织工程骨建模技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快速成型 三维重建 组织工程
  • 简介:由中国体视学学会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分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环境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5年全国环境建模与仿真技术学术交流会将于7月上旬在海滨城市连云港召开,促进建模仿真理论与方法、虚拟现实技术、环境仿真方法与技术、仿真应用技术学术成果的交流,促进仿真科学与技术在理论、方法及应用领域的创新。欢迎中国体视学学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的广大会员、科技工作者、技术人员以及在校学生踊跃投稿,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 标签: 仿真技术 学术交流会 建模仿真 环境 征文通知 虚拟现实技术
  • 简介:计算机生成兵力(computergeneratedforces,CGF)中人的行为建模是涉及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其中最为复杂的即是CGF的决策过程。从情绪模型的特殊性出发,提出基于Agent的环境感知模型,对于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了噪声、天气、振动等客观因素和个性、疲劳、技能等主观因素的具体影响。针对情绪模型的复杂性,建立了情绪的一维、二维以及多维模型,对于情绪与决策之间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探索研究。最后,研究了情绪模型的加入对于决策结果的影响。通过分析表明,情绪模型的引入能够提高了CGF的智能性和对于环境的感知能力,更符合CGF仿真的逼真性要求。

  • 标签: CGF 决策 情绪模型 AGEN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长板与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后柱骨折的建模及稳定性。方法:以2019年09月~2021年09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髋臼后柱骨折患者为研究材料,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通过计算机建模软件建立对应骨折模型,模型Ⅰ为逆行经皮拉力螺钉模型,模型Ⅱ为长板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模型,软件模拟站立及坐位,采用同样方式对两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模拟相应体位后,结果显示,模型Ⅱ髋臼处最大应力、位移距离、骨折线所有节点位移平均值均大于模型Ⅰ,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板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生物力学稳定性大于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值得运用该治疗方式。

  • 标签: 髋骨臼后柱骨折 长板与拉力螺钉固定 稳定性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评价上海市闵行区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企共建家庭医生工作室对中青年职业人群健康管理的效果以及影响。方法浦锦社区卫生中心在党建引领下开展医企共建活动,在两家航天企业公司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构建以中青年职业人群健康需求为主体,以方便快捷和精准精细为理念,覆盖“助医、助药、助康、转诊”四个方面的“一体两翼四覆盖”服务新模式,对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并从年签约量、服务量、服务知晓率、满意度等质量指标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医企共建家庭医生工作室医企共建家庭医生工作室共签约320人,服务量1250人次,助药280人次,预约转诊90人次,中医理疗服务185人。使职工对家庭医生服务的知晓率45.53%上升至80.34%(P<0.05),家庭医生签约以及签约后服务项目(长处方、预约转诊、家庭病床)了解较多;对企业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管理控制率升高(P<0.05)。对于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提高(P<0.05),主要体现在就诊便捷、上门诊疗、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方面。结论医企共建家医生工作室为中青年职业人群搭建了快捷和便利医疗平台,增强职工的健康管理能力,提高在职职工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感受度,有效延伸社区卫生服务,做实家庭医生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为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奠定基础。

  • 标签: 医企共建 家庭医生工作室 中青年职业人群 服务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在建立实验性豚鼠阿尔茨海默氏病动物模型基础上探讨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病变的脑组织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豚鼠颈总动脉内注射玉米粉,通过脑血管沉积淀粉蛋白 ,建立阿尔茨海默氏病动物模型 ,应用水迷宫试验评价豚鼠高级认知功能情况 ,应用 HE染色、刚果红染色以及 a-actin、 Ap双重标记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淀粉样蛋白在豚鼠脑内沉积与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病变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时间和平台探索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HE染色可见实验组豚鼠海马区颗粒细胞减少 ,细胞变性 ,胶质细胞增生 ,海马内小血管壁变性。刚果红染色可见玉米粉逐渐沉积在小血管壁 ,管壁增厚 ,小血管狭窄或闭塞,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实验组脑组织内 Ap纤维逐渐向小动脉迁移。结论 使用玉米粉可以实验性导致微血管栓塞 ,微血管渗漏及早期神经轴突病变或淀粉蛋白沉着存在正相关能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病变是阿尔茨海默氏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 标签: 玉米粉 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氏病 淀粉样蛋白 豚鼠
  • 简介:【摘要】: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美观要求也越来越高。陶瓷材料的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美观性与耐磨性良好,所以全瓷修复技术为牙列缺损、牙体缺损、前牙美容的修复治疗方法,备受临床患者、医生的重视。但是因为早期机械强度不够,所以限制了临床使用,只是应用到前牙贴面、固定桥与单冠中。目前,高强度氧化锆陶瓷使此问题得到解决,国外学者对此材料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国内报道比较少。以此,本文就对氧化锆冠桥的制作进行分析。

  • 标签: 氧化锆冠桥 数学化 义齿制作
  • 简介:目的分析邯郸地区临床红细胞类制品使用规律,建立最优的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以指导血液机构的相关业务工作。方法对邯郸市2002年1月~2013年12月每月向本地区临床供应红细胞类制品量,经Epidata3.0双录入数据,导入IBMSPSS21,对临床用血量采用曲线回归和专家建模器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并选出最优模型,再利用该模型对临床用血量进行预测,并验证模型效果。结果曲线回归方程中R。最高的曲线为三次多项式函数,R2=0.947,P〈0.05,拟合方程为Y=2413.906+83.189X.0.602X2+0.004X2。专家建模器给出ARIMA(0,1,1)(0,1,1)模型,残差的白噪声检验结果显示P〉O.05,为白噪声序列,模型均提取了原序列中所有数据信息,模型诊断得以通过。用两种模型分别预测2014年1~6月临床用血量,ARIMA(0,1,1)(0,1,1)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三次方程模型预测偏差较大,最高达14.68%。ARIMA模型优于三次方程模型。结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补充后续数据,血液机构能够科学地预测用血趋势,有效指导采供血工作。

  • 标签: 临床用血 红细胞类 数学模型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数理分析技术,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流行控制的续发率模型。方法:捕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流行各种要素:院外病人数、院内病人数、密切接触者人数、传播率、续发病人数等进行数理分析研究,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流行控制的续发率模型。结果: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流行控制的续发率模型 :W0=( X1+X2) /( R1+R2)。结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流行控制要解决的问题:医院外病人数、医院内病人数、密切接触者人数、传播率、续发病人数等,该研究应用数理分析技术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续发率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有效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流行。

  • 标签: 数学模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爆发流行 控制
  • 简介:第十三届国际体视学大会将于2011年10月19—23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会前将举办国际数学形态学培训班。所有参加第十三届国际体视学大会的人员均可免费参加该培训班。通过课程培训者将获得证书。数学形态学(MathematicalMorphology),诞生于1964年,是由法国巴黎矿业学院博士生赛拉(J.Serra)和导师马瑟荣提出的,现已经构成一种新的图像处理方法和理论,成为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并且已经应用在多门学科的数字图像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中。这门学科在计算机文字识别,计算机显微

  • 标签: 数学形态学 培训班 体视学 国际 图像处理方法 数字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