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3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抗真菌药片在当前的临床抗真菌治疗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可以切实地强化抗真菌治疗的基本疗效,伏立康唑药物因其组织分布广、安全性强与抗菌谱广等优势被以医疗人员运用到真菌治疗活动中,虽然其在此期间形成疗效值得被肯定,但是与其他类别的药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自身的不良反应均不能被忽视。本文根据对伏立康唑药品的了解,研究其临床应用情况。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伏立康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3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56例,对照组给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两性霉素B滴眼液与伊曲康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为82.14%(P<0.05);观察组前房积脓、角膜溃疡等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两性霉素B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可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恢复快。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两性霉素 B 滴眼液 伊曲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真菌感染的 CT表现,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 CT诊断或疑诊为肺部真菌感染 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记录患者 CT检查申请单及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 CT 特点。结果: CT表现为在基础疾病之外出现炎性大片实变 9例 ,似肺段性或大叶性肺炎的表现。在基础疾病之外出现磨玻璃影者 9例。 1例出现右下叶背段结节影伴有“新月征”。另 1例呈散在分布斑片状阴影,边缘比较模糊,密度较淡,以中、下肺分布为主,部分融合呈大斑片状密影。结论:肺部真菌感染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出现典型曲霉菌球的“新月征”可明确肺曲霉菌病的诊断,若出现磨玻璃影及“晕征”是真菌感染病灶较具特征性的表现;此外,双肺多发病灶,征象多样,且变化快,提示真菌感染可能。

  • 标签: 肺真菌感染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CT诊断或疑诊为肺部真菌感染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CT检查申请单及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CT特点。结果CT表现为在基础疾病之外出现炎性大片实变9例,似肺段性或大叶性肺炎的表现。在基础疾病之外出现磨玻璃影者9例。1例出现右下叶背段结节影伴有“新月征”。另1例呈散在分布斑片状阴影,边缘比较模糊,密度较淡,以中、下肺分布为主,部分融合呈大斑片状密影。结论肺部真菌感染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出现典型曲霉菌球的“新月征”可明确肺曲霉菌病的诊断,若出现磨玻璃影及“晕征”是真菌感染病灶较具特征性的表现;此外,双肺多发病灶,征象多样,且变化快,提示真菌感染可能。

  • 标签: 肺真菌感染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中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的5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个组别,每组患者25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采取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组间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采取综合护理手段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真菌性角膜炎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配置的要点。方法分析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配置期间出现的问题,并对解决要点分析实施,建立专门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并建立规章制度,加强静脉药物调配监督力度,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比较要点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化疗药物实施调配管理制度后,我院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没有环境污染事件、化疗药物造成的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用药安全性高。结论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对化疗药物制定管理制度,并进行严格监督,规范操作,能够提高化疗药物使用安全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化疗药物 静脉药物调配 集中配置 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配置的要点。方法:分析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配置期间出现的问题,并对解决要点分析实施,建立专门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并建立规章制度,加强静脉药物调配监督力度,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比较要点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化疗药物实施调配管理制度后,我院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没有环境污染事件、化疗药物造成的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用药安全性高。结论: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对化疗药物制定管理制度,并进行严格监督,规范操作,能够提高化疗药物使用安全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化疗药物 静脉药物调配 集中配置 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34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0例,女性14例。结果在研究中发现,CT影像的四个类型,弥散型有13例患者,弥散型为37.1%,曲菌球型10例患者,占比29.4%,实变型有8例,占比23.5%,结节型有4例患者,占比11.7%。通过表格可以看出,CT影像查出敏感性、阳性检测值占比对比CT诊断和病理诊断90.6%,特异性为5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CT影像检查出来的真菌感染患者有着一定的特点且CT检查对肺部真菌感染的检出率非常高,对于患者的临床确诊有一定的价值和辅助作用,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肺部真菌感染 CT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记录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原来的75.6%下降到56.4%,人均抗菌药物使用频次也由(21±0.2)次减少到(15±0.61)次;人均抗菌药物的费用也有所减少;在特殊类、非限制类、限制类抗菌药物使用频次也比干预前要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有巨大的影响,它的实行能够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提高门诊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门诊 应用 影响
  • 简介:摘要药物合成反应是药学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要求学生以相关有机化学知识为基础,在此之上系统学习有关化学药物及中间体的制备中所涉及到的重要有机合成反应和合成设计原理的一门课程。本文简要介绍了作者在药物合成反应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和初步探索。

  • 标签: 药物合成 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派瑞松软膏治疗慢性外耳道炎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526 例慢性外耳道炎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派瑞松软膏进行治疗,对患者的致病真菌菌种、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展开分析。结果 收治的 526 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 435 例,好转 49 例,总有效率为 92.02% 。对好转的患者随访, 3~36 个月内无复发,且有 16 耳鼓膜穿孔自行愈合。 顽固病例 42 例( 46 耳)取耳道分泌物真菌培养,毛霉菌 21 例( 23 耳),丝状真菌 15 例( 16 耳),酵母样真菌 6 例( 7 耳)。结论 派瑞松是治疗慢性外耳道炎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之一。

  • 标签: 外耳道炎 慢性 真菌性 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酮康唑、莫匹罗星联合治疗真菌性皮肤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015年 4月 -2016年 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120例真菌性皮肤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 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酮康唑、莫匹罗星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 43例,有效 10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为 88.33%;对照组显效 33例,有效 9例,无效 18例,总有效率为 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真菌清除率为 86.67%,对照组为 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酮康唑、莫匹罗星联合治疗真菌性皮肤溃疡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真菌性皮肤溃疡 复方酮康唑 莫匹罗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酮康唑、莫匹罗星联合治疗真菌性皮肤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真菌性皮肤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酮康唑、莫匹罗星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真菌清除率为86.67%,对照组为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酮康唑、莫匹罗星联合治疗真菌性皮肤溃疡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真菌性皮肤溃疡 复方酮康唑 莫匹罗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及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致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致不良反应的类型、特点。结果消化系统的相关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系统;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65岁者明显多于<40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可引发多系统不良反应。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