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门诊药房在医院属于非常重要的窗口,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医院的服务质量。药师在门诊药房工作中,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其服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患者提供科学的药物治疗。所以对于门诊药房工作而言,要加强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借助PDCA循环法对于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解决,近些年以来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这一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从而促使医院的管理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而且PDCA循环法对于各种问题可以有效加以解决并改进,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质量质量。具体情况如下:

  • 标签: PDCA循环法 门诊药房 药师 服务态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对老年人死亡态度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市老年人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养老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居家养老为对照组,机构养老为实验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对比两组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死亡态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死亡回避度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焦虑恐惧度(35.00%)显著低于对照组(58.33%),实验组死亡接受度(53.33%)高于对照组(20.00%)(P

  • 标签: 老年人 居家 机构养老 死亡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冠疫苗接种态度和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影响调查结果,并结合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免疫策略,为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地区接受新冠疫苗接种普通市民7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对接受新冠疫苗的态度及心理影响因素进行相关调查和分析。结果:所有参与调查问卷的群众共200例,愿意主动接种新冠疫苗的有61例,占比(87.14%);更愿意接种新冠疫苗的群众均认为疫苗对预防疾病有良好的效果;新冠疫苗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愿意接种的主要原因,共49例,占比(70.0%),担心疫苗接种会造成不良反应或副作用是不愿意接种的主要原因,共21例,占比(30.0%)。结论:本次纳入研究的人员,对接种新冠疫苗的态度较高,然而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疫苗接种正常的制定,并加强相关宣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

  • 标签: 新冠疫苗 接种态度 社会心理影响 调查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医护人员对脑卒中过渡期护理的认知和态度,以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过渡期护理服务。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深入访谈,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医护人员对脑卒中过渡期护理的重要性有较高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挑战。

  • 标签: 脑卒 护理 医护人员 认知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对晚期肺癌患者死亡态度及情绪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共把2019.1月-202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该患者纳入,使用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分成2组不同的组别,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对比数据结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死亡态度中自然接受高于对照组,死亡逃避与死亡恐惧则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对该患者采用此种护理方式有着良好效果,可转变患者死亡态度,缓解其负面情绪。

  • 标签: 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 晚期肺癌 死亡态度 情绪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认知行为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睡眠质量评分,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抑郁症 睡眠质量 自杀态度
  • 简介: 摘要:目的:为了解大学生对新型毒品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态度,进而展开新型毒品预防教育。方法:对吉林省某专业45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4.2%的听说过新型毒品;3.7%的人不知道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351人(76.8%)参与了新型毒品宣传教育活动,424人(92.8%)表示希望接受新型毒品的有关教育。结论:大学生对新型毒品认知和教育的意愿较高,但缺乏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对新型毒品防治知识的了解。

  • 标签: 大学生 新型毒品 认知 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20例社区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接收时间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将“随机、单盲法”作为分组参考依据,其中对照组(n=110例)采用药物治疗及原有的社区随访服务对患者进行干预。干预组(n=110例)在药物治疗原有的社区服务基础上对患者增加行为治疗干预,对比两组的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得分以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得分等数据指标。结果 干预组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得分以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行为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自知力以及治疗态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不断推广。

  • 标签: 行为治疗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长期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对其住院态度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基于对照实验形式下,纳入70例长期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9月-2021年9月)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均分为人数相等的2组,1组为传统组(n=35,接受常规护理干预),1组为观察组(n=35,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住院态度及依从性指标。结果 对比传统组,观察组住院12周ITAQ评分、依从率显著更高(P

  • 标签: 长期住院 女性精神分裂症 心理护理 住院态度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护患沟通应用于门诊导诊护理工作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入院的3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8例。对照组行常规导诊服务,研究组基于常规服务,增加护患沟通,对比两组导诊护士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满意度和候诊时间。结果 研究组各项导诊护士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研究组候诊时间为(10.36±2.36)min,低于对照组的(21.33±3.15)min,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护患沟通在门诊道护理中效果显著,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患者候诊时间,应加强推广。

  • 标签: 护患沟通 门诊导诊 服务态度 护理满意度 候诊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为了更好地探究知信行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21年7月-202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32例患者作为此次论文的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异同将其等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所要研究的护理干预模式;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思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四项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知识-信念/态度-行为 糖尿病 护理模式 依从性 自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