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分析的结果与相关性。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年龄≥ 45岁患者 92例,进行心率变异分析,采用郭继鸿主编《动态心电图学》,对心率变异的判断标准。 结果 女性 43例,男性 49例,男、女患者间心率变异( HRV)的主要指标:平均 NN间期( SDANN)、相邻 NN间期差的均方根( rMSSD)、高频成分与低频成分比例( LF/HF)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率变异降低,为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的结果,与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神经内分泌疾病的病理机制相关,可以用来判断自主神经功能,评估病情和预后及指导治疗、监护等方面。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分析 自主神经张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指标差异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6 年 2月~ 2019 年 6月收治的 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心率次数分为 A组和 B组, 每组 100例。 A组患者心率次数 <90/min, B患者心率次数≥ 90次 /min。选取其中 18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为心力衰竭组,选取 6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 A组、 B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心率变异指标差异。结果 B组再住院 70例, 再住院率为 70.0%;病死 35例, 病死率为 35.0%;随访终点左室舒张末径( LVEDD)为( 65.23±6.21) mm。 A组再住院 45例, 再住院率为 45.0%;病死 10例,病死率为 10.0%;随访终点 LVEDD为( 61.56±6.88) mm。 B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 LVEDD均高于 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力衰竭组患者正常 RR间期标准差( SDNN)( 90.12±15.43) ms显著低于对照组( 144.32±30.43) ms,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每 5分钟 RR间期均值标准差( SDANN)为( 114.32±28.43) ms, 心力衰竭组 SDANN为( 73.23±17.21) ms,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相邻 RR 间期相差 >50 ms /总心跳数 ×100%( PNN50)指标为( 15.21±14.32) %显著高于心力衰竭组的( 6.54±4.2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心力衰竭預后效果与患者的心率大小成反比, 即心率越快,心力衰竭预后效果差。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指标水平相对较低,心功能与健康患者相比较差。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心悸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该类患者45例,另外在选取22例健康者。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分析心电图及心率变异。结果患者组有8例室性心律失常(17.8%);3例窦性心动过缓(6.7%);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3.3%);28例动态心电图大致正常(62.2%)。对照组全部正常(1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类患者24h心电图多为正常,但心率变异显示受损。

  • 标签: 心悸 自主神经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65岁)左室舒张功能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方法选择96例老年患者,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常规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同时监测24h动态心电图,进行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RMSSD、PNN50的分析。结果偏相关分析显示SDNN、rMSSD、SDNNindex及PNN50与E峰呈正相关(r=0.244,0.235,0.315,0.260);SDNN、SDANN、SDNNindex、PN50与E'呈负相关(r=-0.363,-0.221,-0.307,-0.316);SDNN、SDANN、SDNNindex与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E/A)呈正相关(r=0.244,0.219,0.215);SDNN、SDANN、rMSSD、SDNNindex与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r=-0.317,-0.303,-0.396,-0.216)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峰为是RMSSD、SDNNindexd独立影响因素(β=0.234,P=0.02;β=0.291,P=0.004);E/A是SDANN、SDNN独立影响因素(β=0.298,P=0.004;β=0.300,P=0.004);E'是SDANN、SDNN独立影响因素(β=-0.272,P=0.009;β=-0.242,P=0.021)。结论老年人群中,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与心率变异相关,可能与其自主神经损伤相关。

  • 标签: 老年人 心率变异性 左室舒张功能 自主神经功能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8-02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24小时心率变异,探讨老年冠心病人的自主神经损害状况.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20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行健康体检无冠心病史或体检结果排除了冠心病的109例非冠心病老年人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长程(24h)时域指标和长程频域指标,包括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标准差均值(SDNN-Index),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和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结果老年冠心病组的长程时域指标和长程频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健康体检组比较,SDNN、总频谱、超低频和低频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降低,提示自主神经有一定损害.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血液透析频率对心率变异(HRV)的影响及血液透析前后心率变异变化。方法收集规律透析患者107例,根据透析频率将患者分为1次/2d(Q2d组,共40例)、1次/3d(Q3d组,共37例)及1次/4d(Q4d组,共30例),3组患者透析前后各HRV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患者透析后各HRV指标均出现升高,以Q2d组及Q3d组升高明显[Q2d:相邻RR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7.01±3.21比6.19±2.56P<0.05,24h,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135.11±21.98比105.29±20.78P<0.01,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80.78±17.96比67.66±16.87P<0.01,24h内每5min的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119.22±23.41比108.32±21.20P<0.05,全部相邻RR间期之差的标准差(SDSD)77.38±17.78比68.29±18.48P<0.05];Q3d:SDNN128.65±23.79比101.32±19.88P<0.01,RMSSD74.69±16.56比65.36±15.19P<0.05,SDANN116.33±21.01比105.54±21.07P<0.05,SDSD73.19±17.33比65.17±16.08P<0.05;Q4d:SDNN107.16±20.04比90.86±19.54P<0.05,RMSSD66.74±17.82比58.63±15.88P<0.05),透析前、后3组患者间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前:PNN50、SDNN、RMSSD、SDANN、SDSD的F值分别为2.96、3.65、3.09、3.34、2.90,P<0.05;透析后:PNN50、SDNN、RMSSD、SDANN、SDSD的F值分别为2.96、3.65、3.09、3.34、2.90,P<0.05),且随着透析次数减少HRV有降低趋势。结论长期充分的血液透析可能有助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观察其临床疗效,寻求较好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我院心内科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给予患者每日口服厄贝沙坦,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6个月和1年时测定患者心率变异。结果在给予厄贝沙坦治疗6个月和1年后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善,且各项指标的测量结果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有明显的改善,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厄贝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升机飞行员疗养方法及疗养期间昼夜心率变异。方法本次研究60例直升机飞行员均按照排纳标准进行选择,并且为飞行员进行心理以及营养干预,比较飞行员疗养干预前后飞行员昼夜心率变异以及飞行员心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疗养后飞行员日间心率、晚间心率以及昼夜心率均明显优于疗养前(P<0.05);疗养前后飞行员RMSSD无明显差异(P>0.05);疗养后,飞行员其他HRV相关参数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为直升机飞行员进行疗养可有效改善心理变异

  • 标签: 直升机 飞行员 心率变异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