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结合药的补片在大鼠感染模型中的抗菌效果,对其抑制炎症反应的效果进行评价,进而探讨新型补片降低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普通聚丙烯补片组(A组),新型药纳米颗粒补片组(B组),并制备大鼠腹壁感染模型,将两种补片置于皮下,对比观察2组大鼠术后3、7、14、28d的伤口感染及愈合情况,并于术后28d处死大鼠,同时切取补片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3d观察到2组均出现炎症反应,伤口红肿、愈合欠佳,A组于术后7、14、28d,均观察到伤口有脓液渗出,伤口愈合差;B组于术后7d观察到与A组对比明显伤口无脓液渗出,愈合情况较好,并于14d,达到完全愈合,无感染迹象。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28d,光镜下聚丙烯补片组依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可见毛细血管生长。结合药纳米颗粒补片组组织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IL-6分析,B组较A组炎症反应明显较轻。结论结合药纳米颗粒补片在大鼠腹壁下感染模型中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其远期效果及生物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价。

  • 标签: 腹壁 动物 实验 载银载药纳米颗粒 抗菌补片
  •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20~37岁.烟花堆爆炸致伤4例,烟花低空爆炸致伤3例;5例为燃放人员,2例为围观群众.7例患者共20个创面,其中1例创面多达7个.烧伤总面积均<10%TBSA,以深Ⅱ、Ⅲ度为主,伴深部组织损伤者5例17处.

  • 标签: 烟花 治疗 临床资料 组织损伤 患者 致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玫瑰痤疮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该疾病的发生与皮肤天然免疫防御功能与屏障功能损害、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在为玫瑰痤疮患者开展治疗时,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炎性病理过程,并对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进行修复,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光电治疗等,其中光电疗法在玫瑰痤疮的治疗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鉴于此,本文就针对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对玫瑰痤疮的光电疗法研究进展予以简单分析。

  • 标签: 玫瑰痤疮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光电协同技术ELOS美肤治疗仪在治疗敏感性皮肤中的效果。方法 以2019.03-2020.03在我院皮肤科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理分析后采用ELOS美肤治疗仪治疗,以治疗有效率为评价标准。结果 痊愈68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96%。结论 光电综合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满意度较高,可以尝试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光电综合治疗 敏感性皮肤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重度痤疮(Severe acne,SA)患者联合使用果酸换肤、光电协同技术(Electro-optical synergy,Elos)的效果。方法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SA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双盲法分为A组(31例,果酸换肤)和B组(31例,果酸换肤+Elos),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皮肤生理指标评分优于A组(P<0.05)。结论 SA患者联合使用果酸换肤、Elos,能更好地改善皮肤状态,效果显著。

  • 标签: 果酸换肤 光电协同技术 重度痤疮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采用粘剂代替液化皮质支撑囊袋在行撕囊,以此提高撕囊成功率,从而达到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目的。方法采用粘剂代替液化皮质支撑囊袋撕囊(实验组)与常规撕囊(对照组)进入对比。各组选择病例60例(均为过熟期白内障、皮质液化),记录各组撕囊的连续性、撕囊时间进行比较,观察术后第一天人工晶状体的位置改变。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1、实验组环形撕囊依从性好,成功率98.33%,平均完成时间3-5秒;2、对照组环形撕囊依从性较差,成功率58.33%,平均完成时间8-10秒;3、实验组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1例,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1例;4、对照组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5例,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4例;结论使用粘剂代替液化皮质支撑囊袋在行撕囊,操作简单,明显提高过熟期白内障撕囊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微创目的。

  • 标签: 粘弹剂 过熟期白内障 超声乳化 撕囊
  • 简介:【摘要】评价天地慈舒颜紧冻干面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选取30例皮肤老化受试者,全脸使用天地慈舒颜紧冻干面膜,3次/周,连续使用4周。使用产品前、使用产品后2周和4周,采用Tewameter®TM300探头,测定经表皮失水率TEWL值。使用4周后,就面部皮肤紧致度、平滑度、泛红、干燥粗糙等改善程度进行受试者主观评价,并进行安全性评估。证实天地慈舒颜紧冻干面膜可有效紧致舒缓,使用安全性高。

  • 标签: 面膜 紧致 舒缓 功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抗生素硫酸钙治疗慢性股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慢性股骨骨髓炎患者21例,其中女性6例,男性15例,年龄在24-60岁之间,平均年龄35岁,病程为6-36月,均为单侧慢性股骨骨髓炎,手术采用彻底清创,药抗生素硫酸钙填充骨髓腔,一期缝合的方法,术后常规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口服中药治疗。术前与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观察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等实验室指标的改变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否消失,并在随访期间行X线检查观察抗生素硫酸钙吸收情况。结果17例患者感染控制良好,感染未复发,4例患者术后有淡黄色渗出液渗出,经伤口换药及服用中药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随访6-24月,平均18个月。术前与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血沉、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较手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期间X线检查均显示抗生素硫酸钙吸收良好,无感染再复发。结论药抗生素硫酸钙治疗慢性股骨骨髓炎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改善患者症状,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骨髓炎 万古霉素 硫酸钙
  • 简介:背景:关节镜治疗外侧型响髋具有松解好、恢复快的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不同程度的响髋患者,关节镜微创治疗效果是否有差异,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关节镜治疗不同程度外侧型响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行关节镜治疗的48例外侧型响髋患者资料,根据患者髋关节屈曲90~时的内收角度分成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内收角度改善情况、优良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术前比较,3组髋关节屈曲内收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随访12个月,3组患者的髋关节屈曲内收功能均得到改善。轻度组(100%)和中度组(91.3%)的优良率大于重度组(75.0%),中度组的患者满意率(95.7%)最高,轻度组(94.1%)次之。结论:对于轻中度外侧型响髋患者,关节镜微创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挛缩松解彻底、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

  • 标签: 外侧型弹响髋 关节镜 临床疗效
  • 简介:背景:金属材料和一般的高分子材料制备的管道支架生物相容性和药性能很差,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备的管道支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双层复合结构有利于提高管道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和药性能。目的:总结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编织的双层复合管道支架的制作方法,探讨制作材料以及编织结构对管道支架的药性能的影响。方法:用聚对二氧环己酮编织内层管道支架,用聚乙交酯丙交酯编织外层管道支架。以紫杉醇与阿奇霉素为药剂,测试管道支架药后质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聚乙交酯丙交酯编织的单层管道支架的药率大于聚对二氧环己酮编织的单层管道的药率,聚乙交酯丙交酯与聚对二氧环己酮复合编织的双层管道支架的药性能优于单层管道支架。

  • 标签: 复合管道支架 可降解 编织 聚乙交酯丙交酯 载药性
  • 简介:目的建立新型药容器组件材料中添加剂(抗氧剂及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通过提取试验对可提取物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欧洲药典项下色谱条件,以甲苯为提取溶剂,利用HPLC法对药容器的抗氧剂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提取,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药容器中的金属元素进行提取量测定,并对2种测量方法进行初步方法学验证。结果氟塑料药液桶和丁基橡胶瓶塞各3批样品均检出锌,3批丁基橡胶瓶塞均检出抗氧剂1076和某未知添加剂;确定该3种物质作为潜在浸出物进行迁移试验考察。结论本文建立的新型注射器药容器中添加剂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容器中添加剂的提取量检测和质量控制。

  • 标签: 载药容器 抗氧剂 金属元素 添加剂
  • 简介:目的制备卡介苗的磁性壳聚糖纳米凝胶,并对其表征、药率进行检测。方法选用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作为骨架材料,与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β-甘油磷酸钠及卡介苗合成磁性纳米凝胶,并通过红外光谱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考察卡介苗的磁性壳聚糖凝胶的理化性质及体外磁场响应性。结果成功制备卡介苗的磁性壳聚糖纳米凝胶,磁化曲线提示其超顺磁性,药率16%、包封率23%。结论卡介苗磁性壳聚糖凝胶药率和包封率高,体外具有良好的磁场响应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壳聚糖 卡介苗 纳米材料
  • 简介:背景:研究发现甲壳素是一种比较好的生物材料,但关于甲壳素角膜上皮细胞混合膜修复兔角膜上皮损伤的研究不多。目的:观察角膜上皮细胞甲壳素曲率混合膜对兔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左眼角膜上皮损伤模型,随机分2组,实验组于角膜上皮损伤处植入角膜上皮细胞甲壳素曲率混合膜,对照组植入甲壳素曲率混合膜。植入后1,3,7d,观察角膜上皮损伤面积、眼角膜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结果与结论:①角膜上皮损伤面积:实验组植入后1,3d的角膜损伤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植入后7d的角膜损伤均全完愈合;②眼角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植入后7d,实验组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连接紧密,有6层左右上皮细胞层,修复完整,结构整齐,最外层平整光滑;对照组角膜上皮层也和基质层连接紧密,有6层左右上皮细胞层,修复完整,但上皮层层次紊乱,最外层表面不平整;③眼角膜超微结构:植入后7d,实验组角膜上皮细胞细胞为六边形,排列较紧密,细胞表面平整;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也为六边形,表面不平整,细胞之间有间隙;④结果表明:角膜上皮细胞甲壳素曲率混合膜可促进大白兔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

  • 标签: 上皮.角膜 多糖类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甲壳素
  • 简介:摘要 : 近年来, pH/酶、 pH/ATP、 pH/pH、氧化还原 /氧化还原、 pH/磁场、光 /氧化还原等双响应性药体系被广泛用于肿瘤靶向智能递送药物,该体系能使肿瘤药物靶向积累在肿瘤部位,且在肿瘤部位及癌细胞中缓慢释放,本文探讨了双响应性药体系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未来研究可将多重响应性应用于肿瘤治疗中,以设计出能精确“按需”释放和治疗效果更强的药体系。

  • 标签: [ ]肿瘤治疗 双响应性 载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