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螺旋臼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手术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22髋)DDH患者行zweymuller螺旋臼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患髋无痛,活动度无明显受限,随访(26.0±5.3)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37.46±7.12)分恢复到(88.31±7.23)分,下肢平均延长(4.52±1.07)cm.结论THR是治疗DDH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需处理好髋臼骨缺损,选好假体,谨慎操作.

  • 标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 螺旋臼生物型假体
  • 简介:背景:高位脱位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骨性和软组织畸形严重,常规的全髋关节置换风险高,并发症多,而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可以简化置换方法。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高位脱位髋臼发育不良患者17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1月到2011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获得至少2年以上随访,共21髋关节,对置换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改善以及髋关节部位影像学改变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患者平均随访(48.0±20.5)个月。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高于置换前(P〈0.05)。患者主要症状为双下肢不等长,下蹲后站起困难、下肢力量不足及下肢软组织紧张。1髋发生大转子骨折以钢爪固定;4髋在置换中股骨距裂纹骨折以钢丝捆绑。1例患者置换后出现股神经损伤表现,获得部分恢复。所有患者无感染、脱位和假体松动出现。结果说明,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短缩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但仍需要一定的置换技术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其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转子下截骨 髋臼发育不良 髋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2周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新生儿科从2010年1月一2012年12月于NICU治疗的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96例的临床资料。BPD组21例,非BPD组75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BPD组胎龄及出生体重均较非BPD组低,有羊膜绒毛膜炎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者及输血次数,吸气峰压(PIP),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机械通气时间及总吸氧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果提示胎龄、出生时体重是发生BDP的保护性因素,合并绒毛膜羊膜炎、NRDS、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为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降低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是预防BPD发生的重要措施,预防早产及RDS的发生和控制感染是预防BPD的关键。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高危因素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营养状况不良的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探讨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以及儿童营养不良与神经精神发育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状况进行分析。按照国际标准所确定的儿童营养不良的标准,对儿童的具体营养状况作出评估。主要的评估指标包括体重低下、生长迟缓和消瘦。神经系统的发育评估主要采用的是心理发育检查的相关评分标准。评估结果主要以发育商表示。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还要对相关的社会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营养状况不良的儿童平均发育商处于正常偏低的水平。与对照组的儿童相比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显著性,P<0.01。引起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有喂养不当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结论营养不良对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产生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影响了儿童的体格发育。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调查显示喂养不当和社会因素影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营养不良 儿童 神经精神发育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直径〉2em的结直肠侧向发育肿瘤(LST)的病理特点,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L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1例结直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表面形态将151例LST进行分,统计各型LST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然后对LST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ESD治疗的切除率、手术时问、并发症和复发情况进行分析。采用K系数检验分析LST亚型一致性。结果151例患者中,结直肠LST分布依次为:直肠58例、升结肠47例、盲肠15例、横结肠14例、乙状结肠13例、降结肠4例。病变直径为(3.4±1.2)em。颗粒结直肠LST105例,其中结节混合75例,颗粒均一30例;非颗粒结直肠LST46例,其中扁平隆起31例,假凹陷15例。两一致系数K为0.87,四亚型分一致系数K为0.80。腺瘤伴有低级别瘤变9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黏膜下癌11例。腺瘤中管状绒毛状腺瘤58例、管状腺瘤33例、绒毛状腺瘤3例、锯齿状腺瘤2例。整块切除率为98.01%(148/151),完整切除率为94.70%(143/151),完整治愈切除率为90.73%(137/151)。手术时间为(52±31)min,ESD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97%(6/151),穿孔发生率为3.31%(5/151)。平均随访时间为28.6个月,复发率为0.66%(1/151)。结论直径〉2cm的结直肠LST病变存在较高的恶变潜能。ESD治疗LST病变整块切除率高,复发率较低,是结直肠LST病变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临床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5年诊治的共125例确诊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的症状与诊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治愈113例,好转11例,死亡1例。结论通过联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可以尽快确立小儿肺炎的诊断,经及时治疗大多能有效治愈。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肺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血浆HCG水平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社区2009年1月~2012年6月孕24-34周孕妇305例,随访至妊娠结束,根据妊娠结局将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分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宫内发育正常孕妇4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比较检测两组血浆HCG水平。结果随访结束,共有35例孕妇出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为11.47%,观察组血浆HCG水平为(51.27±7.16)ug/L,对照组为(17.21±4.33)ug/L,观察组血浆HC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HCG水平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关系密切,晚孕早期需密切检测孕妇HCG水平。

  • 标签: HCG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前后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患者生殖状况改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病例98例,调查记录患者既往生殖情况后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跟踪调查患者生殖预后情况,分析比较手术治疗前后生殖状况变化并得出结果。结果患者手术治疗后与治疗前生殖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子宫发育异常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殖状况。

  • 标签: 先天性 子宫发育异常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尚不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质量差,法规不完善。应完善机构,明确责任;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完善相关法规,落到实处。药品是特殊的商品,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药品的整个供应链都存在影响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的风险,所以做好整个药品生命周期的质量风险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于胎儿发育以及孕妇健康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将其分别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200例产妇,依照产妇妊娠的不同时期对孕妇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对照组200例产妇根据产妇的饮食习惯和饮食喜好正常进食。观察两组胎儿和孕妇的健康状况。结果经过个体化营养指导的观察组的孕妇的胎儿的双顶经、头围、股骨长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孕妇的胎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个体化营养指导的观察组的孕妇妊娠中后期的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孕妇的各项身体健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孕妇。结论对孕妇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对于优生优育,降低妊娠合并症,保证孕妇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孕期 个体化 营养指导 胎儿发育 孕妇健康
  • 简介:摘要随着人年龄的不断增加,身体各项生理指标逐渐下降,特别是进入老年时期,常常会伴有一定的基础疾病,需要大把大把的吃药,服用药物的种类几种到十几种不等。因此老年人往往会产生比较严重的抗药性等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从引起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不良反应的种类两方面分析研究,给出了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种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执导老年人合理用药。

  • 标签: 老年人 药物不良反应 原因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分析从我院门诊药房退药记录中收集的2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果20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静脉给药引起的153例(75.74%);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154例(76.23%),中药制剂22例(10.89%);药品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的96例(47.52%),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有7例(3.47%)。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并重点监测,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据分析和统计,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集所到的308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及用药途径、用药次数、药物类别、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8例ADR涉及的药物类别主要集中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林可霉素三大类,左氧氟沙星在单类药物应用中占首位;ADR涉及的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ADR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最多。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背景:巢蛋白作为一种神经元特异标记物,其表达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脊髓神经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演变规律。目的:综述巢蛋白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脊髓发育及损伤修复中的表达分布规律,进而为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2年维普、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脊髓,巢蛋白”,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2年PubMed和Springer外文电子期刊及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pinalcord,nesti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343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5篇。结果与结论:作为神经干细胞的分子标记物之一,巢蛋白在胚胎期呈现时空性表达,与神经前体细胞的发育成熟程度呈反相关,即随着神经细胞分化发育的不断成熟,其表达强度则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在脊髓损伤等病理情况下,受损组织区内巢蛋白的表达强度和数量能够反映损伤脊髓组织的修复能力。故脊髓组织发育过程中巢蛋白的表达强度、数量及分布现已作为判断脊髓神经细胞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临床脊髓损伤治疗提供重要前期研究基础。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脊髓 巢蛋白 脊髓损伤 发育
  • 简介:Rh血型系统是目前被国际输血协会确认的30个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具复杂性和多态性的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RhD抗原表型除正常D阳性和阴性表型外,还存在多种D变异型。D变异体主要包括弱D(weakD)、部分D(partialD)和DEL[1]。为避免在血清学上RhD变异体被误定Rh阴性,采用DNA基因分技术鉴定D变异型变得越来越重要。

  • 标签: RHD血型 基因型 弱D 部分D DEL型
  • 简介:广西百色市西林县人民医院533500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治疗一直都是困扰医学界的临床难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特点是慢性或复发性上消化道症状引起包括餐后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恶心、呕吐、嗳气、腹胀和早期的饱腹感,同时相关检查没有发现可以解释病症的全身器质性疾病。国内外流行病学显示消化不良的患病率在普通人群已经估计有20-40%,大多数这些病人被认为FD。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推测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因素、神经因素、胃动力减低、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相关。正由于其确切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往往也是多个方面的,PPI类制酸剂(奥美拉唑)、胃动力药物(西沙比利)、抗抑郁药物(曲美布丁、帕罗西丁)、消化酶类甚至经验性的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往往是本病治疗的首选。本文将就学术界近年来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西药草药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2012年治疗中开出的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2000张,统计不良反应处方数和不良反应级别,分析原因。结果经过对148张中西药合用不良反应处方分析,其中轻度不良反应处方71张,中度不良反应处方47张,重度不良反应处方30张;中西药各种剂型都能引发一定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的出现不仅会降低治疗效果,而且会增加毒性,危及患者生命,中西药合用中必须掌握正确的配伍方法。

  • 标签: 中西药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 配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