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联系进行分析总结。并且在此基础上,认为在中长跑运动中,不同的运动项目所依赖的主要供能系统,以及其内各物质代谢供能比例不同,旨在为中长跑运动者训练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 标签: 中长跑 能量供应特点 供能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目前常用的肺血管成像(CTA)对肺栓塞患者外周血管的诊断不足,通过双能量CT肺血管联合灌注成像的方法提高外周肺栓塞的诊断率。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80例临床拟诊肺栓塞(PE)的患者进行扫描,扫描数据分别采用CTA、双能量CT肺血管联合灌注成像两种方法对图像进行重建,分别由2名高年资诊断医师对两种图像进行分析,根据诊断标准,分别记录由CTA、双能量CT肺血管联合灌注成像诊断的肺段及亚段动脉肺栓子位置、数目,计算显示率并评价其统计学差异。结果通过双能量CT肺血管联合灌注成像的方法提高外周肺栓塞的诊断率,对确诊肺栓塞患者定量计算全肺灌注容积,评估其严重程度及预后,是肺栓塞新的一站式的检查技术。

  • 标签: 双能量CT肺血管 肺灌注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能量成像(CFA)技术定量评估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100例。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36例(甲弥甲功正常组),甲状腺功能异常者64例,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者30例(甲弥甲亢组),甲状腺功能减低者34例(甲弥甲减组)。另选择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名(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CFA技术测定甲状腺实质感兴趣区内的血流参数:血管指数(VI)与Vascularity。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受检者VI、Vascularity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绘制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低、异常与正常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VI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VI、Vascularity均为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甲功正常组>健康对照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I:健康对照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甲功正常组比较,q=13.67、7.00、3.93,P均<0.01;甲弥甲功正常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比较,q=10.35、P<0.01,q=3.27、P<0.05;甲弥甲减组与甲弥甲亢组比较,q=7.09,P<0.01;Vascularity:健康对照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正常组比较,q=15.23、10.16、6.58,P均<0.01;甲弥甲功正常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比较,q=9.33、3.83,P均<0.01;甲弥甲亢组与甲弥甲减组比较,q=5.55,P<0.01)。ROC曲线显示,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低的阈值为9.526%,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76.5%,曲线下面积为0.733。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与正常�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 红细胞能量成像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能谱CT单能量成像诊断方法应用于胆道系统X线阴性结石患者中,分析和评价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目标是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开展分析和临床诊断的32例胆道系统X线阴性结石患者,分组方法参考随机数字法,常规CT诊断方法实施于参照组(16例),能谱CT单能量成像诊断方法实施于实验组(16例),计算并研究2组患者的检出合计率、检验满意合计率。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检出合计率参比于实验组患者计算得到的数值,P<0.05,表现出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的检验满意合计率参比于实验组患者计算得到的数值,P<0.05,表现出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胆道系统X线阴性结石患者采取能谱CT单能量成像诊断方法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能谱CT单能量成像 诊断 胆道系统X线阴性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去骨血管成像(dualenergyboneremoval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DE-CTA)对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动脉开窗畸形头颈部CTA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观察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以及毗邻关系,所有病例均行双源CT双能量去骨CTA检查。结果28例均为单发开窗畸形,凸透镜型5例,裂隙型21例,重复型2例;基底动脉16例,椎动脉8例,大脑前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1例,椎基底动脉结合部1例;男女各半,性别间无明显性差异。结论DE-CTA可以准确显示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助于指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双能量 头颈动脉 开窗畸形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细胞癌、腺癌、鳞癌的PET-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肺细胞癌、腺癌、鳞癌PET-CT表现,包括原发病灶位置、大小、l8F-FDGPET/CT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以及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远处脏器转移情况。结果肺细胞癌、腺癌、鳞癌35例细胞癌、60例腺癌、55例鳞癌的肺原发病灶的l8F-FDGPET/CT的标准化摄取值(SUV),经?检验发现三者的SU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417,P=0.812?)。除SUV值外,将三者的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远处脏器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细胞癌、非细胞肺癌各种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者的临床分期经?比较,有差异?。结论肺细胞癌、腺癌、鳞癌PET-CT表现特征相似,SUVmax有意义?,在获得病理诊断之前影像学上无法鉴别。??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Fl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体量化治疗与常规营养指导对婴儿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童保健科90名6-12个月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婴儿,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观察干预前后患儿的营养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营养状况好转率干预组为60.8%,对照组为31.8%,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宜喜宜嗔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体量化治疗能改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儿的营养状况,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营养干预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70例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检测,计算双源CT双能量灌注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敏感度、特异性、阳性率、阴性率,并评价冠状动脉各段图像质量。结果检测发现,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法,即金标准诊断,患者阳性表达为65例,采用CT心肌灌注成像法检测,患者阳性表达为64例,两种方法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冠状动脉检测显示,患者的成像质量可达评价标准,图像评分总均值(4.68±0.57)分,65例患者发现粥样硬化斑块231个。双能量CT检测64例患者发现粥样斑块共211个,检测斑块相对冠脉检测符合率达91.34%,两种检测技术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与双能量CT均有较好的图像质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出病变支数为187正常支数为23,双能量CT检测病变支数为184,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双能量CT准确率为98.39%,两种检测技术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灌注成像对冠状动脉硬化症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双能量CT心肌灌注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和成分做出无创性评价,有助于减少冠脉造影对患者的伤害,且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图像和功能图像技术,诊断更快捷,值得推广临床应用。

  • 标签: 心肌灌注成像 双能量CT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亚肺叶切除包括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可用于部分高度选择的早期非细胞癌。亚肺叶切除可以保存更多的肺功能,提高手术后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对于满足以下条件的非细胞肺癌IA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2cm;位于肺外周;尤其是没有实性成分的毛玻璃样结节,亚肺叶切除取得了和肺叶切除类似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 亚肺叶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不同扳法治疗腰椎关节紊乱。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搜索数据库及书籍中的相关文献;采用逻辑分析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分析、探讨不同扳法治疗腰椎关节紊乱。结论扳法为治疗腰椎关节紊乱的有效方法,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标签: 斜扳法 腰椎小关节紊乱症 一牵三扳法 坐位旋脊扳
  • 简介:摘要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肺癌处于第一位,其中以非细胞肺癌为主要类型,约占80%以上,非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治疗方案从单纯外科治疗发展到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晚期非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化疗方案及疗效进行探析。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104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基于化疗方案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单药化疗,研究组采取含铂联合化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对照组为5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血液毒性I~II度、肠胃道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5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2%(P<0.05)。结论老年晚期NSCLC采取含铂联合化疗的整体疗效优于单药化疗,虽血液毒性、肠胃道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可有效控制。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老年患者 晚期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疝气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行手术治疗的疝气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情况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疝气患儿予以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既能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而且还能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

  • 标签: 疝气 腹横纹小切口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泪管断裂吻合术失败原因,以发现术中术后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提高泪管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我院近4年的68例泪管断裂的病例,显微镜下寻找断端,硬膜外管做支撑物,吻合后分析预后。结果9例患者导管脱出再次插入;5例患者吻合口撕脱分离再次吻合;12例上睑固定线松脱再次缝合。讨论多种原因可导致泪管吻合术失败,术中注意可能引起泪管吻合失败的原因,可以减少手术后多个问题的出现。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显微镜 吻合 失败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小儿疝气行以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小儿疝气患儿,随机将所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9例患儿行以常规切口手术治疗,研究组19例患儿行以切口手术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切口长度比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0.0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1.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疝气行以切口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既可靠又安全,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切口手术 小儿疝气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