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32例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切开引流术治疗,给予观察组切开挂线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半年脓肿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半年脓肿复发率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肛周脓肿患者给予切开引流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与伤口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出院,而且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复发率,临床上应用很有价值。

  • 标签: 切开挂线术 切开引流术 肛周脓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切开挂线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两种不同方式干预,观察两种不同方式对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刚周功能、复发率、生活质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切开挂线干预方式治疗肛周脓肿效果更佳,由于切开引流干预方式,患者施术后康复期明显缩短,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切开挂线 切开引流 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将根治性切开引流与单纯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的肛周脓肿患者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根治性切开引流治疗,参照组进行单纯切开引流,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结果将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与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进行对比,差异较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比较根治性切开引流与单纯切开引流用于肛周脓肿治疗中,前者较后者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在临床有较大应用价值。

  • 标签: 根治性切开引流术 单纯切开引流术 肛周脓肿 治疗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入选本次研究 48例肛周脓肿患者均为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2月期间收治,根据随机分组软件将其分为Ⅰ组与Ⅱ组,分别实施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①Ⅱ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1.7%高于Ⅰ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66.7%,差异显著( P< 0.05)。②Ⅱ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Ⅰ组患者,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较为理想,且缩短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 标签: 切开挂线术 切开引流术 肛周脓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作者主要就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实施分析。方法随机性选择2017年在我院就诊的50例喉癌患者实施分析,将患者随机性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实施切开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喉癌患者切开术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喉癌 气管切开术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76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死亡,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买施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道护理 治愈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亲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占比为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占比为76.92%,两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更优;观察组视力不变、视力提升、视力降低等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治疗对比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极佳,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视力下降 视乳头萎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术后呼吸困难的护理内容。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切开术后出现呼吸困难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观察护理相关内容。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包括脱管、套管堵塞、套管长度不适、纵膈气胸、自发性感染以及呼吸调节障碍,研究组患者在接受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气管切开后呼吸困难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通过分析患者病情并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呼吸尽快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呼吸困难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价值。方法收治84例颅脑外伤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24%比参照组的83.33%要高(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和肺部出现感染的情况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发生感染情况,预后效果理想。

  • 标签: 气管切开 颅脑外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应用的优缺点,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选择一种安全、高效的开放气道的方式,以提高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76例需行气管切开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随机分成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组(PDT组)和传统气管切开术组(OT组),两组分别为40例、3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伤口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DT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OT组;术中伤口出血量明显少于OT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OT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OT组(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项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的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的技术。适用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在极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替代传统气管切开术。

  • 标签: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 传统气管切开术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对青光眼患者眼压及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16-04—2017-03间治疗的86例(86只眼)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均43例(43只眼)。对照组实施小梁切除治疗,观察组联合实施羊膜移植术。观察2组术前、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成与手术实施情况。结果术前2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手术失败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与羊膜移植术联合应用有助于改善青光眼患者眼压,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 标签: 青光眼 羊膜移植术 小梁切除 眼压 滤过泡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气道管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综合气道管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肺部感染发生率、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综合气道管理可有效改善气管切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于降低肺部感染和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综合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ICU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93例自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ICU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依照患者应用护理方式的差异将所选对象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由护理人员为参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为实验组患者提供整体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95.74%,并发症发生率为4.26%,参照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69.57%,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参照组救治成功率明显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肺部感染消失时间以及转出ICU时间明显长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整体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发症发生率并使患者的肺部感染消失时间以及转出ICU时间得到缩短。

  • 标签: ICU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青光眼者以不同切口超声乳化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6.7-2018.2期间入院行白内障、青光眼手术治疗的87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病床单双数分组,观察组人数44例(双切口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对照组人数43例(小切口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观察不同术式治疗效果,组间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眼内压、裸眼视力变化及术后患者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眼内压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为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以双切口超声乳化、小梁切除用于白内障、青光眼治疗,患者眼内压、视力改善理想,术后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高。

  • 标签: 不同切口 疗效 青光眼 超声乳化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治疗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进行了护理服务,包括无菌操作,气道湿化、气道异物及分泌物排出、拔管套管等护理操作,最后总结神经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疗效。结果分析得出50例患者中有37例气管切开后成功拔管且呼吸平稳和气道通畅,有3例患者术后放弃治疗(与护理操作无关),有10例患者死亡(与护理操作无关),37例气管切开后成功拔管的患者经护理后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结论神经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进行良好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神经重症患者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达到更好的研究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持续加持加温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11月到2018年07月的86例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其后随机性的将全部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划分为人数均为43例的对比组及研究组这两个小组。其中对研究组中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持续加湿加温的气道湿化方法,对对比组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常规气管内滴入药液的气道湿化方法。结果研究组的治疗状况明显好于对比组,可以得出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给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持续加湿加温的气道湿化方法,可以看到有极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建议持续加湿加温的气道湿化方法应该成为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和气道湿化的主要方法。

  • 标签: 神经外科患者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持续加温加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致病菌结构及其耐药性。方法择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80例进行研究,行痰细菌培养、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80例患者痰标本共分离出162株菌株,其中G+菌41株(25.31%)、G-菌113株(69.75%)、真菌8株(4.94%)。所分离出的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情况。结论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菌,且临床耐药率较高,需根据致病菌结构及其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气管切开术 并发肺部感染 致病菌结构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其管理切开术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之分为等份的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而后者实行循证护理方法。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无论是在氧气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碱剩余方面,还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循证护理 气管切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位虚挂线结合低位切开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015年 1至 2017年 6月在我院住院的高位肛瘘患者 58例,随机分为 2组,实验组 30例行高位虚挂线加低位切开术,对照组 28例行高位实挂线加低位切开术,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程度及肛门失禁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程度及肛门失禁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位虚挂线加低位切开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确切,且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及肛门失禁情况,

  • 标签: 虚挂线 低位切开 高位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玻璃体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我院 45例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玻璃体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术后视力提高 39例,占 86.7%,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眼压下降维持正常范围。未发生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 晶状体脱位 继发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