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定量分析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恶性肿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收集了湾里管理局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恶性肿瘤发病数据共177例,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和指标计算。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发病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并探讨了恶性肿瘤发病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对恶性肿瘤发病率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发现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的发病率,并且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中有所差异。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可能影响恶性肿瘤发病率变化的因素,如环境污染、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恶性肿瘤的发病,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改善饮食习惯,并进行个体化的防癌策略。

  • 标签: 恶性肿瘤 发病趋势 影响因素 统计分析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肝病患者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查血清HBV-DNA的临床结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276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乙型肝炎213例、乙肝后肝硬化37例、原发性肝癌26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的HBV-D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的血清免疫标志物HBeAg,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的PCR水平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病患者的血清HBV-DNA,能够直观反映出患者体内的病毒携带以及病毒复制情况,从而为临床评估病情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病 荧光定量PCR 血清HBV-DNA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时定量PCR实验室开展强化管理对污染的预防效果。方法:我中心于2020年6月在实时定量PCR实验室开展强化管理,分别于强化管理开展前(2019年6月-2020年5月)、强化管理开展后(2020年6月-2021年5月)对工作人员项目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强化管理后,工作人员操作流程知晓、污染来源知晓、个人防护措施、手卫生、污物处理、高压消毒锅使用等检查项目合格率均较强化管理前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实验室开展强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防范意识,做好污物处理,避免污染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实时定量PCR实验室 管理 污染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针对乙肝DNA开展检测,分析为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各方面因素。  方法 此次研究针对300例病例,且全部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收治开始和结束时间分别为2021年3月、2022年2月,对患者血液标本开展采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300例标本中,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乙肝DNA准确260例,占比86.67%;漏诊误诊40例,占比13.33%。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准确率和临床诊断无较大差异(P<0.05)。  结论 在针对乙肝DNA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产生较高的价值,但是可能会出现误诊等情况,所以需要进行综合预防。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 乙肝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临床标本,并对其进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分析对微生物检测结果。结果:50份粪便标本中,检测出沙门氏菌有29例,占比58.00%。肠出血大肠杆菌有2例,占比4.00%,溶血性杆菌8例,占比16.00%;在脓液液标本的50份中,金黄色的葡萄杆菌有8例,占比16.00%。选取沙门氏菌、肠出血大肠杆菌、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各4株,检测特异性,结果为特异性100%, 没有假阴性和假阳性检测。结论: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中实施荧光定量PCR技术干预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荧光定量PCR技术 临床微生物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乙肝两对半和乙肝DNA定量及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200份血清标本,对这200份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和乙肝DNA定量检测,之后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86例HBV-DNA阳性,114例阴性,阳性最低滴度为4.48×104拷贝数/ml,最高滴度3.03×1010拷贝数/ml。其中乙肝大三阳组中有7.14%未检出HBV-DNA;乙肝小三阳组中HBV-DNA检出率为34.29%;HBsAg,HBcAg(+)组中HBV DNA检出率高达45.24%;所有HBsAg(+)组均未检出HBV-DNA;HBV-M全阴性组中HBV-DNA检出率为8.33%。结论:结论HBV-M阴性患者仍有HBV-DNA阳性者,因此HBV-DNA定量检测对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以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化学发光 乙肝两对半 乙肝DNA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HH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HHD患者196例纳入观察组,先后接受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选择同时期接受体检的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HHD的阳性检出率及对心脏不同病变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心脏结构与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质量(LVMI)、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左心室充盈峰速(E)/二尖瓣血流舒张晚期左心室充盈峰速(A)}。结果:心脏彩超对HHD的阳性检出率(94.39%)明显高于心电图对HHD的阳性检出率(76.53%,P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电图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定量病理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予以Feulgen染色技术(参照组)和定量病理技术(研究组)。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肿瘤细胞核形态。结果 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与手术病理诊断更为接近,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在肿瘤核面积和周长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定量病理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更好的反应肿瘤细胞核的形态,具有预后判断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定量病理技术 诊断准确率 肿瘤细胞核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验测乙肝血清标志物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乙肝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50例,酶联免疫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验,电化学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验,对比两组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率。结果:HBsAb、HBcAb阳性检出率对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电化学组HBsAg、HBeAg、HBeAb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组(P<0.05)。结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验测乙肝血清标志物临床效果确切,其对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出水平高于酶联免疫法检验,该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动化、科学性,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定量检验 乙肝血清标志物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心脏超声定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功能的价值。方法  以150例AMI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PCI治疗)。利用超声心动图分析AMI患者PCI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1、6个月LVESV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脏超声定量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HIV-1核酸定量检测在HIV-1抗体确证试验不确定和阴性样本中的应用,为艾滋病及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4例HIV-1抗体确证试验不确定和阴性样本进行核酸定量检测,通过随访分别进行HIV-1抗体确证试验和核酸定量检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确定其感染状况。结果:204例样本中,抗体不确定样本9I例,核酸定量检测≥5000CPs/ml 53例,低于检测线38例。抗体阴性样本II3例,核酸定量检测≥5000CPs/ml 2例,低于检测线111例。核酸定量检测≥5000CPs/ml 55中随访检测38例,抗体阳转38例占I00%,核酸定量检测≥5000CPs/ml 38例占100%,失访17例。核酸定量检测低于检测线的149例中,未见阳转病例,核酸定量检测低于检测线149例。结论:核酸检测作为补充试验的其中之一,在HIV-1抗体不确定和阴性样本中采用核酸定量检测有助于更快、更早对个体艾滋病感染者进行诊断。

  • 标签: HIV-1抗体确证试验 不确定 阴性 HIV-1核酸定量检测 诊断
  • 简介:【摘 要】目的: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中医治疗左心衰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左心衰竭住院患者30例,将其随机盲法将其分为三组,各10例,一组不加用中药,作为对照组。二组加用血府逐瘀胶囊至10-14天症状缓解即止,作为研究1组。三组服用血府逐瘀胶囊至三个月,作为研究2组。所有患者第一天,第14天(临床判断症状缓解后)、三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定量获取左房体积、左室射血分数和心排指数等数据,分析各指标与疾病诊断的相关性以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心衰对患者各项指标预后帮助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LVDd、LVSd、LVEF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1组、研究2组患者的LVSd均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LVSd均低于治疗前(P

  • 标签: 左心衰竭 中医治疗 超声心动图 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中采取头颅磁共振定量分析的效果。方法:加入本次研究研究对象为血管性痴呆患者,共50例。其纳入时间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将其纳入到诊断A组。将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50例设为诊断B组。对上述两组均采取头颅磁共振定量分析,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诊断A组右侧海马体积以及左侧海马体积相比较干预B组较低(P<0.05)。干预A组DQ值相比较干预B组较高(P<0.05)。结论: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中采取头颅磁共振定量分析,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有助于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头颅磁共振定量分析 脑血管性痴呆 右侧海马体积 左侧海马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定量运动结合小组式健康教育预防急诊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诊ICU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定量运动结合小组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锻炼依从性、血栓发生率、DVT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锻炼依从性、护理满意度、DVT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定量运动结合小组式健康教育可降低急诊ICU脑出血患者血栓发生率。

  • 标签: 早期定量运动 健康教育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多排螺旋CT定量测量的效果。方法:2021年5月到2022年8月,选取117例疑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定量测量、肺功能检查,以肺功能检查为标准,统计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多排螺旋CT定量测量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准确度是97.44%,极重度患者的六项CT定量测量指标水平低于重度患者、中度患者、轻度患者(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定量测量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别诊断、病情诊断中发挥显著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检查 多排螺旋CT定量测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应用在尿路感染(UTI)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纳入2020年3月—2021年11月接诊且疑似为UTI的87例患者,参照尿细菌培养结果,分析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的诊断效果及效能。结果:87例疑似UTI患者经尿细菌培养确诊54例,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的检出率为89.66%、敏感性为92.59%、特异性为84.85%,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较高,P>0.05。结论:在UTI诊断中行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菌定量计数 尿沉渣白细胞检验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04月-2021年04月间100例乙型肝炎病毒确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参照组(使用ELISA检测法)和研究组(使用ECLIA检测法),并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抗-HBs阳性检出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检查准确率接近于病理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LIA在检测抗-HBs中应用价值更高,其检出准确率近似于病理检查,在早期乙肝筛查及后续治疗中应用效果更加突出,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ECLIA ELISA 乙型肝炎 抗-HBs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敏cTnI(肌钙蛋白Ⅰ)、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Myo(肌红蛋白)联合定量连续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送至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的80例患者(均符合WHO AMI诊断标准)作为病例组,及同一时间段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共计80例。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高敏cTnI、CK-MB、Myo的定量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的检测结果,同时对病例组进行高敏cTnI、CK-MB、Myo的动态监测,对其波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的高敏cTnI、CK-MB、My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发病时间的增加,病例组患者的高敏cTnI、CK-MB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而Myo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高敏cTnI、CK-MB、Myo联合连续定量检测有着理想价值,因此在临床上有着推广价值。

  • 标签: 高敏cTnI CK-MB Myo 定量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细胞学筛查中DNA倍体定量分析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宫颈癌筛查女性5130例,均接受液基细胞学检查、DNA倍体定量分析。如果DNA倍体定量分析结果异常(异倍体细胞数≥3)或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TBS判读为LSIL及以上),则进一步进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对比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并对比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统计分析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的液基细胞学检查和DNA倍体定量分析结果。结果: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292例,宫颈癌16例,CINⅢ22例,CINⅡ25例,CINⅠ48例,正常或宫颈炎181例。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292例患者中,TBS 正常或炎症19例,ASCUS 124例,LSIL 62例,ASC-H 46例,HSIL 41例,阳性率51.03%(149/292);其中宫颈炎69例,CINⅠ29例,CINⅡ18例,CINⅢ18例,宫颈癌15例。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292例患者中,DNA异倍体细胞未见7例,<3个16例,3~9个146例,≥10个123例,阳性率92.12%;其中宫颈炎69例,CINⅠ29例,CINⅡ18例,CINⅢ18例,宫颈癌15例。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的液基细胞学检查ASCUS和DNA倍体定量分析 DNA异倍体细胞数0.05);DNA倍体定量分析 DNA异倍体细胞数3~9个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细胞学检查LSIL(P

  • 标签: 宫颈上皮内溜变 癌变 DNA倍体定量分析 液基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在研究中基于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来建立一个能够同时对14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进行检测与分析,来有效地建立一个对癌基因E6/E7mRNA的检测方法。方法:在此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23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与分析,来探究14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中,不同病毒的E6/E7基因序列,来探究这些基因序列中存在的区域设计特异性,并且结合相对应的反应体系来构建一个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的检测方法与系统。在实验中需要结合这些临床样本来利用温核算扩增技术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检测,最终来探究其检测结果与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着一致性。结果:在实验中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在试验检测中将检测限提升更高的程度,并且对于一些常见低危型HPV中也并没有出现交叉检出的情况,使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所检测出的结果与Aptima HPV检测结果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中的敏感性为84.0%,特异性更是高达94.4%阴性预测值比阳性预测值高出更多,高达97.9%,而阳性预测值仅为65.6%。结论:使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有着特异性好、稳定性好以及灵敏性高等等优势,能够在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诊断方案以及技术平台。

  • 标签: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E6/E7mRNA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