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承办,中华慈善总会吉美患者援助项目的“吉美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大赛”自2012年2月起开展为期半年的优秀论文征集活动。本次大赛将为广大参与中华慈善总会吉美患者援助项目的临床一线中青年医师提供一个展现才华、分享经验的舞台。

  • 标签: 中青年医师 优秀论文 多吉美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消化外科 编辑部
  • 简介: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承办,中华慈善总会吉美患者援助项目的“吉美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大赛”自2012年2月起开展为期半年的优秀论文征集活动。本次大赛将为广大参与中华慈善总会吉美患者援助项目的临床一线中青年医师提供一个展现才华、分享经验的舞台。

  • 标签: 中青年医师 优秀论文 多吉美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消化外科 编辑部
  • 简介:<正>1病例摘要患者,男,68岁,因"右腰痛半年,健康查体发现右肾肿瘤3天"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区疼痛,疼痛性质为隐痛,间歇性出现,与体力劳动及活动无明显相关。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等症状,一直未予重视。患者3天前于健康查体时行双肾B超检查发现右肾肿瘤。遂来本院就诊,门诊予行双肾增强CT检查示"右肾肿瘤、双肾多发囊肿"(图1、2),门诊以"右肾肿瘤,右肾癌?"收住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重大遗传性疾病史。入院

  • 标签: 囊性肾癌 肾肿瘤 腹腔镜 健康查体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镜联合行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为120例患者行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并观察结石取净率及术后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腹泻)发生率、结石复发率。结果:120例患者均取净结石,结石取净率100%,术后无胆囊内出血、胆漏、胰腺炎、胆总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发生,术前腹痛、腹胀症状均消失。结论:镜联合行保胆取石术安全可靠,结石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胆囊结石病 保胆取石术 腹腔镜检查 胆道镜检查 近期疗效
  • 简介:目的评估沙唑嗪控释片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石疗效。方法收集输尿管下段结石病例共121例,所有结石均经B超、CT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确诊,结石大小4~10mm,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9例,采用沙唑嗪控释片+肾石通治疗:对照组62例,单独采用肾石通治疗,比较两组在结石排出时间、结石排出率、肾绞痛发作次数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结石完全排出28例,排石率为45.16%;治疗组结石完全排出45例,排石率为76.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3,P〈0.05)。对照组平均排出结石时间为(15.78±3.08)d,治疗组为(12.59±2.8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P〈0.05);对照组肾绞痛发生率为17.74%,治疗组肾绞痛发生率为6.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34,P〈0.05)。结论沙唑嗪控释片能明显促进下段输尿管结石的排出,减少肾绞痛的发生。

  • 标签: 多沙唑嗪 Α1受体阻滞剂 下段输尿管 结石
  • 简介:<正>目的:房囊性肾癌(MCRCC)是一种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的疾患。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来对比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改变,并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材料与方法:在本机构的数据库中,笔者回顾性分析23例于2001至2010年间房囊性肾细胞癌病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行过CT或MRI检查,并经术后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影像

  • 标签: 肾细胞癌 病理学改变 影像学特征 回顾性分析 多囊性 囊性肾癌
  • 简介:目的:观察强身保健穴贴多个中心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心、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单盲(研究者、操作者、统计者三分离)的临床试验原则,在前期小样本试验的基础上,算上20%脱失,并保证三个试验中心病例的均衡分配,药贴试验组和模拟剂对照组的比例为1:1,样本的总含量为78例,每个中心26例。各中心病人随机分为药贴组和试验组,两组间病人年龄、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药贴组:强身保健穴贴贴脐,每贴24h,2d一贴,30d为1个疗程。对照组:模拟药贴贴脐,每贴24h,2d一贴,30d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开始前均分别评价临床症状得分,1个疗程后再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分,经统计后分别计算药贴组与对照组各组得分,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药贴组总有效率为74.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8.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药贴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气血两虚证疗效显著,具有缓解疲劳症状和改善气血两虚症状的效果,并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 标签: 穴贴 慢性疲劳综合征 气血两虚证 临床疗效评价
  • 简介:目的提高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方法的准确率,为肿瘤早期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组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拍摄的正常样本、阳性样本、强阳性样本图像各10张;分别采用直接测量法与分割测量法对每组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对正常样本组、阳性样本组,2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强阳性样本组,其强阳性指标自身组、与强阳性值不相邻的指标组,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相比仍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与强阳性指标相邻的指标组,两种测量方法的数据相比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2种图像分析测定方法对正常样本、阳性样本、以及强阳性样本中强阳性指标自身、与阳性指标不相邻的指标的检测结果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强阳性样本中与阳性指标相邻的指标的检测结果却影响很大。说明切割测量法比直接测量法具有较强的去除图像干扰作用。因此,在利用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进行最终结果测定前,必须进行正确的图像分析、分割处理,才能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蛋白芯片 肿瘤标志物 图像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10年8月60例内异症不孕患者(Ⅰ、Ⅱ期19例,Ⅲ期26例,Ⅳ期15例)腹腔镜术后的妊娠情况,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妊娠率为33.3%(20/60),其中术后妊娠时间≤12个月16例,〉12个月4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内异症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相关的因素有输卵管通畅情况(OR:5.304,95%CI=1.123-25.045,P:0.035)、术后联合用药(OR=6.080,95%CI=1.077-34.339,P=0.041)、术后接受助孕(OR=8.477,95%CI=1.469-48.911,P=0.017)。结论输卵管通畅、术后用药和术后接受助孕是影响内异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相关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干预,有望提高术后妊娠率。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 腹腔镜 妊娠率
  • 简介:目的比较表阿霉素联合西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ET方案)对三阴乳腺癌(TNBC)和非三阴乳腺癌(non-TNBC)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T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19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免疫组化结果将乳腺癌分为TNBC及non-TNBC两组,对两类乳腺患者接受ET新辅助化疗方案后的病理疗效及预后的差别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98例乳腺癌患者中,TNBC43例,non-TNBC155例。所有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cOR)为76.8%,其中完全缓解率24.7%,部分缓解率48.5%;TNBC患者的临床有效率84.2%,病理完全缓解率(pCR)27.9%;non-TNBC患者临床有效率70.4%,病理完全缓解率12.9%。TNBC患者与非TNBC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52.9%和70.9%(P〈0.05);TNBC患者与非TNBC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9.1%和80.5%(P〈0.05)。结论表阿霉素联合西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乳腺肿瘤 三阴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