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心肌桥和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报告截取时间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以我院收治的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疑似冠心病患者15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检出132例确诊冠心病患者,检出率88.00%,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检出88例心肌桥和冠状动脉患者,95处;心肌桥厚度为(4.08±1.32)mm、冠状动脉程度为(18.56±10.48)mm;在左前降支近端分布的5.26%、在左前降支中段分布57.89%、在左前降支后端分布25.26%,在回旋支处分布4.22%、在右冠状主干处分布2.11%,在其他位置分布占5.26%。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准确诊断心肌桥和冠状动脉,检出率较高,具有一定安全性,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 多层螺旋CT 检出率
  • 简介:目的探讨Ⅲ期结肠癌术前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结果显示外血管侵犯(简称ctEMVI)阳性对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河北省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117例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由两位具有10年以上腹部CT工作经验的影像学诊断医师独立双盲阅片并行相关记录。根据MSCT检查结果将ctEMVI阳性患者设为ctEMVI阳性组,将ctEMVI阴性患者设为ctEMVI阴性组。观察指标:(1)ctEMVI一致性情况及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2)随访及预后情况。(3)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1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如果患者出现肿瘤复发、转移则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肿瘤转移复发情况和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3月。对两位观察者图像质量评估的一致性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3年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ctEMVI一致性情况及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观察者1评估结果为ctEMVI阳性组35例,ctEMVI阴性组82例;观察者2评估结果为ctEMVI阳性组52例,ctEMVI阴性组65例,两位评估者一致性较强,吻合系数k为0.689。存在争议的17例患者影像学资料由第3位影像学医师评估并讨论后达成最终结果:ctEMVI阳性组42例,ctEMVI阴性组75例。(2)随访和预后情况:1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7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6个月。ctEMVI阳性组和ctEMVI阴性组患者3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分别为90.48%和7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1,P〈0.05)。ctEMVI阳性组患

  • 标签: 结肠肿瘤 壁外血管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工人,20年前出现劳累后胸闷胸痛,3年前心电图发现"陈旧性前心肌梗死",近半年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下肢水肿.有糖尿病史12年.查体:呼吸24次/min,血压140/100mmHg.半卧位,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右下肺叩呈浊音,呼吸音弱,左下肺有湿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心率110次/min,未闻及杂音.

  • 标签: 影像学表现 室壁瘤附壁血栓 误诊 左室粘液瘤
  • 简介:【摘要】:颈肩腰腿痛病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难以根治,进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本文以综述的形式,对银质针导热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展开探索,为临床上治疗颈肩腰腿痛提供参考。

  • 标签: 银质针导热疗法 颈肩腰腿痛 慢性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灵芝孢子粉是从一株成熟的灵芝子实体中散发出来的,它是一株灵芝子实体中的一种卵类的生殖细胞,富含多糖、三萜和核苷等多种活性物质,它们还可以发挥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其中,以灵芝的子实体及菌丝的药用价值最高。

  • 标签: 破壁技术 破壁灵芝孢子粉 应用
  • 简介:摘要:灵芝孢子粉是从一株成熟的灵芝子实体中散发出来的,它是一株灵芝子实体中的一种卵类的生殖细胞,富含多糖、三萜和核苷等多种活性物质,它们还可以发挥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其中,以灵芝的子实体及菌丝的药用价值最高。

  • 标签: 破壁技术 破壁灵芝孢子粉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胸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胸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病灶清除术治疗,术后抗结核治疗9—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治愈,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胸结核是以胸冷脓肿为主要特点,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结合术前、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而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彻底清除病灶,消灭死腔。

  • 标签: 结核 胸壁 冷脓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并分析急性前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心梗组( 48例)和下心梗组( 50例)。所有患者在 1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 100万~ 150万 U尿激酶, 并在 30 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 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 3 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 前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 14例, 占 29.17%;下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 6例, 占 12.00%。前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心梗组( P<0.05)。前心梗组出现 28例心律失常现象, 其中 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 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58.33%, 死亡率为 6.25%。下心梗组出现 32例心律失常现象, 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 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64.00%, 死亡率为 12.00%。下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心梗组( P<0.05)。结论 急性前心梗与下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疾病的诊断十分重要,本文分析急性前和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相关诊断。方法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前与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全部伴有心律失常,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91~20202月,将其中的10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诊断方式分成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研究,两组中患者人数相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针对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和心房颤动结果可以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产生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临床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急性前与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诊断,最终产生的结果具有一定差异,对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时动态心电图的方式更有意义。

  • 标签: 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前壁 心律失常
  • 简介:  患者男,70岁,因胸闷、气短半个月,突然呼吸困难、四肢发冷1h收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模糊,血压测不到;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3R~V6R导联可见异常Q波(QRS波呈QR型)、T波倒置,ST段抬高不明显;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右心室心肌梗死.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心室腔明显增大,右心室前侧壁中间段至心尖段局部室变薄并向外膨隆,右心室腔内充满均匀中等回声物,无活动性,无血流信号,右心室流人道及流出道无狭窄,血流通畅;右心室收缩功能均减低(右心室舒张期内径与收缩期内径相差不大),房间隔凸向左心房侧,心包腔内可见积液.……

  • 标签: 右心室心肌梗死 室壁瘤 附壁血栓 下壁心肌梗死 心室收缩功能 心尖段
  • 简介:目的总结子宫肌间妊娠超声图像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例子宫肌间妊娠患者临床、超声分型表现及手术病理检查、临床诊治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1例早期超声诊断正确,3例超声误诊,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间妊娠后重新对超声图像予以分型。4例子宫肌间妊娠患者超声分型表现及临床诊治结果:(1)妊娠囊型2例,1例入院前超声显示子宫底后壁肌层内妊娠囊回声,与子宫腔不相通,与子宫内膜不相连接,妊娠囊四周肌层包绕,周边肌层内血管扩张、血流丰富,超声诊断为子宫底后壁肌间妊娠,经甲氨蝶呤保守治疗成功。另一例术前超声显示左侧子宫腔内妊娠囊回声,胚胎存活,误诊为子宫左侧宫内妊娠,清宫手术失败后再次超声检查显示子宫下段左侧后壁肌层内妊娠囊,胚胎存活,妊娠囊内缘与子宫内膜不相连接,四周肌层包绕;剖腹探查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下段左侧后壁肌间妊娠。(2)包块型1例,入院前超声显示子宫右侧宫角处混合回声包块,包块内缘紧贴子宫内膜,周边可见菲薄肌层包绕,包块内部及周边肌层血管扩张、血流丰富,超声误诊为子宫右侧宫角妊娠,宫腔镜及腹腔镜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右侧宫角前间妊娠。(3)破裂型1例,入院前超声显示子宫后方偏右侧混合回声包块,包块紧贴子宫右后壁,与子宫肌层关系密切,盆腔内透声差的无回声区,超声误诊为右侧输卵管异位妊娠破裂,腹腔镜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右侧后壁肌间妊娠。3例患者明确诊断后均经临床治愈。结论子宫肌间妊娠罕见,超声显示妊娠囊(或包块)位于子宫肌层内,与子宫腔不相通,与子宫内膜不相连接,四周由子宫肌层包绕,肌层内血管扩张、血流丰富者可提示为子宫肌�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 异位妊娠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从雨声红球藻提取虾青素的破工艺。方法:以虾青素的提取量为考察目标,通过单因素法、正交设计法优化从雨声红球藻提取虾青素的破工艺。结果:筛选最佳破工艺为是加入 50倍雨声红球藻量的 4N盐酸,在 70℃下加热 10min。结论:筛选出来的破工艺稳定可行、操作简单。

  • 标签: 雨声红球藻 虾青素 单因素法 正交设计法 破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