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定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0月之间的80例慢阻肺病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4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常规的对症治疗,对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完成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和CAT问卷及评价呼吸困难程度。结果慢阻肺对比组患者治疗后,SGRQ中症状评分、活动评分和影响评分均较前有所降低,呼吸困难程度、CAT评分和6min步行距离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EV1%pred、FEV1/FVC较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可改善慢阻肺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慢阻肺 临床疗效 稳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慢肺阻的稳定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抗生素抗炎、解痉平喘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10d。治疗后行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结果治疗前、后相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评分、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等方面均得到良好的改善,而治疗组患者改善的更加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约为8.33%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肺阻具有有效性高、安全性高的特点,能明显改善肺功能,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慢肺阻 稳定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阻肺稳定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COPD严重程度将我院69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5例仅予西医基础治疗;中药组34例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予口服慢阻肺稳定方汤剂,并随证加减。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急性加重发作次数、生活质量评分(St.George问卷)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药组有效率为91%,对照组有效率为8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能明显降低半年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以及中重度急性加重发作次数(P均<0.05),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对主症咳嗽、咳痰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观察
  • 简介:  【摘要】 目的 稳定型心绞痛( SA)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药物治疗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180例进行心绞痛治疗的患者, 根据表现类型不同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 各 9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结果 稳定组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 71.11%、 67.78%和 73.33%, 不稳定组分别为 87.78%、 85.56%和 90.00%。不稳定组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高于稳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美托洛尔胶囊更适合于 UA, 可以有效降血脂, 改善心电图, 缓解心绞痛症状, 提高中医证候积分, 值得在 UA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强化学员的体能训练,不但可以让学员拥有更加强健的体魄,还能够完善学员的独立人格,让学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得军校学员能够更好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及挑战。本文主要从学员的情绪健康角度出发,对当前军校学员体能训练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稳定情绪健康的对策。

  • 标签: 学员 体能训练 情绪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不同干预方式对比,对照组应用普通干预方式,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脂水平、SAS、SDS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血脂等指标对照组比对照组高,SAS及SAS分值对对照组高,所以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讨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方式干预,可提升护理效果,使患者病情得以控制。

  • 标签: 不稳定型 心绞痛 护理观察
  • 简介:【摘 要】固体药物是现阶段临床医疗环境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药品形式,在药物使用期间,不但具备方便携带与服用的优势,同时在药物纯度把控方面更能够降低杂质含量,以便将药品质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准线上。但在实际药品制备过程中,部分药品厂家因生产流程与工艺选择的差异性,极易影响药效发挥,无法真正保障药品服用安全,便对患者健康带来极大风险,所以必须对生产工艺影响要素深入分析。

  • 标签: 固体药物 生产工艺 不稳定药性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自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其中53例患者单纯采取手法复位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外53例患者在手法复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长度,综合评价患者的愈合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长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长度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2.45%,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71.70%;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桡骨的活动功能及患者的预后,提高骨折愈合质量,作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 标签: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管理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选择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选择综合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护理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 综合护理 管理分析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 CT测量运用在高原低氧地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4月 -2017年 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高原疾病患者 65例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 70例为对照组,均行 CT检查,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查,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右肺动脉长径值较高,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 P<0.05),但是两组的右肺动脉主干前后径、主肺动脉长径和宽径值比较无差异( P>0.05);同时,观察组汉藏组的 CT肺动脉测量结果对比无统计意义( P>0.05)。结论:高原低氧地区环境是诱发肺动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因素,及时行 CT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

  • 标签: CT检查 体层摄影 肺动脉 高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干预性早产的成因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316例干预性早产的相关资料。结果高原地区干预性早产最主要诱因为妊娠期高血压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干预性早产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足月分娩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分娩的产妇;妊娠34周后早产儿存活率明显上升。结论早产成因复杂,与高原地区特有的气候、经济条件等相关,干预性早产的发生率与高危妊娠管理密切相关,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正确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及时机,提高新生儿科质量,有助于保证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高原地区 早产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稳定型心绞痛用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6年01月-2018年01月时期)收治以稳定型心绞痛为诊断的患者212例,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各106例,采取常规治疗的设置为对照组,曲美他嗪治疗的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随访再发情况(包括次数、持续情况、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2%,对照组79.25%,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再发次数、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治疗中,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心绞痛再发次数与维持时间,效果理想。

  • 标签: 曲美他嗪 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中医肺病康复疗法的疗效。方法取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70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5)和中医组(n=35),对所有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对所有中医组患者实施中医肺病康复疗法,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6MWT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中医组患者治疗后SGRQ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中医肺病康复疗法疗效优良。

  • 标签: COPD稳定期 中医 肺病康复疗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针对腰痛病人进行治疗时采取核心肌稳定性训练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了心得和体会。方法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于2016.01到2018.10之间收录的腰痛病人共计80例,随后按照随机的方式将这所有的病人分成两个小组,其中一个为对照组,包括了40名病人,对他们采取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另外一个为实验组,包括了40名病人,对他们采取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结合核心肌稳定性训练的治疗方式,治疗一定周期以后,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病人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的前期一个月以内,治疗效果不显著,两组病人差异不大,但是在治疗的接下来几个月内,治疗效果实验组要比对照组好,并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由以上数据得出结论,在针对腰痛病人进行治疗时采取核心肌稳定性训练的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且能够提高病人对于治疗环节的满意程度,因此,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可以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核心肌稳定性训练 腰痛 治疗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2017~2018年蚌埠地区甲型流感、乙型流感临床特征不同。方法利用统一的表格统计患儿资料,用免疫荧光法对病毒类型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流感患儿一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结果的异同。结果2017年12月为乙型流感高峰,2018年2月为甲型流感高峰;发热、咳嗽、流涕仍然是此次流感的主要症状,而甲型流感患儿更容易出现喘息、呼吸困难,显著高于乙型流感患儿,其中9例患儿出现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均为甲流病毒感染;乙流病毒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多在正常范围内,而甲型流感病毒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比乙流病毒感染显著增高(P<0.05);甲型和乙型流感入院后影像学表现均以肺门纹理多、粗及小斑片影为主。结论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流行呈现一定季节性,而甲型流感更易出现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容易并发细菌感染,我们在临床上要做到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 标签: 甲型流感 乙型流感 儿童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干预性早产的成因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316例干预性早产的相关资料。结果高原地区干预性早产最主要诱因为妊娠期高血压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干预性早产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足月分娩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分娩的产妇;妊娠34周后早产儿存活率明显上升。结论早产成因复杂,与高原地区特有的气候、经济条件等相关,干预性早产的发生率与高危妊娠管理密切相关,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正确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及时机,提高新生儿科质量,有助于保证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高原地区 早产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