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豆状变性的颅脑CT特征。方法分析3例经临床确诊的肝豆状变性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颅脑CT征象,结合文献将其分为3期。结果3期即:①早期1例,即病灶仅分布于基底节区,CT表现为对称性蝴蝶翼样低密度阴影,其他部位未见累及;②中期1例,即病灶对称性分布于双侧基底节区、丘脑、红、黑质及脑干,CT表现为病灶密度较低的蝴蝶翼状阴影;③晚期1例,即双侧基底节、丘脑、红、黑质及脑干均受累,病灶密度更低,同时双侧额叶广泛侵犯,部分颞叶、顶叶及小脑齿状局灶性受累,CT表现为片状低密度阴影。结论肝豆状变性颅脑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比较客观的神经影像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豆状核 脑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涉人员强直性脊柱炎的疗养管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涉人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指导研究对象的运动、用药,管理饮食,制定物理治疗方案及心理疏导等工作,统计疗养管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治愈8例,占21.05%;显效16例,占42.11%;有效13例,占34.21%;无效1例,占2.63%;总有效率为97.37%。结论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制定系统的、具有针对性的综合疗养管理方案有助于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涉人员早日恢复健康,为尽早回归工作训练做好准备。

  • 标签: 涉核人员 强直性脊柱炎 疗养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孕患者及流产患者血清中抗抗体检测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不孕患者、60例流产患者、60例正常孕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三组受检者均进行血清抗抗体检测,对三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孕患者与流产患者中的A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P<0.05,且不孕患者的血清ANA阳性率高于流产患者,P<0.05。结论对不孕患者与流产患者进行血清抗抗体水平检测的意义重大,可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

  • 标签: 血清 抗核抗体 检测 流产 不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过程中应用磁检查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对本院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所有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行X线检查以及磁检查,对比X线检查以及磁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关节积液检出率。结果本次研究的4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X线检查诊断符合率83.33%显著低于磁检查诊断符合率10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X线检查诊关节积液检出率45.83%显著低于磁检查关节积液检出率81.25%,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磁检查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关节积液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核磁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椎间孔镜下髓摘除病人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八十例患者接受了这项研究。根据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85.0%。手术时间以及以及卧床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卧床休息的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围手术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浅谈椎间孔镜下髓摘除手术的护理要点与手术配合的体会。方法 :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行椎间孔镜下髓摘除术治疗的 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 128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60~ 100 min,平均用时 80min,手术完成的比较顺利,术中出血量控制在 15~ 30 ml,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硬膜囊撕裂或神经根受损等状况,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 椎间孔镜下髓摘除手术具有技术含量高、手术创伤小的特点。再加上重视术中护理及加强手术配合,患者的预后效果更佳,可用于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摘除 椎间孔镜 术中护理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纤维桩冠在牙体严重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2月期间,我在我院进行牙体严重缺损修复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依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金属桩冠治疗,观察组实施纤维桩冠治疗。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成功率、失败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为7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修复失败率为3.33%,对照组患者的修复失败率为2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桩折断、桩松脱,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牙根折断、桩折断、桩松脱、冠脱落、咀嚼不适、牙龈红肿。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牙体严重缺损的修复中,对患者实施纤维桩冠修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牙体修复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并降低修复失败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将其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纤维桩核冠 牙体修复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原表达纯化人锌指蛋白(zincfingerprotein580,ZNF580)并制备抗人ZNF580单克隆抗体。【方法】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ET30a-ZNF580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由异丙基-β-D-半乳糖苷(Isopropylbeta-D-galactosidase,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将纯化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针对ZNF580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通过ELISA和Westernblotting方法鉴定。【结果】含有该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产物蛋白分子量约为19kDa,通过将Sp2/0细胞与免疫鼠的脾细胞融合获得了1株能稳定表达ZNF580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H4E4C5),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的IgG亚类IgG2b,ELISA检测腹水抗体效价为1:1.28×10~5,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抗ZNF580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本实验成功表达并纯化了ZNF580蛋白并制备了抗ZNF58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锌指蛋白ZNF580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锌指蛋白580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经皮等离子髓成形术与传统髓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经皮等离子髓成形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 21例具有临床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等离子髓成形;对照组:同期 79例具有临床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 (髓摘除术 )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JOA评分和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进行疗效评估 ;同时比较两组方法各项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及近期随访时患者疼痛的 VAS分值及 JOA分值等。 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0.47%,对照组优良率 89.87%,差别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之间治疗后及近期随访时患者疼痛的 VAS评分及 JOA评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前与手术后、手术前与术后 3个月 VAS评分、术前 JOA与术后评分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低温等离子髓成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技术简单、针对性强、安全、微创、疗效肯定、恢复快等特点。其近期疗效肯定,临床效果与传统手术方式相当,但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切口开窗式髓摘除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上的推广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分析我院骨科在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36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1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开窗式髓摘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16例),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12例),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式髓摘除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常规的手术相比较,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手术的时间短,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常规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医改形式下国家的基本药物政策建立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经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以及当下存在的问题,建立有效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结果我国基本药物存在基本药物目录问题、国家税收和财政部门缺乏对国家基本药物的支持力度以及药物供应提体系的经济与质量性问题等,严重影响国家基本药品政策的长期建立。结论针对我国的药品价格不平衡,药品目录不够完善等问题,建立有效、经济的国家药物供应体系以及合理的监督制度至关重要,其能促进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系统化与完善性。

  • 标签: 新医改 国家基本药物政策 问题 分析
  • 简介:摘要选取了一例两次住院为精神症状的肝豆状变性的患者,从精神症状的护理、生活用药护理、低铜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探讨在患者病情进展下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为此类患者提供护理经验。

  • 标签: 精神异常 肝豆状核变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射频靶点热凝和低温等离子髓消融术针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理念,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6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上述两种微创手段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定期进行随访,分别于手术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记录视觉模拟VAS量表及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比较不同时点的治疗结果,并计算临床治疗优良率。结果术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6个月后随访治疗总有效率达89.36%。随访显示VAS、及SF-36分值均能维持在较满意水平,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改善,疼痛缓解、肌力感觉均有不同程度增强、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活动适应性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靶点热凝和低温等离子髓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射频 等离子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髓化通络汤对100例椎间盘突出症三氧介入治疗术后抗复发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于我院选择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进行三氧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消髓化通络汤治疗。对比两组的整体治疗效果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在其采用三氧介入融合治疗手术进行治疗后,应采用消髓化通络汤进行治疗,从而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病情的复发几率,并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三氧介入治疗 消髓化核通络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创伤感染患者PMNCD64和血清PCT的临床意义。方法PMNCD64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PCT采用免疫发光法。结果结果表明,患者PMNCD64水平于入院24h开始显著升高(P<0.05),3d时达到高峰(P<0.01),10d,15dPMNCD64水平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时PMNCD64虽仍略高于对照组但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的变化同PMNCD64,但该指标于入院治疗15d测定结果已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虽数据仍略高于对照组,但P值已>0.05。结论外周血两项指标的测定,可为临床的抗感染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数据。

  • 标签: 重症创伤感染 多形核粒细胞CD64 降钙素原
  • 简介:目的研究miR-17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CM)增殖中的作用,以及转录因子因子(NF)-κB调控miR-17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iR-17mimics转染人VSCM,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生物信息学预测NF-κBp65与miR-17启动子区存在结合位点,将pcDNA3.1-p65与报告基因载体pGL3-miR-17启动子区共转染至293T细胞中,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活性分析NF-κBp65对miR-17启动子区的影响。脂多糖(LPS)刺激细胞后,检测NF-κBp65、miR-17的表达水平。结果与miR-NC组相比,转染miR-17mimics后,VSMC增殖能力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G0/G1期明显减少,S与G2/M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17启动子区结合位点突变型(Mutant)组相比,转染miR-17启动子区野生型(Wild)组荧光素酶Luc活性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细胞后,NF-κBp65、miR-1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通过直接结合miR-17启动子区,促进miR-17的表达从而促进VSMC的增殖。

  • 标签: 血管平滑肌细胞 核因子-ΚB P65 Micro RN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应用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摘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两年内收治的80例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摘除术的患者,将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0例。给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给护理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护理组的住院费用也少于常规组,且护理组取得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摘除术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节省住院费用,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症髓核摘除术 舒适护理 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