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Pipkin骨折的l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5月至2012年2月,笔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的Pipkin骨折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18—57岁,平均39.5岁;左侧6例,右侧4例。按照Pipkin分型:I型2例,Ⅱ型4例,Ⅲ型1例,Ⅳ型3例。对合并髋臼、股骨颈骨折者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固定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按照Thompson—Epstein评分法中临床和放射学评价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78~150分钟,平均104.1分钟;出血量230~650ml,平均349.9ml。8例获得良好随访,2例术后失访,随访时间8-132个月,平均48.3个月。术后1例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于2年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康复。无切口感染、骨折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按照Thompson—Epstein评价标准,优4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钉是治疗股骨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Pipkin骨折应尽早行闭合复位、牵引,根据创伤控制原理尽早切开解剖复位、可吸收钉固定,术后早活动、晚负重功能锻炼,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股骨头骨折 髋脱位 骨折固定术 骨钉
  • 简介:目的评价可吸收材料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09年1月至20011年12月,对23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做坚强内固定术,术后6月复查伤口愈合情况,张口度恢复及咬合关系,摄X线片、三维CT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结果23例病例均I期愈合,术后X线、三维CT检查骨折线对位良好,骨折愈合正常.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制作精良,易成形,有较强的延伸弹性和强度,在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中,能提供足够的稳定和固位,是一种良好的坚强内固定材料。

  • 标签: 可吸收 颌骨骨折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考察不同浸提条件,建立疝修补补片化学性能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方法分别采用极限浸提法和加热回流浸提法对相同疝修补补片进行测试前处理,并对所得浸提液的pH、微量元素、紫外吸收三个可精确测定的项目进行测试,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检测数据证明了极限浸提法和加热回流浸提法处理样品所得结果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加热回流浸提法具有更为严格的试验条件,更科学合理.

  • 标签: 评价研究 非吸收性植入物 化学性能 浸提方法 医疗器械,第三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B超立体定位对低年资医师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支持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需要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B超引导定位进行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体表定位进行静脉穿刺置管。上述操作均由我院低年资医师进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此外,观察组1例发生血气胸并发症,对照组5例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B超定位在颈内动脉穿刺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提高低年资医生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了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B 超定位 颈动脉穿刺 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