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开始有意地、逐渐系统化地对主、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人类的这一行为明显区别于其他动物。人类最初是把对客观事物(他人、环境、宇宙中所有的“物”)和主观事物(自己的思想、感情,亦即“心”)混合在一起,或者说是当作一个事物来认识的。这一阶段延续了很长时间,以致晚到在希腊古典哲学、中国的《老子》《周易》、五行学说中和原始佛教的经典中,以及藏传佛教的寺庙文化里,仍可以清晰地看到“心”“物”一并分析、论述的状况。换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人类在时间长度远远超过古希腊、古华夏、古印度至今的这一时段里,是把知识与美德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的。

  • 标签: 客观事物 人文 医学 藏传佛教 《周易》 《老子》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在临川护理工作中应深化“人文关怀”,落实“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从人的发展入手,实现人性化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治疗空间。为此,本文将着重针对临床护理中人文关怀标准进行分析与探索。

  • 标签: 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 临床护理 标准
  • 简介:“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医学从诞生那一天起,就不是单纯的技术,伴随它同时产生的是对患者的同情和照顾,是人道主义的关怀。

  • 标签: 人文建设 医学 中国 健康 人道主义 痛苦
  • 简介: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医德医风,直接影响群众就医体验和改革“获得感”,坦率地讲,一些医患沟通上的问题甚至医患矛盾的发生,与有的医务人员人文素养不足也有关系。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医德尤为重要。

  • 标签: 人文建设 医学 医德医风 医务人员 医患矛盾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文化的不断发展,在党中央领导带动之下,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发展观念,不断推动医院改革措施,实现医院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建设“人文医院”过程当中通过针对患者进行人文服务模式,使患者能够充分的体会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爱护。医院在针对患者进行医治过程当中,有效利用音乐引导方式,使患者能够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性治疗。尤其是在当今中医发展当中,通过将音乐导引与人文服务在中医治疗过程当中的有效应用,以此有效的提升中医诊断水平与质量。

  • 标签: 音乐导引 人文服务 模式研究
  • 简介:摘要人文关怀核心在于肯定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与自由平等,并且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行业的要求,医学模式需要不断进步,因此提出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属于护理情感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在照顾患者的同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护理活动来满足患者需求,给予患者关心与爱护,小心谨慎的为患者护理。就目前我国现状。人文关怀是护士必备的职业能力,在护理质量、患者的生存质量中起到重要帮助。因此本文对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护理 人文关怀 现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入院接待中展开人文理念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入院接待人员共十名,从2017年1月开始强调入院接待中人文理念的应用。对比在实施前后接待人员服务质量评分以及随机抽选病患对入院接待的满意程度。结果在实施后就诊等候、咨询服务、就诊环境、主动服务、形象感觉、服务态度几方面服务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状态;在满意度方面,实施前为83.33%,实施后达到96.67%。结论入院接待中展开人文理念有利于让患者感到亲切并减轻陌生环境对其心理压力,有利于接待服务质量的提升。

  • 标签: 入院接待 人文理念 服务质量评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人文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文化,是人们的一种自我关怀,体现在对人的命运、价值、尊严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在医疗工作当中,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追求至圣、博爱、臻美、行善、求真的境界,是医疗工作者行医活动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准则。在眼科诊治当中,应将人文精神应用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结合患者情况,充分考虑患者需求,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优质化的诊治服务。

  • 标签: 人文精神 眼科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宫外孕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在2016年6月至12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90例进行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5例,甲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乙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乙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比甲组低,乙组患者心理状态更好(P<0.05);乙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3.3%)明显比甲组高(64.4%)(P<0.05)。结论对宫外孕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明显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这种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外孕护 人文关怀 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国内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以来国内关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文献,从课程建设、实践策略、人文环境的营造、教师的重要性评价以及评价工具的选择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对策。结果国内部分医学院校还没有普及人文关怀课程;实践课形式较单一,融入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培训较少;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仍面临一定的困难;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教师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评价工具较多。结论普及人文关怀课程、进行多样化的实践培训、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重视教师的重要性、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可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 标签: 护生 人文关怀能力 培养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产房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产房进行分娩的产妇114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总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抑郁程度、疼痛感评分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产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方式,为帮助肿瘤患者的围术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基百科及互联网等各级文献库中对本研究内容进行搜索,收集检索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有关癌症患者的疼痛护理措施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及分析。本次检索关键字为肿瘤患者、围术期、人文关怀,检索到并进行参考的相关文献共10篇。结果对因肿瘤实施手术的患者进行围术期的人文关怀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论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同时进行人文关怀对计划实施手术的肿瘤患者有十分正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以及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癌症 疼痛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人文关怀是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介绍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文关怀在儿科医疗护理中的重要性,指出在儿科医疗护理中做好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将人文关怀融入儿科医疗护理工作中,不仅有利于提升儿科的医疗护理水平,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

  • 标签: 医疗护理 人文关怀 儿科 护理质量
  • 简介:安宁疗护(hospice)起源于中古世纪的天主教,用以接待沿途朝圣者的休息站、中途站或驿站,并以之延伸为照顾受伤与垂死之过路人的院舍。直至1967年英国修女CicelySanders医师才正式将此名称引用于现代的医疗机构,作为照顾癌症临终患者设施的称呼。从这段由来可以了解安宁疗护本着宗教的关怀,提供癌末患者的全人照顾。

  • 标签: 医疗机构 人文关怀 老年 安宁疗护 临终患者 天主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理念在宫外孕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外孕患者100名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单双数床号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的患者,护理人员对其加强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模式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焦虑程度。结果关怀护理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为(40.35±2.43)、(40.42±3.52)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的SAS、SDS评分(56.25±2.32)、(48.48±2.49),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6.92±2.21)优于对照组(82.42±2.3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外孕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人文关怀理念 宫外孕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人文关怀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肝病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患者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理念应用在肝病护理上,能有效提高其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文关怀 肝病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院前创伤急救的优质护理实践,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于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院前创伤急救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32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采用人文关怀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人文关怀优质护理模式对院前创伤急救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应在临床过程中广泛推广。

  • 标签: 人文关怀 院前创伤急救 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