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比较 Z成形术与改良 Z成形术矫治内眦赘皮的疗效。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内眦赘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60)和对照组( n=60)。对照组采用 Z成形术,观察组采用改良 Z成形术。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内眦角 <45°者分为 A1、 B1组,内眦角 >55°者分为 A2、 B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 VAS)评分、内眦间距( ICD)缩短率、睑裂长度与内眦间距比值( HLFL/ICD)达标率和瘢痕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 ICD缩短率、 HLFL/ICD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周、 1个月两组瘢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3个月观察组瘢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A1组和 B2组术后内眦角更符合标准值。结论:改良 Z成形术矫治内眦赘皮可有效减少瘢痕,提高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 ]内眦赘皮 Z成形术 改良 Z成形术 内眦角 重睑成形术 瘢痕 
  • 简介:目的探讨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红唇凹陷畸形的有效矫治方法。方法本组患者26例,均为侧唇裂一期手术后。术中,首先切除原有瘢痕,解剖分离出两侧口轮匝肌,重建连续的口轮匝肌肌环;然后在侧红唇瓣上分别设计"Y"型切口,三角瓣尖端朝向中线;最后将侧"V"型三角黏膜瓣向中线推进交叉缝合,重建唇珠。结果26例患者红唇口哨畸形均得以矫正,上唇人中得以延长。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2.5年,效果良好。结论在口轮匝肌重建基础上,应用"V"型皮瓣推进交叉成形术,是种操作简单、效果良好的修复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凹陷畸形的方法。

  • 标签: 双侧唇裂 红唇 凹陷畸形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经皮 弯角 椎体成形术( PCVP ) 与 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 PVP ) 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VCF) 的临床疗效 对比 。 方法 选择我院行 PVP 手术治疗的 OVCF 患者 126 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 两 组: A 组 62 例,采用侧 PVP 手术治疗; B 组 64 例, 采用 PCVP 手术 治疗。对 两 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 B 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 A 组 ( P<0.05 ) ; B 组 x 线曝光次数亦显著少于 A 组 ( P<0.05 ) ; 骨水泥渗漏率比较, B 组显著少于 A 组 ( P<0.05 ) ,两 组 患者 骨水泥用量 相当, 无统计学差异 ( P>0.05 );两 组患者术后 3 d 和 6 个月 的 VAS 评分 对比 无统计学差异 ( P>0.05 ) ; 骨水泥分布情况比较 , B 组分布 优良率 92.19 %,与 A 组的 91.94 %相近 ,无统计学差异 ( P>0.05 ) 。 结论 与 侧 PVP 治疗 OVCF 比较 , PCVP 只需单侧穿刺, 手术时间短, x 线暴露次数少,骨水泥 分布均匀、渗漏率低,且 疗效可靠 ,值得 临床 推广 应用。

  • 标签: 经皮 弯角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国产软环成形术与DeVegar成形术在三尖瓣关闭不全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DeVegar成形组和国产软环组,每组30例,DeVegar成形组采取DeVegar成形术治疗,国产软环组采取国产软环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情况、心脏彩超检查情况、心功能分级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情况差异不显著,不具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心脏彩超检查情况、心功能分级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比较和术后比较差异均不显著,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软环成形术与DeVegar成形术在三尖瓣关闭不全治疗中的疗效相近且国产软环成形术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关键词三尖瓣关闭不全;国产软环成形术;DeVegar成形术;疗效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efficacyofdomesticsoftringformingandDeVegarinthetreatmentofthree-point-valveregurgitation.MethodsfromAugust2015toJuly2013,threepatientswith60casesofthe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DeVegarforminggroupanddomesticsoftringgroup,30casesineachgroup,theDeVegargroupwastreatedbyDeVegar.Thedomesticsoftringgroupwastreatedbysoftring.Resultsthegeneralinformationofthetwogroupswerenotsignificantlydifferent,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cardiaccolorDopplerultrasoundexamination,heartfunctionclassification,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weresignificantlydifferent,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thetwogroupswere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beGforeandaftersurgery.ConclusiontheclinicalefficacyofdomesticsoftringformingandDeVegarinthetreatmentofthreecasesofincompleteclosureoftheflapissimilarK,eyanwdotrhdsecomplicationsareless,andit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threepointvalveregurgitation;domesticsoftringforming;DeVegarforming;curativeeffect中图分类号R65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13-02

  • 标签:
  • 简介:背景:部分学者建议用极髋关节成形术替代全髋关节置换术来治疗髋退变性关节炎。我们通过对患者至少10年的随访来评价这种手术的效果。方法:我们回顾性随访了在1983至1987年间采用非骨水泥型股骨柄极髋关节成形术治疗退变性髋关节炎患者152例(173髋),对其中92例(104髋)术后进行了平均12.2年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在末次随访中用Harris髋关节问卷调查患者疼痛、运动、活动水平和手术满意度。通过髋关节X线检查对极假体外壳移位情况、骨质溶解和股骨柄固定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末次随访时有19例(19髋)因假体位置不良而行全髋关节翻修术,3例(3髋)因X线片示假体位置欠佳并有临床症状正在等待翻修。12例因骨溶解或继发假体移位的髋关节发生内陷并已经实施或拟实施髋臼翻修术。髋臼重建需要骨移植、大型号的臼杯和(或)重建骨盆环。总的假体位置不良率为21.2%(104髋中有22髋),这22髋中91%(20髋)涉及髋臼病变。初次置换时扩大髋臼可致关节翻修的危险增加6.4倍。在平均12.2年随访中因为假体位置不良而翻修的股骨假体生存率为94.2%,髋臼假体为80.8%。关节假体存活的69例(81髋)中有17例(24.6%)患侧关节存在中度至重度疼痛。即使假体位置正常的患者,也有近30%需要按时服用止痛药物。有58髋(包括所有髋关节有中、重度疼痛的患者)在至少10年以上的随访中接受了放射学检查,其中28髋显示髋臼假体移位。结论:对于有症状的髋关节炎患者采用极髋关节成形术会出现高比例不可接受的术后疼痛、假体移位、骨质溶解,甚至须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特别是术中曾扩臼的患者。使用类似传统聚乙烯材料设计的假体术后均有这些症状,我们认为初次治疗髋退变性关节炎不宜使用极髋关节�

  • 标签: 髋关节成形术 退变性关节炎 随访研究 初次治疗 双极 全髋关节翻修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Ⅲ期肛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1月收治的 60例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治疗组采用“∧”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裂切除术加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观察 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术后肛门外观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 Р﹥0.05);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 7.22±1.83) d和( 18.71±4.52) 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Р﹤0.01);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患者对肛门外观满意度,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Ⅲ期肛裂能显著缩短疗程,减少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肛裂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哨兵痔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Ⅲ期肛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1月收治的 60例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治疗组采用“∧”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裂切除术加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观察 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术后肛门外观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 Р﹥0.05);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 7.22±1.83) d和( 18.71±4.52) 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Р﹤0.01);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患者对肛门外观满意度,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Ⅲ期肛裂能显著缩短疗程,减少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肛裂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哨兵痔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Ⅲ期肛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1月收治的 60例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治疗组采用“∧”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裂切除术加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观察 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术后肛门外观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 Р﹥0.05);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 7.40 ±0.61 )d和( 19.10 ±1.25 ) 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Р﹤0.01);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患者对肛门外观满意度,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术治疗Ⅲ期肛裂能显著缩短疗程,减少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肛裂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哨兵痔 临床研究
  • 简介:动力性心肌成形术主要是指将带蒂(含神经及血管)的背阔肌引入心包包裹心脏,并对其施以同步电刺激,使其与心脏同步收缩以达到辅助心肌收缩,改善心肌功能的一种手术方式。使背阔肌由Ⅰ型纤维向耐疲劳的Ⅱ型纤维转化,增强其耐疲劳性是这种技术的前提。此术主要用于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

  • 标签: 动力性心肌成形术 骨骼肌 心功能分级 背阔肌 心脏移植 心衰
  • 简介:腭裂手术治疗包括修补裂晾、增加软腭长度、缩小咽腔和软腭上提4十部分.单纯修补裂晾对于功能恢复常不理想.我院近年来于腭裂修复术中采用咽侧做横切口、纵形缝合的咽成形术,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遭如下。

  • 标签: 成形术 腭裂修复术 软腭 同期 咽腔 横切口
  • 简介:颏部是维持面部平衡和协调的重要元素,大小和空间位置的变化可导致各种畸形。颏成形术是最早开展的颅颌面轮廓整形之一,主要包括假体植入隆颏术、自体骨植入隆颏术和颏截骨成形术。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外科、机器人外科及3D打印技术开始应用于颏成形术中。本文对颏成形术的发展及现况进行综述。

  • 标签: 颏部畸形 颏成形术 计算机辅助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锥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PKP治疗胸腰锥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侧组和侧组(各25例).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同时分析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6、12月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伤椎后凸畸形角(Cobb’s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临床完整随访且无感染、神经症状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单侧组手术时间为28.3±3.5min,较对照组33.6±4.1min明显降低(P=0.036).同时单侧组在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方面均较侧组明显减少(P=0.002,0.012).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VAS评分、Cobb’s角、OD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7,0.031,0.017),但两组间不同时间段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单、侧PKP对治疗胸腰锥压缩性骨折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单侧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放射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胸腰锥压缩性骨折;对比分析Contrastiveanalysisofunilateralandbilateralpercutaneouskyphoplastyinthetreatmentofthoracolumbarfractures213003departmentoforthoaedicsofChangzhoufirsthospitalZhouliping,Sunyu,Zhangzhengguo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istheclinicalresultsofunilateralandbilateralpercutaneouskyphoplastyinthetreatmentofthoracolumbarfracturesMethGodsFromJan.2010andJan.2014,weretrospectivelyanalyzed50patientswhich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unilaterallgroupandbilateralgroup,each25patients).Theoperativetime,frequencyofX-rayandamountofcementwererecorded.VisualAnalogueScale,vertebralkyphosisandOswestrydisabiliGtyindex(ODI)weremeasuredpre-andpostoperatively.ResultsAllpatientsgotfullfollowed-up.Nocementleakage,infection,neurologicalsymptomsandpulmonaryembolismoccurred.ResultsTheoperativetimeinunilaterallgroupwas33.6±4.1min,andasignificantdifferencewasfound(P=0.036).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infrequencyofX-rayandamountofcement(P=0.002,0.012).SignificantimprovementwasfoundintheVisualAnalogueScale,Cobb’sangleandOswestrydisabilityindex(P=0.017,0.031,0.017).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differenttimes(P>0.05).ConclusionSatisfactoryclinicalreGsultswereachievedinbothunilateralandbilateralgroups.Theunilateralpercutaneouskyphoplastycouldobviouslydecreasetheoperativetime,frequencyofXrayandamountofcement.Itwasagoodchoiceinthoracolumbarcompressionfractures,withnomorecomplications.KeywordsPercutaneouskyphoplasty;Thoracolumbarfractures;Contrastiveanalysis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52-02

  • 标签:
  • 简介:背景:相较于传统的保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后凸成形两种术式可更快的缓解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疼痛症状,但骨水泥灌注恢复了骨折椎体刚度的同时,理论上也会改变骨折椎体的应力分布和增加临近椎体的应力载荷,造成临近椎间盘退变。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经皮后凸成形对临近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85例,分为经皮椎体成形组42例、经皮后凸成形组23例,并设置了行保守治疗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ODI评分和椎间盘指数、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后凸成形均能达到较快的缓解疼痛及减少卧床时间的满意疗效,但出院后24个月的ODI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出院后24个月,经皮椎体成形组和经皮后凸成形组的MRI指数低于保守治疗组及治疗前(P<0.05);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值则高于保守治疗组及治疗前(P<0.05),且经皮后凸成形组较经皮椎体成形组差异更明显(P<0.05)。提示经皮椎体成形及经皮后凸成形能加速临近椎间盘的退变,且后者的影响可能更大些。另外,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经皮椎体成形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临近椎间盘 退变
  • 简介:背景:目前,国内外关于裂隙关节成形术与间置物关节成形术修复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文献不多,结论各异,疗效存在争议。目的:评价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行裂隙关节成形术与间置物关节成形术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Ovid、Embase、ClinicalEvidence、Cochrance图书馆等,结合手工检索搜集2015年10月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比较两种术式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术后最大张口度和(或)复发率的临床对照研究。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最大张口度指标采用随机效应模式,并以间置材料不同,分颞肌筋膜瓣组和其他材料组进行亚组分析,计算MD及95%CI;复发率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式,计算OR及95%CI。结果与结论:(1)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18篇,共999例患者,裂隙关节成形术和间置物关节成形术分别为656例和343例;(2)Meta分析最大张口度指标总合并结果为MD=-1.85,95%CI:(-3.15,-0.55),Z=2.80,P=0.005,I-2=55.4%;其中亚组分析示颞肌筋膜瓣组:MD=-0.94,95%CI:(-1.84,-0.04),Z=2.05,P=0.040,I-2=0.0%;其他材料组:MD=-3.36,95%CI:(-6.66,-0.66),Z=2.39,P=0.017,I2=67.0%;(3)Meta分析复发率指标结果为OR=1.38,95%CI:(0.87,2.17),Z=1.37,P=0.170,I-2=14.9%;(4)Egger检验示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5)敏感度检验示在复发率指标中,有一项研究对Meta分析总合并效应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其余Meta分析结果稳健;(6)结果表明,相比裂隙关节成形术,间置物关节成形术明显增加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术后张口度,但是两种术式的复发率相当。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关节成形术 复发 Meta分析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