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绝经期子宫内膜增急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且确诊的绝经期后子宫内膜增急者120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者是否存在子宫增分为A组(n=65)与B(n=55)组。分析和对比两组急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A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高于B组患者。A组患者的老年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单纯增的发生率高于B组;B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复杂性增与子宫内膜癌高于A组。每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绝经之后,如果无明显症状,急者在B超检测之后显示子宫内膜增均为正常绝经之后改变,但如果急者存在高血压、肥胖,则需要实行分段诊刮术明确是否为恶性病变。

  • 标签: 绝经期 子宫内膜增厚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象皮粉是否能抑制毛窦术后创面渗出、疼痛及减少创面愈合的时间。方法包括98例毛窦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术后第2天换药时使用橡皮粉覆盖于创面,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0.5%甲硝唑注射液伤口湿敷,分别于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0天进行疼痛评分、渗出评分,并统计创面痊愈时间。结果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研究组创面疼痛及渗出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创面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象皮粉能明显抑制毛窦术后创面的渗出及疼痛,加速创面愈合。

  • 标签: 象皮粉 藏毛窦 术后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人工道管理中程序化道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需要进行人工道管理的ICU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道管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道评估,分析两组的湿化满意度、气囊压力合格率、CPIS评分、ICU监护时间。结果观察组湿化满意度、气囊压力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CPIS评分、ICU监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人工道管理中应用程序化道评估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湿化满意度以及气囊压力合格率,降低CPIS评分以及ICU监护时间。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管理 程序化气道评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人工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抢救呼吸衰竭的一种应急措施。本文就人工道管理的护理进行分析,介绍人工道固定、气囊压力、吸入气体加温与湿化、道内吸引等问题的研究。提出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病人特点选择适合的固定方法,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增加病人的舒适感;随时掌控导管气囊压力,必要时清除气囊与声门之间的积液,防止误入下呼吸道引发感染;选择符合人体要求的湿化方法,利用密闭式吸痰法配合改良式吸痰法有效清除道分泌物。

  • 标签: 人工气道管理 气囊管理 气囊湿化
  • 简介:目的,分析海拔3815m驻某部官兵健康情况。方法,对驻某部随机抽取90名官兵心率、血压、经皮氧饱和度、既往史、进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本研究的官兵年龄18~43岁,平均24.73岁,中位年龄22岁,平均进时间67.37个月,中位进时间24个月,进时间与经皮氧饱和度及舒张压相关,进时间越长,其经皮氧饱和度越高,其舒张压也越高,进时间虽然与心率无相关性,但有相关趋势。心率与吸烟、饮酒、舒张压均相关,即有吸烟及饮酒史的,其心率越快,而心率越快,其舒张压越高。结论,随着进时间的延长,官兵的经皮氧饱和度、心率及舒张压均会呈上升的趋势,可以提高官兵的耐氧能量,但长期持续心率快、收缩压高的状态,使官兵的循环系统可能存在健康问题。

  • 标签: 驻藏官兵 体检 健康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癌术后人工道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一共收治喉癌患者16例,对患者行喉切除术后患者人工道的分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喉癌患者住院期间呼吸道通畅且无感染,伤口均愈合。结论喉癌术后人工道的精心护理,对防止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喉癌术 人工气道 护理
  • 简介:摘要人体的皮肤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很易受到伤害,出现衰老、缺水、长痘等皮肤问题。我们皮肤包含很多层组织肌理,其中较为重要且常见的一是角质,这保护膜的存在,让皮肤可有效对抗外界灰尘与紫外线的长期侵害。本文对基础皮肤护理以及角质保护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仅供专业人士的参考与指导。

  • 标签: 皮肤护理 角质层 基础保护
  • 简介:摘要人们自然呼吸的时候鼻腔咽喉等能够对气体进行过滤、湿化和加温,从而保证了呼吸道的湿润、减少了分泌物的产生等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人工道湿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求能更好的改善人工道湿化效果,减少人工道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方式 湿化方法 湿化液 湿化效果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RICU重症患者,在人工道方面所呈现的综合护理效果展开探究。方法从我院2016-2017年间的RICU重症患者人群中,选择90人展开的研究,分为A、B(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组人数保持均衡,均为45人。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手段,针对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手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满意度,治疗时间,并发症方面明显优越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的比较显著,即P<0.05.结论可见,综合护理,对RICU患者来讲,所呈现的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应该广泛应用于人工道护理当中。

  • 标签: 综合护理 人工气道 RICU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 ICU 人工道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78 例 ICU 人工道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9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 结果:观察组意外脱管发生率、VAP 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 ICU 住院时间、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ICU 人工道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不仅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 ICU 住院时间,而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 集束化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运动对中央道径线值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3—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招募6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5~54(34.0±9.1)岁.志愿者均行胸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于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分别扫描全肺,薄层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使用特殊纵隔窗(窗宽500HU,窗位-100HU)在吸气末、呼气末时测量中央道横截面积,计算塌陷指数,测量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夹角(隆突角,∠C)、右上叶-中间支气管夹角(∠RI)、右中叶-右下叶支气管夹角(∠RMI)及左上叶-左下叶支气管夹角(∠LUI),并观察吸气末、呼气末时中央道的形态改变.结果深呼气末,中央道横截面积均少于吸气末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气管塌陷指数为19.7%±8.6%;右主支气管、中间支气管、右上叶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和右下叶支气管塌陷指数分别为21.4%±9.6%、14.7%±6.2%、15.5%±5.7%、10.1%±3.6%、24.5%±9.1%;左主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塌陷指数分别为24.0%±9.4%、15.1%±5.0%、27.6%±10.7%.左侧中央道中,各级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96,P〈0.05);其中左主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的塌陷指数较大,与左上叶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右侧中央道中,各级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54,P〈0.05);其中右主支气管、右下叶支气管的塌陷指数较大,分别与右上叶支气管、中间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呼气末与吸气末时比较,∠C增大,∠RI、∠RMI、∠LUI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LUI吸气-呼气差值最大.深吸气末时,中央道的轴位横断面多为类圆形或卵圆形.深�

  • 标签: 气管 支气管 中央气道 呼吸运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测量
  • 简介:【 摘要】 气管插管术是临床上 常用的一项重要的 急救技术,在抢救患者生命时起到至关 重要作用,且 有利于气管分泌物的吸 出,防止异物进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气管插管破坏了正常的呼吸机能,造成道水分流失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依靠道湿化护理,使道 最大程度保持 正常的呼吸道生理状态。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探讨气管插管患者道湿化护理的护理进展。

  • 标签: 气管插管 气道湿化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由各种原因导致自主呼吸障碍,及时行气管切开术的是目前重症监护室较为常见的手术。现临床上主要对有人工道患者使用雾化吸入方式,以湿化呼吸道与降低痰液黏稠性,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一项好的雾化吸入技术需一项好的雾化吸入装置作辅助,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效果。本综述主要根据最新研究及相关文献阐述改良后的雾化吸入装置对人工道的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16螺旋CT与DR胸片在肋骨骨折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入院的50名肋骨骨折患者,伤后48h行MSCT胸部扫描重建以及DR正斜位切线位摄片,对比两者骨折诊断结果以及肋骨骨折显示率。结果CT三维重建发现肋骨骨折96处,诊断率100%,DR胸片发现骨折76处,诊断率79.5%。CT同时隐匿性骨折12处。结论16螺旋CT相较于DR胸片,对于肋骨骨折诊断率更高,弥补了DR胸片对于隐匿骨折和肋软骨骨折无法明确诊断的缺点,大大降低了肋骨骨折的漏诊率,为临床开展治疗提供了详尽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16层螺旋CT DR胸片 肋骨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人工道护理中品管圈工作模式的应用效果和优势。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80例ICU治疗并建立人工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要求,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常规性护理和品管圈工作模式,护理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乙组的满意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现象分析,乙组的发生几率低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对ICU治疗并建立人工道的患者采用品管圈工作模式,整体效果明显,能提升整体效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 品管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重症ICU中建立人工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ICU中建立人工道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为3.85%和34.62%,观察组明显更低,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进重症护理病房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重症ICU中建立人工道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VAP的发生率,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和进重症护理病房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重症 ICU 人工气道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水平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确诊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79例,随机分2组,35例常规予以吸氧、利尿、强心及扩血管等治疗纳入对照组;44例联合双水平道正压通气治疗纳入观察组。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PaO2、S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2.86%,组间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道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心源性肺气肿治疗可有效促进低氧血症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五运六气学说是一门主要研究天时气候变化与人体生命规律的学说,而冬季瘙痒症作为一种顽固性疾病,恰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常发生于秋末及冬季,多因气候骤冷所诱发,根据这一规律,结合每年的运气特点,运用五运六理论治疗冬季瘙痒症会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五运六气 冬季瘙痒症 气候变化 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