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一次法根和分次根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共110颗患牙,以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中55颗患牙分次根,观察组,55颗患牙实行一次性根,然后综合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一次法根相较于分次根治疗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价值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一次法根充 分次根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一次性根与常规多次根治疗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150例牙髓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次根管治疗。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最后收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感评分、治疗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数据,然后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治疗有效率:74例(98.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7例(89.33%)。同时,在为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满意度:74例(98.67%)。对照组满意度:66例(88.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1例(1.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几率:10例(13.33%)。结论 牙髓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牙科疾病,在针对牙体牙髓病进行治疗时,通过一次性根管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缓解疼痛感,并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应当在牙髓病的实际治疗中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一次性根管治疗 多次根管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牙髓炎采用分次根法和一次性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58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分次根法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一次性根法,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随访2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成功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急性牙髓炎患者一次性根法治疗可以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牙髓炎 分次根充法 一次性根充法
  • 简介:质干细胞(MSCs)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其中骨髓中含量最为丰富。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不但可以分化为多种中胚层来源的细胞,如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等,还可以分化为其他胚层来源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和肾脏细胞等。由于MSCs来源广泛、易于分离培养、能长期存活、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和易于基因转染等特点,使其成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种子细胞,具有广泛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离 临床应用
  • 简介:体内的稳态造血依赖于复杂而完整的骨髓造血微环境系统,其中的细胞成分是该系统的关键。存在于骨髓中的间质干细胞(MSCs)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在造血调控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建立了成人骨髓MSCs的分离及体外培养的方法,并应用长期骨髓细胞培养体系,观察了MSCs滋养层体外维持长期培养启动细胞(LTC-IC)的能力及其促进造血细胞分化的功能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造血 造血微环境 造血调控
  • 简介:质干细胞(MSC)是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可以被诱导分化为骨、软骨、脂肪、肌肉细胞;另外,MSC也可跨系分化为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肝脏细胞等多种其他组织细胞。Notch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细胞中,在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它的配体和受体都是细胞膜表面蛋白,因此是介导细胞间通讯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有研究表明:在MSC多条分化途径中都有Notch通路存在。本文针对Notch信号通路在MSC分化中的影响做一综述。

  • 标签: NOTCH信号通路 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 简介:摘要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s)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如具有向骨、软骨、脂肪、肌肉、肌腱、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并且MSC体外较易分离培养、扩增,细胞免疫原性低,易于转染并能长期表达外源基因等特点,故已成为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和再生医学中的研究热点。目前,对MSCs的分离、纯化、培养还没有统一的方法。MSCs的分离技术和方法主要有4种贴壁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本研究对传统的分离方法进行一些改进,联合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异贴壁法,旨在体外分离培养血管MSCs,并将其经定向分化诱导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并与骨髓MSC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比较,以观察血管来源MSC在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及血管损伤修复中的优势,为临床血管病变性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更为合适的细胞来源。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MSCs),组织工程,流式细胞仪,差速贴壁培养法,定向分化,传代培养,CD13 CD29,多向分化
  • 简介:为了研究骨髓腔内注射(IBM)异基因间质干细胞(MSC)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大鼠骨髓MSC重建的作用,研究供体MSC植入状态以探讨MSCs的作用机制,将雌性F344胎鼠及新生鼠外周血(FNPB)及雄性F344大鼠BrdU标记骨髓MSC共移植入经致死量^60Coγ射线预处理的雌性Wistar大鼠,其中FNPB均由IBM输注,MSC则通过IBM或尾静脉注射。观察受鼠存活状况、供体HSC植入水平及骨髓MSC恢复情况,并以PCR检测Y染色体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受鼠骨髓MSC的来源。结果显示:两个FNPB+MSCs共移植组大鼠移植后60天均100%存活,两组比较生存率和供体HSC植入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优于单纯FNPB移植组;移植后30天时各移植组受鼠骨髓MSC的增殖能力均未达正常水平,但MSC骨髓腔共移植组集落数(66.0±10.6)明显优于MSC骨髓腔和静脉共移植组及单纯FNPB移植组(P〈0.01);移植后60天时,免疫荧光法检测供体BrdU标记的MSC显示仅在少部分受体发现供、受体源性MSCs嵌合,但两个共移植组存活受鼠均检测到供体MSC来源Y染色体。结论:异基因MSC输注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骨髓MSC恢复,尤以IBM输注为佳。

  • 标签: 骨髓腔内输注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一次性根法与分次根法在治疗急性牙髓炎中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6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次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随访,对比长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根法治疗急性牙髓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且长期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一次性根充法 分次根充法 急性牙髓炎 长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中一次性或分次根法的远期疗效。方法: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间选取70例因急性牙髓炎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等比例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各纳入35例患者。两组分别采取一次性根法和分次根法治疗。比较两组随访一年时总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一年后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较观察组高,P<0.05。结论:治疗急性牙髓炎时采取一次性根法相比于分次根法的远期疗效更为理想,使患者牙髓炎症状得到长期有效的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低,建议临床全面推广。

  • 标签: 急性牙髓炎 一次性根充法 分次根充法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牙体牙髓病的特点,并探讨适、超不同根管充填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方法 基于对照实验形式下,截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6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均分为人数相等的2组,1组为常规组(n=34,行超根管治疗),1组为研究组(n=34,行适根管治疗);观察、比较2组根管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结果 ①研究组根管充填治疗后1/3d疼痛评分对比常规组显著较低(P>0.05)。②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常规组显著更高(P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不同根管充填程度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疗效
  • 简介:人脐带(Humanumbilicalcords,hUC)连接于母体和胎儿之间,妊娠期间为胎儿提供营养,由三部分构成:羊膜被覆上皮、脐血管和位于两者之间被称为华氏胶(Wharton'sJelly)的黏液结缔组织。华氏胶对脐血管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华氏胶中存在着一种成纤维样细胞,该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成纤维样细胞 多向分化潜能 妊娠期间 被覆上皮 结缔组织
  • 简介:随着骨髓间质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能力有了进一步认识。近年来,很多学者从脐带血中分离出间质干细胞,并且作了大量相关研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脐带血间质干细胞的研究情况,对脐带血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以及分化能力作简要综述。

  • 标签: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采集 生物学特性 诱导分化
  • 简介:本研究观察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人脐带间质干细胞(UC-MSC),并比较与含10%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的人脐带间质干细胞的异同.采集正常足月剖宫产胎儿脐带,用MesenCult-XF无血清培养液或含10%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观察不同培养液培养的间质干细胞细胞的形态、免疫表型、细胞周期、增殖分化潜能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无血清MesenCult(R)-XF培养液培养的MSC平均传代倍增6.57±0.7倍,含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SC平均传代倍增4,59±0.45倍(P<0.05);两种培养液培养的MSC均表达CD44、CD90、CD73、CD105抗原,不表达CD31、CD45、HLA-DR及CD34等抗原,表达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SC(65±5.2)%均为G0/G1期细胞,含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SC(62±3.1)%为G0/G1期细胞(P>0.05);两种培养液培养的人脐带MSC均可向成脂细胞、成骨细胞分化;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脐带MSC按1000、5000、10000、20000个细胞/孔接种密度与反应细胞和刺激细胞共培养的每分钟闪烁值(CPM)分别为(6.43±0.47)×104、(4.30±0.38)×104、(1.97±0.13)×104和(0.24±0.03)×104,含血清培养液培养的MSC与不同密度的混合淋巴细胞共培养的CPM值分别为(7.85±0.07)×104、(5.64±0.12)×104、(3.09±0.18)×104和(1.73±0.05)×104.结论: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细胞均为MSC,有传代增殖潜能,传代可达临床治疗MSC细胞量,并可避免异种蛋白致敏.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无血清培养液 MesenCult-XF无血清培养液 细胞治疗
  • 简介:质干细胞的可塑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中此类细胞可以跨系统甚至跨胚层分化为三个胚层来源的细胞。这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使得间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及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可塑性 横向分化
  • 简介: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存在于机体的骨髓、脾脏、脐带、羊水等不同组织中。近年来,人们对MSCs体外免疫特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表明,MSCs具有较小的免疫原性,在免疫反应中可逃避免疫识别,主要通过细胞因子的分泌、直接接触和抑制T细胞对抗原的免疫反应等途径发挥作用。本文就MSCs的体外免疫学特性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脐带 免疫 分子作用机制
  • 简介:软骨损伤及滑膜组织疾病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之一,滑膜间质干细胞(SMSCs)是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具有突出的增殖特性和强大的成软骨分化能力等优点,SMSCs被视为治疗骨关节系统疾病颇有希望的种子细胞,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SMSCs的分离纯化、基本特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阐明SMSCs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 标签: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表型 免疫调控 种子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一次性根法以及分次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8月-2018年1月见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中选择92例进行此次研究的治疗对比,采用信封法完成分组后对A组患者实施分次根法治疗,对B组患者则采用一次性根法进行治疗,各46例,治疗结束后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示B组更低为(1.94±0.32)分,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治疗成功率、治疗周期也提示B组所得结果更佳(P<0.05)。结论对急性牙髓炎患者而言使用一次性根法治疗的效果更佳,更利于患者康复,而且也避免了患者多次来院就诊,缩短了患者治疗周期,故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牙髓炎 一次性根充法 分次根充法 应用效果
  • 简介:为了观察人心脏是否含具有间质祖细胞特性的细胞,从胎儿心脏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并从形态、表型和功能3个方面与骨髓间质祖细胞进行比较和鉴定。结果表明,从心脏分离培养的细胞为成纤维样,表面抗原为CD73,CD105,CD29,CD44,HLA-ABC,CD166阳性,而CD45,CD34,CD86,HLA-DR阴性。在不同的分化体系中,细胞能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细胞扩增迅速,具有低免疫原性特性。结论:从心脏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间质祖细胞特性。

  • 标签: 胎儿心脏 心脏黏附细胞 间充质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