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体外培养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胃癌MGC-803细胞,用MTT比色、流式细胞光度术以及CyclinD1蛋白表达检测的方法,观察不同浓度CLA(50.0、100.0、200.0μmol/L)对MGC-803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MTT比色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LA可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72h的抑制率分别为48.61%、62.02%、66.33%,呈现剂量-效应关系(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不同浓度CLA(50.0、100.0、200.0μmol/L)作用MGC-803细胞48h,C1期细胞从0μmol/L浓度组的32.2%分别上升到43.1%、59.7%、63.9%,出现G1期阻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yclinD1蛋白表达随着CLA浓度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CLA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 标签: MGC-803细胞 CLA 增殖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研究不饱和脂肪酸制剂--鱼肝油酸钠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的抗癌作用及其机制,并进一步探讨经皮瘤内注射该药物治疗肝癌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1)不同浓度鱼肝油酸钠处理Bel-7402人肝癌细胞,监测其对细胞的影像,并用病理染色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研究作用机制;(2)肝癌模型裸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鱼肝油酸钠及生理盐水局部浸润注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完成试验,对所有动物行解剖病理检查,明确有无内脏及淋巴结转移.结果(1)鱼肝油酸钠使肿瘤细胞活度明显下降,较对照组出现明显凋亡细胞;(2)治疗组肿瘤组织完全坏死、脱落,实验前后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无变化.结论(1)鱼肝油酸钠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其作用机制之一;(2)鱼肝油酸钠瘤内及瘤周局部注射后造成肿瘤血供障碍是重要作用机制.动物实验未发现骨髓抑制现象和肝肾功能损伤的毒副作用.

  • 标签: 鱼肝油酸钠 经皮瘤内注射 治疗 肝癌细胞 体外细胞培养 机制探讨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腹水中乳酸脱氢(LDH)和乳酸脱氢/白细胞比值测定的临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乳酸法检测73例患者不同性质胸腹水中的LDH和LDH/WBC比值,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组标本LDH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组(P〈0.05);恶性肿瘤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组的LDH/WBC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组和其他组的LDH/WBC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LDH和LDH/WBC比值对鉴别胸腹水的性质无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胸水 腹水 乳酸脱氢酶 白细胞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心律平(PPF)旋光异构体在人体内是否存在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方法:以2,3-二对甲苯甲酰酒石酸为拆分试剂,得到单纯旋光异构体(R)-PPF和(S)-PPF;建立以GITC柱前衍生化反相HPLC测定血浆中两旋光异构体浓度的方法。随机双盲,交叉给药,测定8名健康受试者多次口服等剂量的(R/S)-PPF·HCI,(S)-PPF·HCI,(R)-PPF·HCI及安慰剂片达稳态后的一个给药间隔的药时数值,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以消旋体和以单纯旋光异构体给药的药动学参数差异。结果:以消旋体给药,(R)-PPF竞争性抑制(S)-PPF体内消除,使两旋光异构体C1,AUC和CSS/D值与以单纯旋光异构体给药的值相比,有显著性改变。结论:心律平旋光异构体在人体内存在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手性药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心律平旋光异构 立体选择性 相互作用 拆分 反相高效液相测定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应用GlyPro法自动分析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探讨GSP的临床应用。方法评价genzymeGlyProGSP检测试剂盒的不精密度、分析范围、参考值与干扰实验。对50例正常健康个体、88例胰岛索抵抗(IR),17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以及47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进行GSP检测,并对1275人进行了社区健康调查。结果GlyPro法GSP检测试剂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批内、天间的不精密度分别为1.66%,2.38%(低值),1.42%,3.35%(高值)。GSP正常参考范围(204.32±35.41)μmol/L,95%可信区间为194.25~214.38μmol/L,线性检测范围至836.6μmol/L,能抵抗溶血及黄疸,24h内平均变异为10.49%:(1)胰岛素抵抗组,糖尿病组的GSP水平分别为(260.55±66.91)μmol/L,(393.74±154.84)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水平(P〈0.01),且IR与DM两者之间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血糖控制不佳的DM患者在平均16.6d治疗后,GSP由(407.65±137.48)μmol/L降至(314.72±83.56)μmol/L,GSP平均下降了20.4%(P〈0.01),它与FPG,2hPG的相关性达r=0.43I(P=0.005),r=0.515(P=0.001),同比HbAlC,GSP的下降更快、更直观,也更经济;(2)对某社区1275人进行的健康调查中有47例代谢综合征及65例DM患者,分别占总人群的3.69%与5.10%,将他们的性别、年龄、FPG、2hPG、BMI、腹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TG、CHO、HDL—C、LDL-C及GSP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性别、年龄与HDL.C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均存在显著差别,其中MS组与DM组的GSP浓度分别为(359.98±138.67)μmol/L,(392.63±153.76)μmol/L,(P〈0.05),单独比较MS组与DM组,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SP与FPG,2hPG,TG,收缩压,舒张压,CHO显著相关,r依次为0.817,0.801,0�

  • 标签: 糖化血清蛋白(GSP) 糖尿病(DM) 糖化血红蛋白(HbAlc)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
  • 简介:血清中存在能凝集木瓜、菠萝处理过的红细胞抗体,可凝集自身及同型人的红细胞,干扰介质配血.笔者在采用木瓜常规配血时,发现1例患者血清与多名ABO、Rh同型供者红细胞交叉配血不合.经反复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存在"唯”抗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血型为B型.一年前行子宫癌手术.1998年8月1日因腹胀、乏力、浮肿、腰痛来院就诊.化验结果:WBC3.4×109/L,Hb68g/L,PLT89×109/L.

  • 标签: 抗体 红细胞 血清 交叉配血不合 患者 木瓜酶
  • 简介:本文介绍一种从血浆中提取高纯度浓缩的抗凝血Ⅲ(ATⅢ)的工艺:通过低温乙醇处理血浆,得到的沉淀经肝素-琼脂糖两次亲和吸附,并透析,浓缩,用此方法提纯的ATⅢ经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分析,显示所提取的ATⅢ为单一成分,等电点为5.2,从血浆开始计算的ATⅢ回收率为8.5%。

  • 标签: 抗凝血酶Ⅲ 肝素-琼脂糖 乙醇分级 分离 提纯 血浆
  • 简介:酪氨酸羟化(tyrosinebydroxylase,TH)是多巴胺(dopamine,DA)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由于黑质纹状体DA严重不足导致的一种神经变性疾病。综述TH主导的DA代谢调节与PD发生的相互关系,主要介绍TH结构、DA代谢的调节以及TH在PD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酪氨酸羟化酶 DA PD 治疗中 发生发展
  • 简介: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钙凋磷酸和钙蛋白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钙凋磷酸和钙蛋白活性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可以导致皮层钙凋磷酸和钙蛋白活性增加,洛伐他汀可降低皮层钙凋磷酸和钙蛋白活性。结论洛伐他汀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这两种的活性有关。

  • 标签: 洛伐他汀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钙凋磷酸酶 钙蛋白酶
  • 简介:近年来在肿瘤的治疗与诊断中端粒成为研究的热点。端粒在85%以上的肿瘤细胞中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因此端粒是一种良好的肿瘤标志物。而对端粒的抑制也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的方法。本文综述近年来端粒活性的检测方法以及端粒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端粒梅 端拉酶活性 检测方法 端粒酶抑制剂
  • 简介: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有结构,正常情况下随细胞分裂而缩短。端粒长度是决定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的分子标志。端粒是存在于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的一种转录。它能以自身的RNA成分为模板,合成端粒染色体末端的结构,维持染色体的动态平衡。端粒是目前最为广谱的肿瘤分子标志物。针对端粒的抑制剂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是既能筛选出肿瘤生长所必须,而在正常细胞中又不存在的物质或表达状态。目前针对抑制端粒活性的肿瘤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并有可能直接导致肿瘤治疗的突破。

  • 标签: 肿瘤治疗 端粒酶抑制剂 染色体 分子标志 细胞增殖能力 新靶点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及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清除毒物、应用解毒刑和阿托品及其它治疗,入院第2天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bT)、乳酸睨氢(LDH)、肌酸磷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HBDH),监测心电图;并于同期测定当地40名健康人心肌及心电图作为对照组。结果心肌学指标,轻度中毒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中毒组与轻度中毒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重度中毒死亡组与中度中毒组(AST、LDH、HBD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重度中毒死亡组与重度中毒治愈组HBD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重度中毒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较其它组高(P〈0.01),结论心肌及心电图变化可用于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在治疗上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中毒 杀虫刑 有机磷 心肌酶
  • 简介:目的观察乙酰肝素在脂肪肝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脂肪肝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酒精灌胃造脂肪肝的模型,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乙酰肝素。结果在脂肪肝中,乙酰肝素的表达明显增强,且与甘油三酯的水平高低有关。结论氧化应激、缺氧诱导乙酰肝素的表达,且乙酰肝素参与脂肪肝的形成。

  • 标签: 乙酰肝素酶 脂肪肝 基因表达 甘油三酯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普罗帕酮(PPF)旋光异构体在人体内是否存在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方法:以2、3-二对甲苯甲酰酒石酸为拆分试剂,得到单纯旋光异构体(R)-PPF和(S)-PPF;建立以GITC柱前衍生化反相HPLC测定血浆中两旋光异构体浓度的方法。随机双盲,交叉给药,测定8名健康受试者多次口服等剂量的(R/S)-PPF.HCl、(S)-PPF.HCl、(R)-PPF。HCl及安慰片达稳态后

  • 标签: 盐酸普罗帕酮旋光异构体 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罗哌卡因是一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由于它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低,已广泛用于椎管内麻醉.本文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心肌谱的变化、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肌松效果,并与传统利多卡因和丁卡因混合液相比较.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罗哌卡因 硬膜外麻醉 心肌酶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合成的低分子铜配位化合物的SOD模拟样活性.方法以鲁米诺介导的发光体系为试验模型,利用佛波豆寇乙酸脂(PMA)刺激多形核粒细胞(PMN)、淋巴细胞(LC)及嗜酸细胞(EC)呼吸爆发诱导产生化学发光,观察不同浓度SOD模拟对化学发光的影响,以评价模拟的活性.结果所研究的小分子铜配位结构SOD模拟对激活的具有免疫反应性的三种细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发光抑制作用,且其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该模拟在完整细胞试验体系中具有良好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

  • 标签: SOD模拟酶 自由基 清除效能 多形核粒细胞 淋巴细胞 嗜酸细胞
  • 简介:在慢性呼吸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多脏器受累,病理生理改变错综复杂.为探讨血清谱改变与慢性呼吸衰竭脏器损害的关系,我们自1998年开始,对36例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期及21例慢性呼吸衰竭缓解期患者进行了血清谱测定,并结合血气分析、心电监护资料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发作期 血清酶谱 脏器损伤
  • 简介:肋骨骨折(ribfracture)在胸部创伤中最为常见,两根以上肋骨骨折为多根肋骨骨折,心脏损伤在钝性胸部创伤中发生率为10%~16%,其中以心肌挫伤(myocardialcontusion,MC)最为常见[1].心肌谱(myocardialenzymes,ME)改变可作为诊断MC的参考指标.笔者对65例肋骨骨折患者检测心肌谱含量的变化,以观察肋骨骨折与心肌挫伤的关系.

  • 标签: 肋骨骨折 心肌酶谱 诊断 统计学处理 动态心电图
  • 简介:各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活性与血清总胆汁酸(TBA)和甲胎球蛋白(AFP)均有不同变化。本文对我院121例肝炎患者的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酸转酞(GGT)、胆碱酯(CHE)、总胆汁酸(TBA)以及甲胎球蛋白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肝炎 TBA 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