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切开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补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伴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踝关节骨折脱位伴韧带损伤患者, 按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 30例。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内固定术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韧带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优 9例、良 11例、差 10例, 优良率为 66.67%;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 19例、良 10例、差 1例, 优良率为 96.67%;实验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6.67%低于对照组的 3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切开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补术可用于踝关节骨折脱位伴韧带损伤患者治疗中,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 韧带修补术 ;切开内固定术 ;踝关节骨折脱位伴韧带损伤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open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deltoid ligament repair in the treatment of ankle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with deltoid ligament injury. Methods 60 cases of ankle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with deltoid ligament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he repair of deltoid liga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excellent in 9 cases, good in 11 cases and bad in 10 cases, with an excellent rate of 66.67%;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excellent in 19 cases, good in 10 cases and bad in 1 case, with an excellent rate of 96.67%;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excellent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6.67%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open and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deltoid ligament repair can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nkle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with deltoid ligament injury, with significant effect,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韧带断裂修复重建和非修复重建的短期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 50例踝关节骨折韧带断裂的手术患者, 25例进行了韧带修复重建, 25例没有进行韧带修复重建,总结两组病例的疗效差异;结果:根据 AOFAS踝关节 -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其中韧带修复重建组平均评分为 87.5分( 77-98分),优良率为 100%,韧带非修复重建组平均评分为 79.0分( 67-96分),优良率为 76%。 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韧带断裂修复重建和非修复重建在短期临床疗效上具有差异性。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断裂 修复重建 非修复重建 短期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后解剖入路腹腔镜治疗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 2016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5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入路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实验组患者采取胆囊后解剖入路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均优于常规组( 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要低于常规组。结论:对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开展胆囊后解剖入路腹腔镜治疗术,可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 标签: 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 胆囊后三角 入路
  • 简介:【摘要】目 的 探究经胆囊后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在我院进行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患者 100 例作为探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 50 例,将接受常规入路 LC 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胆囊后解剖入路 LC 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肠胃恢复时间。 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经 胆囊后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显著,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低、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胆囊后三角 入路 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实施盂肱关节液压松解联合肌下滑囊注射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本医院在 2020年 2月至 2020年 6月期间进行治疗的患者(肩周炎) 66例作为观察对象,利用数字分配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观察组( 33例)及对照组( 33例),将观察组超声引导下实施盂肱关节液压松解联合肌下滑囊注射治疗用于观察组患者,将传统推拿应用于对照组患者,将疼痛评分及治疗有效率、肩关节评分(手触及高度、日常生活水平、外展肌力)作为观察指标结合进行治疗效果判定。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发现,观察组指标数据优势更加显著( P< 0.05),患者实施治疗前, VAS评分无明显差异( P> 0.05),在两组患者治疗后 VAS评分水平均有明显改善,而观察组 VAS评分相比对照组 VAS评分,具有显著优势( P<0.05),观察组肩关节评分数据指标相比对照组,能够看出明显优势( 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实施盂肱关节液压松解联合肌下滑囊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降低疼痛感,提升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肌骨超声 临床效果 肩周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补肾活血汤联合经扩展劈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间,共计 78例,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单一组,接受经扩展劈肌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另一组为联合组,本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两组各有患者 39例,分析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从术后恢复情况上对比,联合组明显优于单一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 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联合组明显低于单一组,对比差异明显,结果显示( p<0.05)。结论 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补肾活血汤联合经扩展劈肌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补肾活血汤 肱骨近端骨折 经扩展劈三角肌入路手术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定本院于 20 09 年 1 月到 201 7 年 1 2 月收诊的 8 例桥小脑脑膜瘤(叉神经痛型) 患者,均行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比较手术前后 桥小脑脑膜瘤(叉神经痛型) 患者的 SF-12 总分 。结果:桥小脑脑膜瘤(叉神经痛型)患者的 SF-12 总分( 83.71±6.42 )分手术后,较 手术前 高 (P<0.05)。 结论: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可提高桥小脑脑膜瘤(叉神经痛型) 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值得使用。

  • 标签: 临床特点 桥小脑角脑膜瘤 三叉神经痛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护理方式在急性闭型青光眼护理应用。方法:选择 86例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奇偶法划分为甲、乙组,各组患者 43例,甲组常规护理,乙组是以此为基础展开心理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情况。结果:甲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乙组( P< 0.05);甲组患者生活质量均低于乙组( P< 0.05);甲组、乙组术后一周眼压差异无意义( P> 0.05),护理 3个月,甲组眼压较高于乙组( P< 0.05)。结论:急性闭型青光眼护理过程,心理护理可以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眼压情况,同时提高生存质量,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 标签: 护理方式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 简介:【 摘要 】桥小脑位置在小脑、脑桥以及颞骨岩之间的不规则位置,该区域位置比较复杂。发生 大型脑膜瘤后可累及脑干、重要颅神经、大脑后动脉以及深静脉系统等,手术治疗难度系数较大。目前临床对于 桥小脑区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报道较少,一些临床医生在文献参考中难以找到证据,根据以上情况本次 笔者 收集 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 相关文献对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总结, 综述目前手术 治疗桥小脑区大型脑膜瘤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 桥小脑角区 大型脑膜瘤 显微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急性闭型青光眼护理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68例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患者分别有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添加心理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视力及眼压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护理依从性也在高于对照组,组间指标数据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在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视力和眼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临床效果。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心理护理 疗效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腹部彩色超声联合阴道彩色超声诊断宫妊娠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 2009年 12月至 2015年 2月在我院妇产科诊治的 38例宫妊娠患者的诊断结果。 结果 正确诊断 34例, 诊断符合率为 89.5%, 根据超声声像图特征袁可以将宫妊娠分为典型孕囊型尧不典型孕囊型尧包块型种类型。经超声诊断,本组有 10 例患者得到确诊 (7 例为妊娠囊型, 3 例为混合包块型 ),确诊率为 83.3 %。 结论 经腹联合经阴道多普勒超声对宫妊娠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 可以该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 ] 腹部彩色超声 阴道彩色超声 诊断 宫角妊娠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型青光眼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4月-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型青光眼40例展开研究,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患者高眼压情况明显下降(t=6.656,P

  • 标签: 高眼压 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型青光眼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4月-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型青光眼40例展开研究,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患者高眼压情况明显下降(t=6.656,P

  • 标签: 高眼压 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对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收治的 60 例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心理护理),各 30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程度差异不明显( P>0.05 );护理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对 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可有效 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向情绪,有利于顺利实施治疗。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型青光眼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病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90例( 90眼)原发性闭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恶性青光眼 28例为实验组,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眼 6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年龄、性别、术前眼压、晶体厚度、眼轴长度、青光眼类型、房角结构是引发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年轻的眼轴长度较短的原发性闭型青光眼患者在滤过手术后容易出现恶性青光眼并发症,需要加强预防。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滤过手术 恶性青光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 分析某甲医院 2017—2019 年血液内科患者疾病构成为重点疾病防治和医院学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 收集某院 2017—2019 年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根据国际疾病分类 ( I CD - 10) 进行研究。结果 : 3 年间,该院 血液科 患者总 5428 例 ,年龄 主要集中在 36 ~ 59 岁年龄段 ( 44 % ) ,性别没有明显差异 。患者所患疾病前 几 位分别是 恶性肿瘤 、 各种类型的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 、 其中恶性肿瘤又以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贫血主要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常见 。结论 : 根据疾病顺位分析,提示要加强对 中老 年患者肿瘤疾病的防治和研究,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 标签: 住院患者 疾病 统计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