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许多研究表明,肝细胞治疗已成为肝功能衰竭及先天性肝代谢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肝细胞获取困难。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的发展,肝细胞永生化已成为可能。本文就肝细胞永生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 永生化 自发永生化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药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8例椎管内麻醉禁忌需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麻醉诱导后至胎儿娩出时间(I—D),〈10rain(A组)或≥10min(B组),观察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结果全身麻醉下,产妇无术中知晓,新生儿Appar评分与I—D有关。结论缩短I—D时间,谨慎用药是保证剖宫产全麻安全的关键。

  • 标签: 全麻 剖宫产
  • 简介:目的建立大枫子油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大枫子进行定性鉴别,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2∶1∶0.1);以GC法对处方中的冰片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弹性石英毛细管柱DB-WAX(30m×0.32mm,0.25μm);柱温为100℃;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00℃。结果TLC法鉴别了大枫子;冰片含量(以龙脑和异龙脑的总量计)平均为4.94mg/g,RSD为2.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4%,RSD为1.45%(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大枫子油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大枫子油 定性鉴别 龙脑和异龙脑 GC
  • 简介:<正>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TAM)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进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明显促进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本文就TAM的来源、TAM在肿瘤发生、进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及TAM相关肿瘤靶向治疗进行综述,相信通过对TAM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1TAM与肿瘤微环境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不仅是由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调控,还依赖于肿瘤间质等构成的肿瘤微

  • 标签: 巨噬细胞活化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 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生长 重要组成部分
  • 简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手术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与临床的不良预后关系密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多因素共同参与、多因素之间交互作用所导致的结果,早期预防和干预,尽量减小围术期伤害性刺激,运用多模式的非阿片类药物进行疼痛管理、控制炎症反应、改善术后环境等可能成为其治疗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手术 麻醉
  • 简介:他汀类药物是一类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药理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仅在机体的降脂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它还在抗炎症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稳定斑块和抑制血栓形成等方面有着良好的表现。本文主要对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功效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败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肾病以及肿瘤疾病等方面的应用进展。随着人们对他汀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发生作用机制将更加明确,同时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也会随之进一步延伸,在更多领域和学科中有所应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血脂 高血压 糖尿病肾病
  • 简介:胎儿生长受限(Fetalgrowthrestriction,FGR)是产科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75~15.53%,我国的发病率平均为6.39%。其围生儿死亡率为正常胎儿的4~6倍。患儿近期和远期并发症高,如胎粪吸入综合征、低氧血症、多动症、言语和阅读困难等,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嘲。因而早发现、早治疗和早干预,对于预防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超声学的不断发展,超声在预测FGR及为临床提供生长受限胎儿宫内情况,决定终止妊娠的时间及方法提供依据。现将近年来超声预测FGR的研究方法综述如下。

  • 标签: 胎儿生长受限 超声预测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胎粪吸入综合征 远期并发症 围生儿死亡率
  • 简介:乳腺癌是美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和第2大癌症死因,2009年中估计有192370个新发诊断病例同年死亡40170人。尽管从1990年以来乳腺癌的病死率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但在年龄20~59岁的女性中乳腺癌仍然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原发性乳腺癌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伊伐布雷定在中国人群中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将3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给予2.5、5、7.5mg伊伐布雷定片,给药后8、15、30、45min和1、1.5、2、3、4、6、9、12、24、36、48h分别采集静脉血,并用HPLC-MS/MS法进行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单次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后,血浆中伊伐布雷定的t1/2为(4.4±1.0)、(5.2±1.2)、(4.6±1.2)h;Cmax为(15.1±4.1)、(35.9±8.9)、(48.2±9.6)ng·ml-1;AUC(0~48)为(64.4±14.2)、(169.6±33.1)、(215.6±55.6)ng·h·ml-1;去甲伊伐布雷定的t1/2为(7.9±1.4)、(9.9±1.2、(9.8±1.3)h;Cmax为(1.8±0.7)、(3.1±1.6)、(6.3±1.0)ng·ml-1;AUC(0~48)为(13.4±2.8)、(23.9±9.4)、(44.1±9.2)ng·h·ml-1。结论2.5~7.5mg伊伐布雷定片在中国人群体内代谢呈线性动力学。

  • 标签: 伊伐布雷定 去甲伊伐布雷定 HPLC-MS/MS 血浆药物浓度
  • 简介:目的:探讨干预措施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实效。方法建立住院患者防跌工作计划,成立院防跌管理小组,分层次施行防跌工作知识培训.实施规范防跌护理程序,防跌干预措施启用和评定标准及指标以达到干预措施防跌的实效。结果全院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7.55,万人下降到2.82/万人,严重伤害率由82.98%下降到63.42%;患者由宣教前平均掌握人次8.1%提高到76.6%,未掌握人次由51.9%下降到6.5%。护理人员能掌握相关知识由培训前30%提高到培训后82%,未掌握下降到0,陪护人员掌握防跌相关知识与年龄无关,但与学历和工龄有关联,培训前后有明显关联。结论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防跌采用干预措施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和严重伤害率,宣教和指导是住院患者防跌回报率最高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防跌意识和技能是降低跌倒发生率的关键,加强陪护人员教育培训和管理是住院患者防跌的保证。

  • 标签: 干预措施 跌倒 预防 住院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收集拔除的无龋坏、无牙周疾病的健康前磨牙及第三磨牙,获得牙髓,酶消化联合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Humandentalpulpcells,hDPCs),扩增后取第4代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用于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hDPCs在含2%胎牛血清(Fetalbovineserum,FBS)的aMEM培养基中加入10^-8mol/L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培养,对照组单纯使用含2%FBS的aMEM培养基培养。在细胞培养第1、3、5天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培养的第1、5、10天分别进行AIP染色及ALP定量分析检测细胞分化情况:细胞培养第10天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细胞增殖活性检测显示,实验组培养第3天及第5天可见hDPCs增殖活性得到显著抑制,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AIP染色及定量测定:培养10d后,地塞米松实验组AL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茜素红染色结果:培养10d后两组细胞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钙化结节形成.但是实验组钙化结节形成数量较多。结论酶消化联合组织块法可以成功体外培养hDPCs。10^-8mol/L地塞米松可显著抑制hDPCs的增殖活性,提高hDPCs的ALP活性及矿化能力。

  • 标签: 人牙髓细胞 地塞米松 增殖 分化 碱性磷酸酶活性
  • 简介:目的总结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43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动脉腔内溶栓治疗,其中27例进行导管直接溶栓,6例导管直接溶栓前行血管内球囊扩张,7例导管直接溶栓后进行血管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溶栓前后均进行球囊扩张有3例。腔内溶栓治疗无效转而手术取栓13例。结果30例(69.8%)患者血管再通及肢体保存,但其中1例因出血并发症死亡,发生脑梗死1例。8例(18.6%)截肢,均为移植物血栓形成。1例肢体坏死但未行截肢。4例溶栓无效但肢体未坏死而最终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结论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总体安全有效,可优先考虑,根据病情的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下肢动脉缺血 急性 溶栓治疗 血管成形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痫宁一号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痫宁一号片中苯巴比妥的含量;痫宁一号片中硼砂经甲醇提取后,在酸性非水介质中与姜黄素生成红色络合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硼砂含量。结果苯巴比妥在50.8~508.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精密度的RSD为1.08%;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0.89%。硼砂在1~25μg·ml-1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1.04%。结论所建立的苯巴比妥和硼砂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痫宁一号片 苯巴比妥 硼砂 HPLC 分光光度法
  • 简介: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采用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按照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5例。笔者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0分钟(50~70分钟),平均出血量100±20ml(80~120ml)。通过3~12个月的随访,愈合时间10~14周,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感染,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6例,良1例,可1例,差无,优良率达94.4%。结论PFNA-Ⅱ符合亚洲人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骨折固定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PFNA-Ⅱ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当前发表的系统评价再评价(overviewsofreviews,简称Overviews)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方法进行调查分析,为Overviews制作者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2010年第1期)、PubMed、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截至2009年12月,遴选出具代表性的Overviews。然后提取其质量评价标准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对主要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共遴选出43个具有代表性的Overviews,其中32个(74.4%)对纳入的系统评价进行了方法学质量评估,15个采用OQAQ标准(34.9%)、3个采用AMSTAR标准(7.0%)、2个采用DARE清单(4.6%)、2个采用Assendel标准(4.6%)、1个采用EectivePublicHealthPracticeProject标准(2.3%)、6个采用自定义标准(14.0%),1个采用综合标准(2.3%),2个为其他(4.6%)。有10个研究(23.6%)进行了证据质量评价,其中8个研究(18.6%)应用GRADE分级系统进行评价,7个研究(16.3%)同时应用了证据质量评价和GRADE分级评价方法。结论现有Overviews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包括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但大多数现已发表的Overviews文献的质量评价实施并不完整。同时,现已发表Overviews中采用的方法学质量评价标准众多,尚无统一标准。鉴于OQAQ标准和AMSTAR标准评价内容全面,实施简易,其应用相对广泛,并得到了推荐,建议Overviews作者合理选择应用。GRADE系统相比其他证据质量分级系统更具系统性和全面性,推荐制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正确使用,使Overviews研究结果更加完整,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评价再评价 系统评价 质量评价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Sephadex-G50Coombs微柱凝胶卡应用于稀有血型抗体筛选和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以Sephadex-G50凝胶为载体,制备Sephadex-G50Coombs微柱凝胶卡。取无偿献血者血清与稀有血型(Mur)抗原阳性红细胞加入凝胶卡反应腔,37℃孵育后15min离心,观察结果。再取阳性反应者血清,用2-Me灭活IgM型抗体后,重复前述步骤,以确定是否含IgG型抗-Mur。取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直抗实验、游离抗体实验和放散液抗体检测实验。结果2600名无偿献血者中,检出1例IgM型抗-Mur。246例新生儿溶血病标本中,检出ABO溶血病210例,RhD溶血病5例,RhE溶血病2例,抗-M和抗-Jka引发的溶血病各1例。自制凝胶卡与进口凝胶卡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自制Sephadex-G50Coombs微柱凝胶卡与进口凝胶卡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的特点,可用于血型血清学临床实验。

  • 标签: 微柱凝胶 稀有血型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
  • 简介:Livin是新近发现的IAP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者低表达,发挥着广泛的抗凋亡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内外研究发现降低其表达可以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已经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就Livin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诊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LIVIN 泌尿系肿瘤 细胞凋亡
  • 简介:高血压是中风、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等心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指标。70%~80%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存在透析前血压升高[1],其实在慢性肾脏病早期阶段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很高,研究显示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1.73m2)时血压较前已明显升高[2]。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早期患者,高血压是其肾功能损害和心血管并发症增加的主要风险因素。并且,透析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也使心血管死亡率增加3倍[3]。除了年龄、

  • 标签: 患者血压 控制研究进展 水平控制
  • 简介: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类新近发现的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与膀胱癌的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现已证实,miRNA有望发展为用作有效膀胱癌诊断的生物标记,提高膀胱癌的诊断率,成为治疗膀胱癌的新靶标。明确miRNA在膀胱癌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揭示膀胱癌发病的具体分子机制,还将大大促进miRNA在膀胱癌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 标签: MICRORNA 膀胱癌 肿瘤标志物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