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应用抗感染药物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氟康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发热以及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比较高,采用氟康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疗效。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医院感染 抗感染药物 氟康唑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控制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我科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126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术后伤口感染的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26例患者中,共计有31例患者出现术后伤口感染的情况,感染率为2.75%。术后伤口感染发生与切口类型、患者年龄、住院时长、手术时长、基础疾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结论 根据对骨科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多项因素进行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骨科术后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对感染科进行强化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感染科护理人员。12名。2020.12至2022.01,执行强化护理管理模式。统计干预前后护理人员标准预防行为。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标准预防行为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感染科进行强化护理管理,所得效果显著,可有效规范护理人员标准预防行为,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价值确切。

  • 标签: 医院感染控制 感染科 强化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对感染科进行强化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感染科护理人员。12名。2020.12至2022.01,执行强化护理管理模式。统计干预前后护理人员标准预防行为。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标准预防行为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感染科进行强化护理管理,所得效果显著,可有效规范护理人员标准预防行为,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价值确切。

  • 标签: 医院感染控制 感染科 强化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本文通过对 829例耳鼻喉外科术患者的 流行病学调查,得出 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率为 4.10%,以及呼吸道系统疾病、泌尿道系统疾病、消化道系统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所占比例。感染并发部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因素是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的几个重要因素。因此, 做好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手术医护人员本身严格做好术前手术器械的消毒、人员洗手及整体手术室的通风杀菌等工作, 把术后感染的机率降到最低。

  • 标签: 耳鼻喉外科 术后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医院中聚集各种病原菌,使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并不鲜见。而在耳鼻喉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由于医护人员需要近距离接触患者的手术部位,因此为病原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使得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时有发生,患者一旦发生术后感染,其手术治疗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康复速度会有所减慢,其生活质量会有所降低,其所花费的医疗费用会有所增加。故加强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的防控显得很重要。

  • 标签: 耳鼻喉科外科 术后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和健康教育,进而观察规范化的治疗对于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1年患有重症精神疾病的86例患者,观察患者规范化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前后的状态进行对比和研究。结果:通过六个月的治疗之后发现,对患者使用规范化的治疗方式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患者在精神疾病方面的病症取得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在接受治疗的人数中,病情有所缓解的患者还在不断增加,说明规范化的治疗方式对于患有重症精神疾病的患者来说是有一定效果的。结论:通过上述的研究以及结果发现,当患者患有重症精神疾病的时候,应最大范围内的为其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方式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精神方面最大可能的回归到正常的身体状态。

  • 标签: 重症精神疾病 规范化治疗 规范化健康教育模式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神经重症患者主要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12 分以下的急性脑血管病、颅脑创伤、围手术期重症患者及重症神经系统感染、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系统急重症患者,这一部分患者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其不仅影响患者预后,严重者威胁生命。因此明确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本文就神经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等做一综述。

  • 标签: 神经重症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染性,感染控制工作成为了此次“战疫”中的“生命线”, 身为感控小组成员不仅要监督好队员在方舱医院内的各项防护,更要加强医疗队驻地酒店的感染防控工作,以保证实现所有医疗队员“ 0”感染的目标。

  • 标签: 驻地酒店 感染控制 体会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具体进展,推动临床医药学的可持续发展。深部真菌感染,主要指的是除了表皮、毛发、甲床之外,真菌直接侵犯人类体内的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黏膜所致使的感染。这几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的现象与日俱增,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与21世纪以来,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肿瘤化疗、器官移植等等免疫性缺陷的患者数量愈来愈多,以及一部分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等药物的广泛应用有非常大的关系。根据相关研究报道称:在患者接受心肺移植、肝移植、这类手术后,感染深部真菌的人几率要更大。实际上,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患者较为严重疾病基础的患者身上,并且一旦发生感染,整体的预后性较差、死亡率非常高。

  • 标签: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 临床应用 实际进展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不仅会影响医院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还会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痛苦与经济负担。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及控制也是医院管理重要内容,其中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管理起到十分要的作用[1]。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一部分,护理全程都应注意进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应用护理管理进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能够起到理想的效果。笔者主要阐述控制医院感染加强护理管理的体会

  • 标签: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岗位培训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小儿内科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了进一步控制医院感染的情况,提供更严谨的数据和实验依据。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回顾性分析,近几年医院小儿内科363例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结合的回顾性分析法,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本篇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小儿内科363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有167例感染率在23.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儿内科患儿住院时间大于两周,并伴随有一定的静脉插管,白血病,肺炎以及恶性肿瘤等感染病,分别占比超过50%以上,与医院感染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内科 患儿 感染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小儿内科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了进一步控制医院感染的情况,提供更严谨的数据和实验依据。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回顾性分析,近几年医院小儿内科363例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结合的回顾性分析法,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本篇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小儿内科363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有167例感染率在23.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儿内科患儿住院时间大于两周,并伴随有一定的静脉插管,白血病,肺炎以及恶性肿瘤等感染病,分别占比超过50%以上,与医院感染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内科 患儿 感染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常规联合 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9年 1月间收治的细菌感染患儿 40例作为观察组,再将我院同期收治的病毒感染患儿 40例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患儿均采取血常规联合 C反应蛋白进行检验,并分析两组的检验情况。结果 从白细胞计数( WBC)以及 CRP浓度水平上比较,两组的统计学对比结果为(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阳性率上对比,血常规联合 C反应蛋白检验的阳性率明显优于血常规检验阳性率以及 C反应蛋白检验阳性率,差异显著( p<0.05);而血常规检验的阳性率与 C反应蛋白检验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血常规联合 C反应蛋白检验可提高小儿细菌感染以及小儿病毒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在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20例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感染组25例,非感染组95例,统计感染发生影响因素。结果:本组发生肺部感染的95例呼吸内科患者中,胃肠道感染率4.00%,下呼吸道感染率40.00%,上呼吸道感染率16.00%,泌尿系统感染率8.00%,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2.00%,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与上呼吸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之间的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存在显著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较长、呼吸系统功能降低、抗生素种类应用过多属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呼吸内科所收治的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感染发生风险较高,而感染的发生可受到患者基础病症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治疗中需要加强对相关因素的控制,防控感染的发生进而提升治疗期间患者安全性。

  • 标签: 老年 呼吸内科 感染因素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甲硝哒唑原为抗阴道滴虫药,故又名“灭滴灵”.它同时对贾氏虫病和阿米巴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因此,以往的药物手册中都将它列人抗寄生虫病药,据资料介绍,1962年首次发现该药有抗厌氧菌的作用,并且是一种广谱抗厌氧菌药,它疗效确切.除口服外,还能外用和静脉点滴。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入抗厌氧菌的基本药物,中国药典1985年版正式将其列为抗厌氧菌的药物,

  • 标签: 厌氧菌感染 甲硝哒唑 首选药物 首次发现 灭滴灵 抗厌氧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