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PICCO监测技术应用到冠心病重症心衰患者容量管理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分析评估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冠心病重症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选对象共计36例,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入院治疗,在容量管理中应用PICCO监测技术,同时采取综合护理管理,分析研究护理效果。结果:分析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所占比例为2.78%,证实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和护理干预前进行比较,综合护理管理以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数值均明显升高,心功能指标数值改善,前后数值对比结果为P

  • 标签: 冠心病 重症心衰 容量管理 PICCO监测技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PICCO监测技术应用到冠心病重症心衰患者容量管理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分析评估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冠心病重症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选对象共计36例,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入院治疗,在容量管理中应用PICCO监测技术,同时采取综合护理管理,分析研究护理效果。结果:分析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所占比例为2.78%,证实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和护理干预前进行比较,综合护理管理以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数值均明显升高,心功能指标数值改善,前后数值对比结果为P

  • 标签: 冠心病 重症心衰 容量管理 PICCO监测技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单以及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于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 2018年 7月 -2018年 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相关手术治疗的 56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单组 28例患者采用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双组患者则是采取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之后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临床专业对比。 结果:结果显示,单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X 线暴露时间、降低骨水泥渗透发生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双组患者, 但是,两组患者术后随访 1 年的生活质量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时单以及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单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手术相关指标。

  • 标签: 单侧 双侧 经皮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思考重症医学高容量血液滤过(英文简称“HVHF”)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筛选出本院在2020/1-2020/12期间接收的70例感染性休克重症患者,结合治疗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常规治疗+HVHF),各35例,之后对比2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临床疗效等。结果 实验组在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临床疗效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HVHF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有利于逐步增强临床疗效,缩减住院周期,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重症医学 高容量血液滤过 重症感染性休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了解空军飞行员合理用药现状,评估用药风险,为进一步制定有关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某战区空军飞行员从用药观念、用药知识、用药行为三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使用 EpiInfo7.0软件构建调查结果数据库,对结果进行量化评分后采用 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用药观念、用药知识、用药行为按百分制计算的平均分分别为 58、 71、 64。用药知识高分组与低分组比较,用药观念评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用药行为评分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空军飞行员的合理用药水平偏低,个人用药知识对实际用药行为的指导作用不强。需要加强用药风险反馈系统建设,并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措施。

  • 标签: 军事飞行员,合理用药,问卷调查,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脊柱弯矫形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 通过回顾性分析20 17年1月到20 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 46名脊柱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脊柱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 脊柱弯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在手术前应该积极地与患者沟通,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在手术后,医护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特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保持畅通,防止患者的肺部发生感染。结论 : 精心细致的护理管理能显著提高脊柱弯矫形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 标签: []脊柱侧弯 矫形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容量的肺灌洗疗法治疗矽肺的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 40例 2017年 4月 -2018年 2月矽肺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常规药物 +小容量的肺灌洗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病情改善时间、运动耐量提高时间、肺功能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状态、血清转化生长因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病情改善时间、运动耐量提高时间、肺功能改善时间、肺功能状态、血清转化生长因子相比较对照组更好,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P> 0.05。结论:常规药物 +小容量的肺灌洗疗法治疗矽肺效果好。

  • 标签: 小容量 肺灌洗疗法 矽肺 效果 肺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PICC导管在临床上多用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高渗液体的静脉治疗。肢体肿胀是PICC置管中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对一例PICC置管手臂肿胀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 标签: PICC置管 侧手臂肿胀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 :急性脑梗死是世界上病死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脑支循环及其相关评估分别在维持脑组织缺血 /再灌注和指导临床治疗方面起重要作用。脑动脉支循环与急性脑梗死病情轻重、血管再通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脑支循环形成的重要性。但脑支循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可干预和不可干预因素。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促进脑支循环形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综述主要阐述了脑支循环的定义及分级、影响因素、评估手段、临床应用等各方面,从而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支循环的干预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脑侧支循环 临床意义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9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内所收集的我国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对比城市与农村的医疗服务需要量与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指标。结果:从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年的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人均年患病天数和人均年卧床天数等方面整体略高于农村(P<0.05);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年的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指标与农村相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出现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万元以上设备数和业务用房面积数方面无法满足基本需求的问题,需要维持城市与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平衡,进而提高广大乡村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 标签: 乡村振兴背景 我国农村 医疗卫生服务 供给侧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按摩手法结合伸拉疗法对 c型脊柱弯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 C型脊柱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 <一 >、对照组 <二 >及空白组,各 20例。实验组采用推拿手法和伸拉法,对照组 <一 >推拿法,对照组 <二 >伸拉法,空白组不做治疗,观察四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 85%,对照组 <一 >总有效率为 45%,对照组 <二 >总有效率为 45%,空白组总有效率为 0%。四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发生不适等情况。结论:推拿按摩加之拉伸法对于青少年 C型脊柱弯有显著缓解的效果,可以运用。

  • 标签: c型脊柱侧弯 按摩手法 伸拉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大脑脚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预后。方法:以2016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大脑脚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研究,分析本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19例出现肢体瘫痪或运动功能障碍,21例伴意识水平下降或认知能力降低,为本病最常见症状;影像学检查中,可见大动脉粥样硬化,多数患者可累及脑桥、小脑等部位,部分患者可见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少数患者可见椎动脉及大脑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2例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存活18例,3例患者丧失自理能力,预后不良率53.13%。结论:1)双大脑脚梗死患者与大多数脑梗死症状相似或相同,多数患者伴脑桥、小脑梗死。2)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灌注不足可能为本病的最主要病因。3)本病的预后较差,短期存活率并不理想。

  • 标签: 双侧大脑脚梗死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双风池穴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紧张性头痛( T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5年 2月~ 2017年 8月我院 TH患者 152例,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 n=76)与对照组( n=76)。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双风池穴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头痛程度( VA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电泳时间( EEP)、血浆粘度、全血粘度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B)与腋窝淋巴结清扫 (ALND)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障碍及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 86例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 SLNB 组 ( n = 43) 和 ALND 组 ( n = 43) 。结果与 ALND组手术优良率 79.07%对比, SLNB组手术优良率 97.67%较高( P< 0.05), ALND组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 8例, SLNB组发生 1例。与 ALND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18.60%( 8/43)对比, SLNB组发生率 2.33%( 1/43)较低( χ2=4.6527, P< 0.05)。与 ALND组术前肩关节功能对比, SLNB组最大外展角、 Neer评分均未表现明显差异( P> 0.05);与 ALND组术后肩关节功能对比, SLNB组最大外展角、 Neer评分均较高( P< 0.05)。结论 与 ALND相比较, SLNB对于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疗效更优,可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改善患上肢功能。

  • 标签: []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肩关节功能障碍 上肢淋巴水肿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接骨板系统治疗同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我科 2012年 1月至 2015年 12月收治的 16例同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接骨板系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联合重建锁定接骨板或空心钉)固定治疗。结果 除 1例失随访外,其余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 9~30个月。 14例股骨干骨折于术后 3~7个月获得骨折愈合; 1例股骨干骨折术后 9个月骨折仍未愈合,经再次手术内固定并植骨后 4个月愈合。末次随访的 Friedman-Wyman功能评分:优 9例,良 5例,差 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 1例,股骨颈内翻畸形 1例,股骨颈骨不连 1例,股骨干骨不连 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例。结论 对同股骨干合并股骨近端骨折应用接骨板系统治疗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 标签: 接骨板系统治疗 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干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PMIHR)治疗老年单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 2019年 1月 -2020年 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单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 9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 45例。观察组行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 VAS评分和术后 6个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VAS评分为( 2.12±0.36)分,术后 6个月的优良率为 93.33%,对照组的 VAS评分为( 3.22±0.42)分,术后 6个月的优良率为 66.67%,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单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行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减少患者疼痛感,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 标签: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