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收集并分析发生医源性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 2013年 1月 -2018年 12月发生的 39名暴露人员资料,统计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39名暴露者中,护士人群最多,为 66.67%;暴露地点以病房、手术室最多,分别为 48.70%、 35.90%;暴露病原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为 66.67%;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为 87.18%;暴露的操作环节以手术操作和护理拔针居多,分别为 25.64%和 23.08%。结论 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健全各类规章制度,规范使用技术设备。

  • 标签: 医源性暴露 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1995年和1996年,民航发生飞行员心脏性猝死2例,笔者通过回顾其病史与既往史,提出:①飞行人员冠心病的一级预防首先应着手对其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②加强对飞行人员隐性冠心病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早期筛选与监控是防止心脏性猝死的重要环节;③对冠心病的“高危个体”的筛选与控制;④心电图与次极量运动试验心电图作为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应予以重视;⑤严格遵守航卫条例,搞好航空医学健康鉴定是保证飞行安全的根本。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冠心病 心电图 飞行人员 民航飞行员 高危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肿块微钙化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进行乳腺超声检查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次入选者都采取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利用超声了解患者的钙化灶情况。结果:发现良性肿瘤患者多见微钙化灶,同时微钙化灶分布情况主要是簇状分布;恶性乳腺疾病患者多为粗钙化与弧形钙化灶,良性、恶性乳腺患者的钙化灶类型对比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乳腺肿块 微钙化 超声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石景山地区院前猝死事件的特点。方法 选取 2011年 1月 ~2018年 12月石景山地区 268例猝死患者现场抢救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猝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地区院前猝死以老年男性为主,多发生于凌晨,部分存在发病诱因及先兆症状,冬季多发,以心源性为主,复苏成功率不高。结论 院前猝死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高危人群的识别,广泛普及第一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技能,提高猝死的复苏水平。

  • 标签: 猝死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 2016年 11月至 2018年 5月期间收诊的 200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 n=84)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 n=116)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统计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3.9% vs 79.7%, X²=8.799, P=0.003)。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 3.4% vs 15.4%, X²=8.454。 P=0.004)。结论:妇科疾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 标签: 米非司酮 妇科疾病 临床疗效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数字乳腺 x线摄影 ,乳房癌的多形态进行分析 ,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 。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5例乳腺癌数字乳腺 x线摄影资料显示 ,数字乳腺 x线摄影 ,乳腺癌的诊断评价价值。 结果 肿块82例, 约 占86.3%, (块 形 63例,占 76.8%,结节形 10例,占 12.2%,不规则形 9例,占 10.9%),肿块 伴 钙化48例,占 50.5%,钙化 53例,占 55.7%,不对称性密度增高伴结构紊乱 67例,占 70.5%,乳头凹陷 48例,占 50.5%,皮肤增厚 18例,占 18.9%, coopers 韧带“牛角征” 13例,占 13.6%,大导管相 7 例,占 7.3%,乳后间隙受侵 23例 24.2%,腋下淋巴结转移 55例,占 57.9%,引流血管增粗迂曲 35例,占 36.8%。 结论 乳腺癌具有多种X线表现,肿块 , 不对称的结构紊乱,恶性钙化 ,肿块与皮肤增厚 ,肿块与血管扩张变形 ,血管扩张和乳头凹陷,皮下脂肪及乳后间隙消失,皮肤增厚,腋下淋巴结转移,因此 ,提高认识和乳腺癌早期确诊鉴别诊断了非常宝贵的。

  • 标签: 乳腺癌 数字乳腺 x线摄影 肿块钙化 乳腺癌的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减少官兵因无偿献血对日常训练和执行任务的影响,拟为血液应急储备打下牢实基础。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血站无偿献血的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部队官兵,按症状归纳统计区分轻度反应、中度反应和重度反应发生率。结果 159名官兵均为轻度和中度反应,未出现重度反应。反应发生率为3.88%,高于国内统计数据。结论 目前这种短时间、集中、大量的无偿献血活动的服务和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献血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部队官兵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减少官兵因无偿献血对日常训练和执行任务的影响,拟为血液应急储备打下牢实基础。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血站无偿献血的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部队官兵,按症状归纳统计区分轻度反应、中度反应和重度反应发生率。结果 159名官兵均为轻度和中度反应,未出现重度反应。反应发生率为3.88%,高于国内统计数据。结论 目前这种短时间、集中、大量的无偿献血活动的服务和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献血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部队官兵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患者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84例手术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分析手术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和评价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收集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10例COVID-19住院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1)病例特征 :10例患者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其中轻型1例,普通型9例;患者年龄23-79岁,男4例,女6例;有接触史10例(100%),其中7例为家族聚集性发病;疾病平均潜伏期5天。(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其次为咽痛症状,消化道症状少见 。(3)影像学检查 :胸片或胸部CT显示肺部炎症。(4)治疗方案:所有患者 均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吸氧等治疗,后病情好转,体温下降。结论:核酸检测阳性、流行病学史、血常规、胸部影像学是诊断 COVID-19的重要依据。易感人群接触史,咳嗽发热症状、淋巴细胞低下是COVID-19感染的重要临床表现。中西药结合治疗是COVID-19的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症状 核酸检测 影像学检查 中西药结合治疗
  • 简介:【摘 要】 目的:观察两种四联两周疗程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方法:选择经13C尿素酶呼气试验(13C-UBT)和胃镜下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均为阳性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据所采用的抗生素不同分为呋喃唑酮组及克拉霉素组,以比较不同抗生素组合四联两周疗程法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呋喃唑酮组的根除率为95.5%,克拉霉素组的根除率为79.3%。两组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喃唑酮四联两周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相比于克拉霉素组相更安全有效,具有统计学差异。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埃索美拉唑 呋喃唑酮 克拉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