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神经内科临床用药PDA使用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检测我科2017年2月1日—2017年11月30日临床用药PDA扫描率,并采取PDCA管理,成立改进小组,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改进效果。结果用药扫描的总执行率由93.26%提高到99.14%。结论运用PDCA管理,明显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杜绝给药错误,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将护理人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PDCA循环 PDA 药品扫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预并发症因素对提高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8月我科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选取9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并发症管理。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使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因并发症因素造成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意外拔管)由35.16%下降至8.79%。结论通过干预并发症因素,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并发症 护理干预 静脉留置针使用率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症是近些年来较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大;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脑内黑质纹状体通路神经发生病变,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肌肉僵硬、平衡障碍及运动迟缓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目前临床上关于怕帕金森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延缓病情的发展,减慢神经元变性的速度,临床上药物治疗帕金森疾病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以发病原因作为基础,主要作用于关键发病靶点或是信号通路,目前针对帕金森疾病的治疗主要有两类药物——抗胆碱能类和作用于多巴胺系统的药物。

  • 标签: 抗帕金森药物 抗胆碱能 多巴胺系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社区卫生服务研究属于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以及探讨改进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领域,这个领域受会受到个体文化背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主流趋势的影响而变得各具特色。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看来,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及疾病预防不仅是缩小区域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差距的关键之处,还是推动城市社区我国整体卫生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先简单介绍了社区卫生服务等相关定义,随后阐述了当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紧接着概括了几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利用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几项强化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利用的策略。

  • 标签: 社区 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应用全程人文关怀护理的质量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此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41例)与人文关怀护理(观察组,44例)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44例患者在接受了人文关怀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3%,且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时,可引入全程人文关怀护理理念,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人文关怀 手术室 护理 质量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和分析某公司垃圾焚烧综合利用发电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分析与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该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粉尘、物理因素。检测结果表明化学毒物、高温和噪声强度等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矽尘浓度测量结果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在确保各类防护设施有效运行、保证生产设备正常运转、改善粉尘作业场所防护设施的情况下,该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 标签: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利用全程人文关怀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例。将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实验组则实施全程人文关怀,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实施后,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室采用全程人文关怀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临床的护理质量,使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全程人文关怀 手术室 护理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用于流动人口的价值探讨。方法选取1年间的流动人口,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项数据,进行详细的数据比较分析,得出利用,以及影响该项工作有效性实现的相关因素。结果现阶段我国的该项工作的总体利用不理想,需要在工作开展中,对于不同年龄层和文化程度的人口进行卫生服务的重视。结论针对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需要我国在具体工作开展中,积极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此有针对性的改善流动人口健康管理意识不高,不会主动进行健康体检、职业防护意识薄弱、服务与实际需要脱节等现状,逐步加强政府、流动人口对于该项工作开展的重视度,进一步促进人口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切实保障其权益。

  • 标签: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流动人口 利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高血压采用依那普利、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诊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遵从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前者施行氨氯地平治疗;后者在常规组治疗的前提下加用依那普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疗效(97.5%)高于常规组(80%),副反应(7.5%)与常规组(10%)接近,两组整体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增强疗效,可靠安全,适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依那普利 治疗效果 氨氯地平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痛不适、反酸、饱胀等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奥美拉唑 枸橼酸莫沙必利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分析的手段筛选乳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寻找乳腺癌特异分子标志物并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中检索获取乳腺癌患者的芯片数据,进行差异基因的筛选及相关分析。结果共得到212个差异基因,分别富集在细胞周期调控、激素刺激反应、代谢和碱基切除修复等功能簇中。筛选出的关键基因(FOS、H2AFV、HDAC3、OAS1、PCNA和RB1基)能够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结论筛选获得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差异表达基因 高通量基因芯片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极速脉搏波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高血压病人60例,测量血压,血脂、血糖(GLU),并计算脉压指数(PPI),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再利用极速脉搏波成像技术(ufPWV)测算颈动脉收缩早期脉搏波传导速度(BS)、收缩末期脉搏波传导速度(ES)。根据PPI分为三组PPI<0.4(30条颈动脉)、0.4≤PPI<0.5(58条颈动脉)及PPI≥0.5(32条颈动脉)。结果(1)三组组间比较,三变量(BS、ES、IM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PPI与BS、ES、IMT的相关性分析,ES的相关系数(r=0.741)明显高于BS、IMT。结论ufPWV技术可显示血管弹性与PPI的相关性,且ES优于IMT,ufPWV技术可作为定量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新型有效手段。

  • 标签: PPI 极速脉搏波成像 颈动脉弹性 内中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用个性化分阶段护理对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共400例,根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分阶段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在护理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时,采用个性化分阶段护理能够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个性化分阶段护理 COPD 急性加重期 自我护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