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共同内群体认同和际关系两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介绍际威胁和际信任这两种群际关系。这些研究探讨了共同内群体认同是如何影响到际关系,际关系又是如何作用于共同内群体认同的。

  • 标签: 共同内群体认同 群际关系社会认同 理论
  • 简介:摘要人体维持健康离不开肠道菌的动态平衡,肠道早期菌的多样性对机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婴儿期是肠道菌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婴儿肠道菌具有动态性和脆弱性的特点,且易受多重因素影响。本文从婴儿肠道菌的建立、影响因素,及其相连疾病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疾病 影响因素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体会。方法该院肛肠科护士长建立护理微信,护士长和科内所有护理人员是微信好友,把科内所有护理人员通过微信好友拉进里,方便于大家工作上的随时沟通交流,为临床工作提供另一形式的护理交流管理平台。对其应用和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将建立微信前后的护理质量方面、患者投诉率、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应用于病区管理的方法便捷高效,增加了科室团结凝聚力,体现了人性化管理,有效的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微信群 沟通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主导的造口护理微信在癌性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微信收看造口护理视频及健康教育知识、与阳光造口之家微信患者实时群聊、遇有疑问随时咨询、配合专业指导实时互动等。结果5例癌性肠造口患者出院后出现造口并发症,4例患者通过微信解决了问题无需到医院就诊。结论通过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管理造口护理微信,充分发挥伤口造口护理专业人员优势,提供专业的造口护理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癌性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造口护理 微信群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心肌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按摩、针灸、功能训练、蜡疗、汽疗、痉挛肌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结合核心肌训练,治疗三个疗程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两组在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核心肌的稳定性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

  • 标签: 核心肌群 痉挛型脑瘫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链球菌(GBS)感染对胎膜早破产生的影响,明确其间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胎膜早破孕妇(观察组),同期产检正常50例孕妇(对照组),对两组孕妇GBS感染情况以及GBS感染检测阳性与阴性产妇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GBS感染阳性10例(20.0%),对照组产妇GBS感染阳性3例(6.0%),组间数据差异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S感染是胎膜早破的原发因素,对母婴安全性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临床应重视GBS的筛查,降低母婴风险。

  • 标签: 胎膜早破 B群链球菌 感染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对肠道菌及循环炎症因子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84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治疗。结果实验组的肠球菌菌落少于参照组,拟杆菌菌落多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肠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的菌数量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TNF-α、INF-γ、IL-1β以及IL-6等炎性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对比参照组的83.33%更高,P<0.05。结论应用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效果理想,治疗期间不会对肠道益生菌产生显著影响,且对炎性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红霉素 糖尿病胃轻瘫 肠道菌群 循环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在提高精神科护士掌握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各病区建立医护人员微信,选择在岗护士197人,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微信使用前患者病情知晓情况仅依靠交班、自身观察及医生处得来,使用后除以上方法外,要求每班护士在微信中交班,并对所在岗位中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及时发送微信,并制定出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考核标准,分别进行微信使用前、后的随机考试。结果微信使用前护士掌握患者病情知晓率及患者、护士、医生的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使用后。结论微信的使用提高患者病情信息传达的时效性及全面性,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促进医护患的和谐,提高了服务质量。

  • 标签: 微信群 精神科护士 病情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结构变化及其与炎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IB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溃疡性结肠炎100例(UC组),克罗恩病50例(CD组),其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新鲜粪便标本进行菌培养,对比三组肠道菌结构变化,并分析C-反应蛋白、血小板、血沉、血小板等炎性指标和菌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结果UC组肠道内SC、SB、PS、BL、BD、LC以及EC等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UC组E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组PS、SB、BD、LC、EC、BL等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组ES、SC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炎性指标组UC组患者SB数相对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其他菌种数量差异较小(P>0.05),CD组患者EC数相对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其他菌种差异对比较小(P>0.05)。IBD患者炎性指标和肠道菌呈弱相关性。结论IBD患者肠道菌结构被破坏,肠道菌失衡,和真杆菌属数量减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结构变化 炎性指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受的健康体检者50例,抽取其静脉血分为两份,其中一份做溶血处理(观察组),另一份做正常血液标本(对照组),对比两份标本的各生化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结果两份标本的尿酸(UA)、血肌酐(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等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钾离子(K+)、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总蛋白(TP)显著较高,空腹血糖值(GLU)、碱性磷酸酶(ALP)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影响到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检查结果,检验人员必须做好措施防止标本溶血发生,若出现溶血情况,必须及时补救或重新抽血以防误诊。

  • 标签: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项目 影响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电生物反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医院诊治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14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可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各7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脑电生物反馈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采取基本的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组患者的基本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效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效率为98.16%,常规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效率为72.64%,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使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有了较高的提升,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在临床上的治疗效率。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精神分裂症 迟发性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管理是走进临床、服务临床的干预过程。如何更好地进行医院感染管理也就是着力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执行力的问题,将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化可以增强医院感染管理执行力,从而把医院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流程化 执行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86例肝硬化病患为研究组,另择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受检者60名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生化检验,分析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的PA检测值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AST、AFU、GLDH、ADA和NAG检测值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化检验项目诊断肝硬化疾病中,PA、AST、AFU、GLDH、ADA和NAG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生化检验 诊断 肝硬化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和分析某公司垃圾焚烧综合利用发电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分析与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该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粉尘、物理因素。检测结果表明化学毒物、高温和噪声强度等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矽尘浓度测量结果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在确保各类防护设施有效运行、保证生产设备正常运转、改善粉尘作业场所防护设施的情况下,该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 标签: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中标本溶血的影响与效果作探讨。方法选入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健康体检者40例,将其血液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观察A组20例用人工溶血,观察B组20例未发生溶血;将两组血液样本相关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A组血液样本中ALT、AST、LDH、K+等指标水平比观察B组高,P<0.05。结论标本溶血会对血液中的部分血脂、肝功能电解质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上患者接受常规生化检验时需依实际情况高度预防,整个过程中务必严格操作,保证所获数据准确无误。

  • 标签: 常规生化检验 标本溶血 检测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与生化检验项目检验临床价值。方法选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为实验组,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人员均进行血常规与生化检验,观察两组人员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的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指标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人员,而实验组淋巴细胞、总胆红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试人员,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均可以为病毒性肝炎患者病症检查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有助于病症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常规 生化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肝硬化疾病进行诊断时采用血清生化检验,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主要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诊断的肝硬化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对象,再在同一时期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象,对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血清生化检验项目检测,将生化指标中的白蛋白、Y-谷氨酰转肽酶、胆碱酯酶、谷草转氨酶检测项目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在Y-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项目中,研究组检测水平比对照组的高;在白蛋白、胆碱酯酶项目中,研究组检测水平比对照组的低。以上均实施统计学分析,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肝硬化疾病进行诊断时可以采用血清生化检验项目进行诊断,其多项生化指标相比于健康人群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以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肝硬化疾病 血清生化检验项目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祝藏族自治县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实施前后儿童口腔疾病发病情况,分析探讨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效果。方法统计2010—2017年项目实施前后6所小学相同数量共7635名项目覆盖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口腔疾病发病情况。结果通过项目的实施,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口腔疾病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通过项目采取有组织地群体性预防干预措施,有效的促进了儿童口腔及全身健康,减少了社会资源消耗和个人负担,营造了口腔保健工作良好的学校氛围,同时全面提高了我县口腔卫生保健服务水平。

  • 标签: 口腔疾病 项目 效果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