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贲门失弛缓症胃镜下球囊扩张与植入覆膜支架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取2015年4—10月于我院采取植入覆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4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2016年2—8月于我院行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4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将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食管压力测定值、胃镜介入治疗次数、平均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2、3、6个月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近似(P>0.05),术后12个月有效率为78.6%明显低于对照组97.6%(P<0.05)。治疗前两组LESP值与LESR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ESP值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LESRR值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明显低于对照组23.8%(P<0.05)。结论胃镜下球囊扩张与覆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各具优势,对于中老年患者首选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覆膜支架治疗虽然能获得理想的远期效果,但内镜介入治疗率高,增加医疗费用开销。

  • 标签: 胃镜下球囊扩张 覆膜支架 贲门失弛缓症
  • 简介:1题目1.1用最简洁、最恰当的词语构成的逻辑组合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

  • 标签: 修改文章 文章细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妇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妇科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为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妇科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加人性化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对症护理后,干预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3%,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在妇科临床护理应用,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服务 妇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标识联合在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260例普外科护理人员及患者(对照组),建立护理标识后,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普外科护理人员及患者(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54%,对照组为4.62%,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控平分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护患纠纷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应用护理标识与风险管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普外科 护理标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我院2015年01月至2015年07月200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08月至2016年02月200例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的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用药差错率、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差错率、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过程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标识 手术室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识定位法对不同年龄患者静脉穿刺效果的影响,提高静脉穿刺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200例参加体检的静脉情况特殊患者,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8~60岁)、老年组(≥60岁),每组100例。两组均采用标识定位法,比较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中青年组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标识定位法更适合中青年人群静脉穿刺。

  • 标签: 中青年 老年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病理科的200份石腊切片进行检查和检查过程改进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技术改进后的切片染色效果,优于技术改进前的切片,且骨组织、胃镜活检、脂肪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成功合格的HE切片利于病理的准确诊断,提高HE染色技术,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以确保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随身警示标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防跌倒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同一科室60例长期住院男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使用普通床尾卡警示标识的2013年作为对照组,在使用随身警示标识后的2014年作为实验组,对前后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结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跌倒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试验组跌倒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由此可见,使用随身警示标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防跌倒的作用大于使用床尾卡警示标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使用随身警示标识,可很好的减少意外跌倒发生次数,增加了精神病患者的安全保障。

  • 标签: 跌倒 随身警示标识 护理 精神科住院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96)以及对照组(n=96),对照组采取常规安全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充分应用护理标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9.38%)较对照组(19.79%)更低(P<0.05);研究组满意度(96.88%)较对照组(87.50%)更高(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过程充分应用护理标识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并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标识 重症监护室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应用护理标识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两组,管理前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管理后采取包含护理标识的统一的、规范化安全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管理后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且护理满意情况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采用统一、规范的护理标识,能够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情况。

  • 标签: 护理标识 血透室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识化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以改善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随机选取本科2016年5月到2016年10月患者440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5月到2017年10月患者44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标识化管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安全管理采用标识化管理效果满意,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标识化管理 泌尿外科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定,为了更好加强对住院病人的管理,需要通过病人姓名与住院来确认病人身份。而精神科住院病人,由于心理、行为异常等原因,更需要加强管理。而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认为,在精神科住院病人中应用标识腕带,对于降低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均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研究从标识腕带管理佩戴、应用的意义等方面对该命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 标签: 精神科 标识腕带 安全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157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风险管控措施,观察组则给予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差错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核查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护理差错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都更低,而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而护理质量核查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管理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护理标识 手术室 风险管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标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包装再生物品120个,包装时间为2013年5月至6月期间,并将包装再生物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个,对照组采用常规包装法,观察组采用护理标识包装法,比较两组包装再生物品包装后的打包完成时间、标签完成时间。结果观察组包装再生物品的打包完成时间、标签完成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标识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标识 包装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PDCA管理工具,在改进内分泌科皮试结果标识流程的效果。方法运用PDCA管理方法,认真对内分泌科皮试结果标识存在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并对实施PDCA前后护理病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运用PDCA前抽查100份护理病历质量合格率75.4%,改进后合格率96.5%。结论运用PDCA管理模式对我院内分泌科护理病历皮试结果的标识步骤加以改进,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医护满意度,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 标签: PDCA 皮试结果 标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的实践应用和效果。方法在医院基本标识的基础上根据各科室的特点和需求制作各类标识,包括独立标识、组合标识、仪器标识、药物标识等,并将各类标识应用于心内科临床护理管理,分析比较标识前后心内科护理管理患者特殊病情的观察情况、特殊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仪器使用情况。结果标识后患者特殊病情的观察全面性、特殊要求使用准确性以及仪器清点所需时间和仪器导线完好配合率等情况明显优于标识前,且标识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学意义。结论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有利于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标识 专科化管理 心内科 实践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标识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入院治疗的120例患者为本组资料研究对象,随机选取60例为观察组,对其开展护理标示管理,选取另外60例为对照组,对其开展常规护理,对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护理标示管理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分别为3.3%(2/60)、13.3%(8/60),即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6.7%(52/60)、95%(57/60),即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护理标识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能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标示 重症医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肥胖患者静脉采血的穿刺成功率,减轻痛苦,提高满意度。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208例参加体检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观察组采用标识定位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种方法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复针率、失败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标识定位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传统法),复针率及失败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标识定位法可提高肥胖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

  • 标签: 静脉穿刺 肥胖患者 标识定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重症医学科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治疗引入并应用气道插管标识所具有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8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31例经口行气管插管术的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加以收集和整理,气管插管标识粘贴于气管插管气囊延长线这一位置上,记录的内容为气囊压力以及气管插管的距离门齿深度、留置时间和名称等。结果气囊压力为25~30cmH2O、气管插管的留置时间和距离门齿深度分别为(4.2±1.8)d和19.4~23.4cm。结论护理工作人员因为清晰记录的气管插管标识,日常工作更具条理性。因为查找和翻阅而占用的工作时间大大减少,使日常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更加快速和便捷。另外,还使临床医师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更加畅通,有助于分别达成医生和护理记录工作上和人工气道管理工作上的一致性和同质性这两大目标。经规范化管理气道插管标识工作,不但有助于提升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执行力,而且在使医护工作更加连贯的基础上,促进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 标签: 气道插管标识 重症医学科人工气道患者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