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聚合链反应(PCR)是一种在试管进行简便而快速特异性DNA体外扩增技术,其基本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相似,但反应体系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应用于传统培养方法不能及时准确检出或敏感性太低或培养时间长病原体检测。PCR扩增能力极强、灵敏性极高,微量样品污染便有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出现,为此,在实验操作中应谨防污染发生,并设置严格对照,以提高PCR结果正确性。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 操作方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淀粉(AMY)和脂肪(LPS)检测方式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重度和轻度急性胰腺炎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行AMY与LPS检测,对比三组检测结果。结果重度急性胰腺炎组与轻度急性胰腺炎组患者AMY、LP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急性胰腺炎组AMY、LPS水平比轻度急性胰腺炎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Y联合LPS检测可以为急性胰腺炎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 标签: 血清淀粉酶 脂肪酶 急性胰腺炎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胆碱酯和白蛋白检测对肝硬化患者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36例肝硬化患者与3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将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胆碱酯与白蛋白进行临床检测,观察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血清胆碱酯与白蛋白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硬化病情加重,观察组血清胆碱酯和白蛋白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对血清胆碱酯和白蛋白进行检测,可有助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具有推广与应用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胆碱酯酶 白蛋白 检测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年龄和少精与精子顶体活性相关性。方法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12月在我中心进行精子顶体检测3912男性患者,按年龄将患者分为20~30y、31~35y、36~40y和≥41y,4组。采用改良Kennedy法进行精子顶体活性检测。结果随着年龄增加,精子顶体活性逐渐降低,精子顶体活性异常率逐渐升高。≥41y组精子顶体活性和精子顶体活性异常率与20~30y和31~35y两组差异显著(P<0.05)。各年龄组中,少精组精子顶体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顶体活性异常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男性年龄和少精与精子顶体活性负相关。

  • 标签: 男性年龄 少精 精子顶体酶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二酯抑制剂药物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对磷酸二酯抑制剂药物作用及严重和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临床应用。结果磷酸二酯抑制剂长期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加剧疾病进展和激发严重心律失常。结论磷酸二酯抑制剂应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及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尤其是心脏手术后。

  • 标签: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药物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与心肌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敏感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者8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心电图与心肌谱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入院时CK、CK-M,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CK、CK-M逐渐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谱检出率、心电图检出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8例传导阻滞(9.52%),6例患者30~55天恢复正常,2例患者1个月后仍未恢复正常;4例病理性Q波(4.76%),持续时间较长,3例3个月内恢复正常;24例ST-T改变(28.57%),持续时间短,1例2天内恢复正常,19例1周内恢复正常,但是容易反复,4例30天左右恢复正常;48例心律失常(57.14%),34例7~20天好转,6例持续1个月。结论与心电图比较,心肌对诊断早期病毒性心肌炎敏感性较高,但是诊断后期病毒性心肌炎敏感性较差。

  • 标签: 心电图 心肌酶 病毒性心肌炎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片口服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疗效,了解其在非整片吞服状况下疗效情况,口服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85例在我院门诊确诊1~3岁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其中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患儿口服蒙脱石散复方嗜酸乳杆菌,口服补液盐,低脂饮食外,予多片,二分之一片一日三次口服,口服方法研沫于餐前三十分钟十五到二十毫升温水冲服,对照组除未给予多片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呕吐,腹泻,停止时间,食欲,尿量恢复时间,及用药时间,两组结果采用美国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成组资料studentt检验。结果治疗组观察呕吐腹泻症状消失时间以及食欲尿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进行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片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且在非整片吞服下亦未明显影响疗效,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很高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多酶片 婴幼儿 轮状病毒 腹泻 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心肌及胱抑素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选择了100例从2013年1月—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患者血清中心肌和胱抑素C水平等进行检测,并与100例健康体检人员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以上物质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相关性。结果本次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心肌与脑钠素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胱抑素C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此外,ST段抬高型患者与非抬高型患者间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及胱抑素C水平均出现了显著变化,由此可见,将心肌和胱抑素C水平作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是可行

  • 标签: 心肌酶 胱抑素C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射频消融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并评定此种方法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住8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盘内小剂量胶原注射对照组,射频消融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注射治疗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提高。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优良率82.5%,观察组优良率90%。结论射频消融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注射提高了射频热凝准确性和成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微创治疗。保证了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远期效果,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拓宽了微创治疗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适应征。

  • 标签: CT 颈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唾液酸法检测对细菌性阴道炎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920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接受白带涂片法、唾液酸法和Amsel标准法等检测方法,并以Amsel为金标准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分析唾液酸法和白带涂片法对细菌性阴道炎疾病临床检出率。结果唾液酸法与Amsel金标准检出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白带涂片法检出率明显低于Amsel金标准和唾液酸检出率(P<0.05)。结论相较于白带涂片检测法,唾液酸法具有更高细菌性阴道炎疾病检出率,可将它作为诊断、筛查细菌性阴道炎有效检测方法。

  • 标签: 唾液酸酶法 白带涂片镜检法 细菌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蜂毒素与沉默组织蛋白S(CTSS)对于MHCC97H细胞增殖、凋亡影响。方法通过制备沉默CTSSMHCC97-H细胞株(沉默CTSS细胞株用PLVT1150表示,正常表CTSS细胞株用PLVT8表示),使用不同浓度蜂毒素干预2组细胞30min,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重复三次。制作沉默CTSSMHCC97-H裸鼠皮下荷瘤模型,使用80μg/(kg*day)蜂毒素干预,对照组予以PBS代替。观察裸鼠移植肿瘤生长状况,记录肿瘤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cleved-caspase3在裸鼠荷瘤模型中表达。结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凋亡率,PLVT1150细胞凋亡率依次为18.87%、36.72%、52.98%,PLVT8凋亡率依次为4.27%、15.32%、28.86%,进行两两比较,P<0.05。比较裸鼠皮下移植瘤发现第1组(PLVT1150+PBS)与第2组(PLVT1150+蜂毒素)比较、第3组(PLVT8+PBS)与第4组(PLVT8+蜂毒素)比较,裸鼠荷瘤体积在第14天出现统计学差异;第2组与第4组比较在第22天出现统计学差异;第1组与第4组比较,在第31天出现统计学差异。在裸鼠肿瘤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实验中检测到4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依次为40%、20%、80%、40%,进行灰度值比较1组与2组相比,P<0.05;3组与4组相比,P<0.05.Cleved-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0%,20%,60%,灰度值比较1组与2组相比,P<0.05;3组与4组相比,P<0.05。结论沉默CTSS促进MHCC97-H细胞凋亡,蜂毒素与沉默CTSS引起MHCC97-H细胞凋亡有协同作用,蜂毒素有可能为肝细胞癌生物学治疗新研究方向。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组织蛋白酶S 裸鼠模型 蜂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8月到2016年3月间接收80例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征得患者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良好,用药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多潘立酮 复方消化酶 老年人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给予早期血液灌流治疗后对患者血清胆碱酯活力恢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血液灌流)和对照组(非血液灌流),对比两组患者治愈情况、住院时间、碘解磷定剂量、长托宁剂量以及患者在治疗后3d、5d血清胆碱酯活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愈情况无明显差异,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碘解磷定剂量、长托宁剂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后3d、5d血清胆碱酯活力则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能够迅速清除体内毒物,有利于恢复血清胆碱酯活力。

  • 标签: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早期血液灌流 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1月份到2016年8月收治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性分组,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共40例;实验组采用瑞通立进行治疗,共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在临床再通率、血管再通率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出血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性不明显,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血管再通,且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 标签: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46例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比较rhTPO和rhIL-11在治疗该类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价值。方法化疗后血小板计数<75×109/L时分别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15000u及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3mg,每日一次,分为rhTPO和rhIL-11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最低值、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输注量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1)化疗后,rhTPO组血小板下降最低值为27.45±12.86,rhIL-11组为18.04±10.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rhTPO组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时间为9.45±3.86,rhIL-11组为12.12±3.8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rhTPO组血小板输注量为0.55±0.69治疗单位,rhIL-11组为1.00±0.75治疗单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rhTPO组为15%,rhIL-11组为4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减少 急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2例研究对象随机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我院接受奥曲肽联合凝血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奥曲肽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12小时后止血概率和治疗3天后显效率分别为50%、92%;对照组治疗12小时后止血概率和治疗3天后显效率分别为19%、54%。结论奥曲肽联合凝血治疗有效降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患者门脉压力,更能起到凝血、止血作用。

  • 标签: 肝硬化 奥曲肽 凝血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瑞替普(rPA)联合还原型谷膀甘肽(GSH)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9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施行rPA治疗,联合组采取rPA联合GSH治疗。结果通过治疗,联合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参照组。经过24h治疗,两组患者血清中血肌酸同工(CK-MB)、新机肌钙蛋白(cTn)I和cTnT水平均有明显提高,联合组患者CK-MB、cTnI提升幅度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个月治疗,联合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参照组更小,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PA联合GSH治疗STEMI具有极高治疗质量和效率,在临床工作上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还原型谷膀甘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及肌钙蛋白I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儿科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肌及肌钙蛋白I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66.67%,显著低于观察组96.67%,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心肌与肌钙蛋白I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心肌与肌钙蛋白I显著改善,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对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心肌及肌钙蛋白I临床情况。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 维生素C 心肌酶 肌钙蛋白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