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提高临床医师对重症手足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78例重症手足病患儿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就诊不及时外其他77例全部治愈。结论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及时干预治疗,密切观察,预后较好。

  • 标签: 重症 手足口病 早期识别 治疗 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手足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重症手足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儿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并对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重症手足的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苏州地区2016年—2017年确诊的1000例手足的各项临床资料数据,从而得出结论重症手足会持续较长的发热症状,以呼吸道、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多种实验室指标发生了改变。

  • 标签: 苏州 重症 手足口病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重症手足病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手足病患儿予以分组研究,按照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施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在临床症状缓解方面,干预组患儿意识清醒、退热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干预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重症手足病患儿施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是一种适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与普及的护理方式。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护理干预 临床症状 住院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儿童重症手足40例临床特征分析。方法对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儿童重症手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重症手足的临床特征。结果所选择的40名患者,其中小于三岁的有35例,占比87.5%,所有患者都出现发热、皮疹症状,有38名患者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出现,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占比95.0%;有36名患者有高血糖特征,占比90.0%,病毒核酸检测EV71阳性32例,占比80.0%,柯萨奇病毒阳性8例,占比20.0%,通过治疗,有33名患者痊愈,占比82.5%,有行动障碍患者3例,占比7.5%,有4名患者由于神经源性水肿死亡,占比10.0%。结论儿童重症手足病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EV71,临床特征主要为睡眠的时候四肢惊跳,高血糖,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神经源性水肿。

  • 标签: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分析要点 构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建立并实施一套完善的手足防控体系,是预防该病流行、暴发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防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手足患者的护理心得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5月150例小儿手足患者,给予隔离治疗、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情况。结果150例患儿经过治疗和护理均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手足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对患儿精心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对促进病情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手足口病 传染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的特点及诊治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手足病患儿40例临床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手足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为主要症状发于夏季,多为小于6岁的小儿,一般预后良好。结论对手足及时发现病情和隔离患者是控制本的主要措施,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降低手足发病率、重症及病死率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家长对于手足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儿童的生活卫生习惯,探讨手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4~6月份患有手足的100名儿童以及同年龄段未患该病的100名儿童,进行流行学调查,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导致手足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影响因素研究中,是否知晓手足病防治方法、是否吃生冷食物、是否喝生水和是否曾与患儿一起玩这几项被纳入多元回归方程中。结论知晓手足的防治方法是预防手足发病的保护性因素,吃生冷食物、喝生水还有与患病儿童一起玩这三项是手足发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手足口病 病例对照 影响因素 多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云谱区重症手足的发病流行特点,为制定重症手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学方法及SPSS软件对青云谱区2010年重症手足病疫情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青云谱区重症手足报告7例(无死亡),重症病例发生率1.72%;男女性的重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ⅹⅩ2=1.433,P>0.05);重症病例全部集中于4-9月份,以散居儿童为主(85.7%);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85.7%);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出现疱疹为主且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差等;重症患者EV71检出率为71.43%。结论2010年青云谱区重症手足主要发生在以散居为主的3岁以下儿童,春夏季节多发,应加强在流行季节的防控及3岁以下手足病患儿的病原学监测,减少重症或死亡病例的发生。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流行 分析
  • 简介:摘要手足属于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婴幼儿中,手足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口腔、手足以及臀部出现疱疹或者皮疹的情况,患者同时伴有发热的情况,病情严重的手足病患者会出现循环呼吸衰竭(急性)以及神经系统受累的情况。

  • 标签: 手足口病 治疗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足是通过肠道病毒造成的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之一,在5岁以下儿童中更容易出现此疾病,容易导致患儿发热,并出现手、足皮疹等情况,偶尔还会影响儿童的食欲,导致儿童出现流涕、头痛、咳嗽等症状。做好对手足的预防与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儿童健康,因此也是相关护理的重点研究方向。

  • 标签: 儿童 手足口病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足的流行概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防控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比某地区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实施手足综合预防措施前后,手足病疫情的流行情况,探讨综合预防控制措施的应用价值。结果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实施综合防控措施后,该地区手足报告例数较实施前发生显著降低(P<0.05);实施前后病例分布特点发生了改变。结论实施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控制手足的发生以及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手足口病 综合防控措施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小儿手足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收治的56例手足病患儿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按规范进行标本的采集,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密切观察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结果56例手足病患儿经治疗均已痊愈,无死亡病例,7d内治愈45例占80.46%,8~15d治愈8例占5%,16~26d治愈3例占2%。仅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并发脑炎,1例合并心肌炎。住院时间3~10d,平均住院时间(5.3±2.4)d。结论做好健康教育,实施专科护理,加强临床病情观察,可预防或(和)减少小儿手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治愈率,在实际护理中有确切意义,值得广泛推行。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100例手足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就给予系统内科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消毒隔离、皮肤及口腔护理、发热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等系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小儿手足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手足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传染性强,传播快。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治疗效果大多较好。可以说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相辅相成,均是手足病患儿得以尽快康复出院的重要保证。本文对手足病症的护理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护理 体会